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取得时效制度是民法时效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物权的方式之一。取得时效制度作为一项古老的民事法律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受前苏联民法的影响以及囿于传统道德的考虑,我国民法长期未规定取得时效制度。法律制度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其物质制约性决定了它必须适应、服务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90年代以后,尤其是1992年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以来,取得时效制度在调整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各种财产关系中日益显示出重要性,因而探讨这一制度在我国的运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彩云 《企业家天地》2011,(10):109-110
在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呼声极高的今天,取得时效的建立看似是势在必行的,笔者同意在我国建立取得时效制度,但笔者所说的取得时效制度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利取得的取得时效制度,而是权利推定的取得时效制度。本文通过论证,说明把取得时效的本质定位为权利推定时效更加合理,从而进一步阐述我国建立权利推定的取得时效的必要以及提出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第107条是关于遗失物的善意取得的规定,该规定存在规范漏洞,文义上也存在不明确之处。该条明确规定了权利人享有损害赔偿请求权和原物返回请求权,请求权基础不同,故可能存在请求权竞合情况。但对于遗失物是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学术界存在很大的争议。同时,《物权法》第107条的规定损害了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文章通过对该条文的解读,对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及各国理论进行了分析,对此制度的不足从立法角度和实际运用角度进行探讨,并提出了对该条规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4.
5.
行政处罚裁决时效是指行政机关自立案起在法定期间内有权作出处理决定,期间届满后仍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行政机关丧失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法律制度。我国行政处罚一般立法和海关特别立法尚缺乏这一制度。为了提高行政效率,更好地起到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的立法目的,本文试剖析裁决时效的概念和意义,介绍中外有关立法例,对构建海关行政处罚裁决时效制度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合同法》对承租人自行转租的行为采取了类似于德国和日本的限制主义立法模式,但又有自己的特点,并不完全否认自行转租行为的效力。在我国,无权处分理论与自行转租是存在契合之处的,自行转租符合广义上的无权处分的范畴,可以适用无权处分理论来分析自行转租行为,在动产自行转租和不动产租赁备案的情况下,可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保护善意次承租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善意取得制度是一种以牺牲财产"静"的安全为代价而保护财产"动"的安全的制度架构,集中解决在无权处分情况下的权利瑕疵问题。我国物权法第106条规定的善意取得制度解决了无权处分的权利取得问题,但它将登记作为不动产善意取得的起点,对不动产善意买受人保护不够,构成善意取得在公示方面的缺隐;同时对无权处分人所交付的标的物的质量瑕疵及延迟交付等问题无暇顾及,不足以提供充分的救济调节交易当事人之间的关系。因此,该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社会,善意取得制度作为新颁布的《物权法》上一项重要的物权变动原则,明确了该制度的适用从动产领域扩展到不动产领域。本文以传统民法法理为索引,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及物权行为等角度分析,针对不动产登记生效原则的特殊性,确立不动产登记公信力制度对于保护善意相对人相比选择善意取得制度更具操作性,能够使物权的权属关系更加透明,进一步完善不动产交易安全体系,保障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第106条将"以合理价格转让"与"善意"并列为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易导致法条适用出现逻辑矛盾等弊端。因此,为了明确证明责任的分配体系,也为了维护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合理价格"条款不宜再作为善意取得的成立要件。  相似文献   

10.
李涛 《大众商务》2010,(10):210-210
善意取得制度在构成要件的设计上,应当最大限度的保护交易的安全。但由于立法者比较强调法律制度的简洁,这就使得其出现一些需要详细讨论的问题,本文就其中构成要件之一—关于受让人善意作一简要分析。通过本文的分析,使我们对善意取得制度中之受让人善意的判断标准有进一步的把握。  相似文献   

11.
国家科技法律体系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科技法的法律体系结构不够完善,需加大立法力度,同时适当调整法律、行政法规和政府部门规章的比例关系,使科技行为有法可依,也使各层次不同位阶的科技法形式渊源事权相宜、比例得当,为科技的法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会中介力量.但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系列造假案件和我国一些上市公司暴露出来的舞弊行为,无不与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这引起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的讨论.本文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模式入手,提出应当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和"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并就我国现行<注册会计师法>的修订谈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盲从西方社会以弥合法律与宗教之间出现的巨大鸿沟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4.
财政转移支付法的法律位阶应当与相关法律的位阶保持协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应具有层次性,法律的制度内容应具有一定的弹性,立法应当采取开口式的延续立法技术,试行限期失效的日落条款,并留予法律修改机关、地方立法机关或者法律实施机关修改、调整、细化转移支付目标的空间.与此同时,立法在设计财政转移支付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和监督等程序时,应与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程序保持衔接,财政转移支付法的体例安排与制度内容保持相配合.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商法体系的建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商法的地位日益突出。商法的独立性问题成为理论界争论的一大热点问题。我国在采取民商分立立法模式的基础上,应吸收三大法系的优点,同时保持民法、商法、经济法在各自的独立性,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制定出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商法典。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知识产权制度60年的建设历程先后走过了孕育、奠基、本土化改造、国际化转型四个阶段,并将在本世纪完成法典化.发端于西方20世纪上半叶的法经济学为知识产权的多角度分析和理论的丰富带来了方法论革命.知识产权法经济学是知识产权法学与知识产权经济学相融台的边缘性学科,它不仅从经济学视角分析知识产权法律问题,也用法学家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知识产权经济学问题,多维度的分析必将带来知识产权理论的勃兴以及知识产权理论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物权法》对于遗失物拾得人权利义务的规定不够细致和完善。现行法律对拾得人与遗失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规定不对等,忽略了对拾得人的利益兼顾,其产生的法律后果违背了立法者初衷。  相似文献   

18.
物业税税制改革由“空转”转为“实转”的时间表迟迟未定,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尚缺不动产产权清晰的“东风”。《物权法》出台为物业税的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前期准备,但远未能解决物业税改革面临的法律产权瓶颈。而中国目前不动产产权格局是城乡二元结构、房地二元结构和城市多种产权性质房产并立。可以预见,物业税的开征是产权保护工作中的推进器,而产权保护则为物业税的开征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的颁布为我们重新认识和界定征收征用的概念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要求。借鉴域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应将征收征用的客体界定为财产权,将公益限制纳入征收征用概念体系,应以时间和法律效果的不同来区别征收和征用,应将普通征用和人力调用也纳入征用的范围并予以补偿。整合后的公益征收征用是指国家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强制有偿取得或限制公民财产权以及临时使用公民财产和劳务的行政行为,包括公益征收、公益征用、公益限制三种类型。公益征收和公益征用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永久性取得公民财产权,后者是临时使用公民财产和劳务。公益限制是指国家对公民财产权的限制、管制超过必要限度造成损害而由国家承担补偿之责,既不同于征收,也有别于征用。  相似文献   

20.
市场价值评估方法作为一种衡量现代企业整体价值的新型手段逐渐被寿险公司采用,但是在市场价值评估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改善。本文在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对市场价值评估体系应用以及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