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理论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土地资源与城市化发展,分别从理论与实证分析的视角探讨了土地资源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之间的关系。理论认为我国城市化发展中期存在的急剧增长的城市土地需求引致以占用耕地为主的城市土地供给增加,进而带来与农业用地及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化解该矛盾依赖于优化城市存量土地利用结构、改变城市化发展方式以及协调土地资源利用;我国不应盲目追求高城市化率,应注重城乡的协调发展,应走"内涵型"城市化拓展道路,坚持"集约式"的城市发展模式,使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保护及维护生态多样性等相适应。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三者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主要源于我国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研究发现我国的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化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存在"集约效应"和"滞后效应",且经济增长与城市化发展之间并非总呈现正相关,一定时期内会存在着"U"型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郭志勇  顾乃华 《经济前沿》2012,3(6):128-137
本文从我国当前土地利用低效的现实出发,借助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等理论方法,分析了我国体制转型期土地财政、虚高城市化以及土地粗放利用之间的因果联系。研究表明,我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土地低效利用现象,与体制转型期地方政府的行为,尤其是追求土地财政的冲动密不可分。城市化虚高除表现在城市拓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背道而驰、人口城市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市化之外,更直接的表现则是许多地方热衷“摊大饼”式的城市化扩张模式。在以经济增长为导向的发展目标激励下,作为城镇建设土地的所有者、供给者与垄断者“三位一体”的政府,会倾向于通过权衡土地的成本和收益,从而赋予土地宏观方面的增长功能。由于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在城市化过程中,地方政府采取“经营城市”、“经营土地”的策略行为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土地的粗放利用也成为必然之后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平均9.5%以上的速度增长。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作用于经济增长,土地作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载体,更是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准确衡量城市土地在经济增长中所做的贡献就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运用杭州市区1993年到2005年度的投入产出数据,  相似文献   

4.
王巧然 《技术经济》2021,40(12):61-73
城市是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集中地和重要载体,因而也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关键主体,在建设低碳城市和发展绿色经济的政策工具箱中,提高碳生产率是最重要的抓手.基于此,本文在Cobb?Douglas成本函数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关系的理论模型,并运用门槛回归检验了我国地级市层面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对城市碳生产率具有不同的阶段性效应,其中人口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呈现"强促进?弱促进"的关系,拐点位于非农就业人口占比5.36%处;而土地城市化与城市碳生产率呈现"促进?脱钩"的关系,拐点位于建成区面积占比1.09%处.分地区的实证结果从区域层面证明了该阶段性效应的稳健.该结论表明,当前我国大多数地级市均已越过以上两个门槛值,意味着低碳式城市化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将是我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化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20年,我国将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发展速度从年均增长0.1%提高到年均增长1%,每年进城的人数达总人口的1%,即将近1400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给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化面临的生态危机,提出一些问题及思考。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率在50%-70%的区间是城市化的减速时期,2015年中国城市化率为55.61%,未来中国城市化将向减速转变,这种转变对中国城市化趋势、城市发展和城市体系结构将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简述中国城市化发展历史,运用多种方法预测了未来30年中国城市化率变化,结果表明,2016-2050年中国城市化增速趋缓,按三种预测方法平均计算,年均提高0.793个百分点,2020、2030、2040和2050年城市化率分别为60.34%、68.38%、75.37%和81.63%.城市化增速趋缓将导致我国城市化发展累积的金融风险、房地产风险等显露,也使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重点应实现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相似文献   

7.
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中国城市化经历了60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同世界上其他大部分国家一样,我国也基本符合城市化发展的"S"曲线规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地区差异性、不平衡性、滞后性和曲折性等特点。其中,改革开放是我国城市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的重要起点,从1996年开始,我国城市化进入—个新的快车道,全国的城市人口由1978年的1.73亿迅速增加到2009年的6.22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4%,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46.59%,年平均增长0.93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扩张与土地集约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换兆  郝寿义 《经济地理》2008,28(3):419-424
我国自1996年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快速发展使得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经济总量的提升加速城市空间的扩大,大量占用非城市建设用地,而现有自然承载力的限制使得城市化快速发展与城市空间的扩张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文章构建了城市化与土地集约利用模型,分析动态城市化对不同行为主体的影响,提出低成本、集约型城市化模式概念,以推动和促进我国城市经济的健康、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献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城市用地扩张迅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面临由粗放经济向集约经济的根本性转变。纵观目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现状,从文献总结的角度出发,文章分析了目前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与指导思想,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因子与理论基础,并归纳其研究思路、方法与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指出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最后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城市土地制度创新的必然性与基本思路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市土地无偿使用、指令划拨制度,使城市土地产权陷入零效益甚至负效益的误区。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一系列经济条件和经济机制的生成,城市土地制度创新日益提到议事日程。 (一) 城市土地是人们在城市从事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这种物质条件极为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它的非再生性和有限性。因而城市土地是一种特别珍贵、数量有限、不可替代的稀缺性资源。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大国,人地矛盾本来就非常突出。伴随农村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地也呈现城市化的趋势,从而刺激对城市土地的需求。特别是在使用城市土地的费用为零时,对城市土地的需求就会异常地旺盛。这样,受人口与粮食刚性增长  相似文献   

11.
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时空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山东半岛作为研究区域,建立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计算山东半岛城市群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质量指数及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了山东半岛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质量的耦合关系和协调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城市化水平只能反映城市化的速度,并不等同于城市化质量,土地城市化较快的城市,在土地城市化质量上反而较低。②从时间序列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自1999年到2010年,土地城市化速度明显快于人口城市化速度,2004年起半岛城市群城市土地面积迅猛增长,土地城市化质量开始明显低于人口城市化质量。③从空间格局上看,山东半岛城市群8地市总体协调发展度偏低,烟台、日照、威海三市的人口城市化质量和土地城市化质量耦合度较低。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一直高于工业化水平。发展中的城市以其聚集效应为工业发展提供条件,并以不断增长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却一直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人口还仅占总人口的30%左右,而同期的工业化水平已达40%以上。因此,大力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发展战略。本文仅就城市化进程中的小城镇建设问题进行一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土地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因素的影响 1.人口增长对土地需求的影响 土地需求的本质.是人口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城市化使人口向城市集聚,引起城市土地需求扩大.这种扩大首先是外延扩大。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下的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在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高速阶段,1990年我国城市化率为28%,至2005年已快速上升为43%,而据权威预测,未来几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还将以平均每年1.5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城市化是我国当前发展主要趋势所向,也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土地资源稀缺性问题的突出,旧城改造开始成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关注焦点,而随之所出现的历史文化保护问题也成了旧城改造中备受争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侯箴  覃刚毅 《经济论坛》2001,(16):13-14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化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一进程中,大城市凭借其区位优势和规模优势得到了优先发展。我国政府虽然制订并实施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迅速增长的城市规模,给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但也给其持续发展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城市人口和地域的快速扩张,带来了土地等资源闲置浪费、城市自然与社会环境恶化、城市交通紧张等较为严重的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我…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特别是对耕地形成巨大的压力。本文在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及城市土地利用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市化正处于诺瑟姆提出的中期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进程中出现了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于城市扩容速率,城市人均占地虚高、利用率偏低,人均耕地大幅度减少、耕地与粮食安全受到影响,出现“三无”农民,城乡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本文从城市定向确定城市规模和用地总量、土地的责权利分置、加强土地的法制管理和确保农民切身利益等方面提出城市化有序发展的土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秋霞 《经济师》1999,(9):67-68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一般来说,一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应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而我国尽管工业化率已达到50%,但城市化进程却始终徘徊在很低的水平,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29%①。尤其是在我国农村,有九亿农民,乡镇企业又获得蓬勃发展,潜在的市场可谓相当广阔,但目前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却远远地滞后,这种不协调不仅导致了城市工业品和农村劳动力的双过剩,同时也遏制着广大农村市场的需求乃至影响到国内的总需求,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近年来不断加快,在各种资源向城市聚集的同时,垃圾也正以不甘示弱的态势同比增长。据统计,我国城市垃圾年产量已近1.5亿吨,并且正在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逐日增长的垃圾堆积如山,将城市重重包围,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演进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阶段我国制度因素、产业发展进程、城市化进程、规划理念发展的分析,剖析城市土地利用演进与驱动因素发展的阶段性关系,明晰了多样化因素对城市土地利用演进的驱动机制,为城市土地利用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