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有些农村信用社贷款投向有“城镇化”的倾向。本文以广西岑溪农村信用社为视角,对此动向进行调查后认为,导致“城镇化”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支农贷款存在高成本、高风险、信用环境差、政府硬性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制约了农信社贷款投放等,并就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信用环境不良、社会信用道德缺失,影响和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尤其对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业来说,这种不良的信用环境不仅导致了自身业务萎缩、收入减少、亏损增加,而且使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正常资金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造成了银行"难贷款"和借款人"贷款难"的两难局面.  相似文献   

3.
2008年下半年起,绍兴市贷款投放已开始多增.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后,贷款投放量更是成倍扩大,2009年1月份新增贷款量是去年同期的2.18倍.为把握"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工业企业融资现状,近期,绍兴市中支对115家工业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工业企业融资额稳中有升,融资成本趋于下降,资金满足率有所提高,异地银行"抽贷"现象基本得到抑制.与此同时,工业贷款增速偏低,期限持续缩短,项目需求不足,小企业贷款负增等现象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4.
"农民贷款难"和"农信社难贷款"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农民群众贷款找担保、找抵押难,急需的资金得不到有效解决;另一方面,信贷人员由于不了解农户的信用程度,担心贷款放出去会出现风险,客观存在着借贷惧贷现象.为此,武陟县开展了农村信用工程创建活动,有效解决了"两难"问题,实现了农户增收、农信社增效、农民信用观念提升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5.
陈影妮 《海南金融》2001,(12):36-37
从信贷资金运行管理的一般要求以及农业发展银行经营对象所固有的特点出发,"分级管理"仍是今后农业发展银行信贷管理的要求和发展方向.农发行应"围绕封闭运行管理"这一中心,改进目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区别贷款企业的经济实力,信用程度和经营状况等综合素质确定贷款企业的管理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要求,实行分级监控,差别管理.  相似文献   

6.
赵浩  郭亮 《甘肃金融》2009,(7):49-50
近年来,武威市推出了振兴全市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和好又快发展,但资金短缺问题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搭建"一组一会三平台"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融资体系建设,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从开展的效果来看,这一融资模式运作比较成功,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资金短缺的矛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有效改善了武威市的信用环境和融资环境,也为其他商业银行积极参与中小企业的融资起到了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茜 《征信》2021,39(5):9-12
"十四五"时期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应建立法律制度、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相结合的信用法治体系,优化信用服务业营商环境,完善信用信息和规则制度供给,多层次多领域打造信用价值实现场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顶层设计等,以实现我国"十四五"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东营市农村信用社通过文明信用工程建设带动了农富社兴"双赢".本文从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打造服务品牌、构建文明信用环境等三个方面,对该市的文明信用工程建设与农富社兴"双赢"的良性互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介绍了"信贷自治村"的运行模式、特点和分析了"信贷自治村"取得的降低了贷款门槛、提高信用意识、落实信贷政策、拓展银行业务、发挥示范作用等成效,之后分析了当前"信贷自治村"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如资金不足、贷款覆盖面扩大与信贷风险防控之间存在矛盾、农业生产周期与信贷期限的矛盾、信贷方式的变化与科技支撑滞后的矛盾等,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创建信用农村的背景链接 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信用经济,信用经济的基础是社会信用,社会信用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江山市历史上一直以农业经济为主,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加上市场经济不发达、债权保护制度和信用监控体系不健全等原因,一些经济主体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农民难贷款和农村信用社难放贷的"两难"矛盾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信用一度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信用缺失,不仅破坏了金融运行的安全性,也严重损伤其投资环境和社会形象,对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无形和有形、直接和间接的巨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之下,该市农村信用社在地方党委和人民银行领导、支持和帮助下,积极发挥部门优势,采取从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方式,于1999年9月份启动了以创建"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为主要内容的信用工程.  相似文献   

11.
楼航 《浙江金融》2005,(12):18-18,22
在银行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各类委员会被广泛的运用,如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内控委员会、战略管理委员会、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等.而在商业银行委员会模式运用最为广泛的是体现在日常信贷决策中,一方面,我国的<贷款通则>明确规定"贷款人各级机构应当建立有行长或副行长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贷款审查委员会(小组),负责贷款的审查",这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委员会模式在信贷决策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委员会模式似乎比较符合民主和集体决策的传统,因此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成立类似"信用审查委员会"或"贷款审批委员会"的集体信贷决策机构.  相似文献   

12.
一、当前农村信用建设的难点 1.缺乏良好的信用建设的环境.一是乡镇政府没有起主导和领导作用.目前农村信用建设主要是以农村信用社为主开展的"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农村信用社既是信用活动的发动者、实施者,又是评判者,这就使信用活动概念比较狭窄,活动主体最关心的是客户能否到期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这当然不能全面体现信用建设的本质要求和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由于种种原因,银企之间一度形成了"企业借钱求银行、银行收贷求企业"的扭曲关系.信用环境缺损,企业逃废债已成为金融资产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导致银行对企业逐渐失去信任,贷款条件越来越严,手续越来越繁琐,惜贷、恐贷行为出现,人为增大了交易成本,最终损害企业的发展.如何重塑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共赢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打造"信用广西"品牌,构建良好金融生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其发展实践来看,良好的地区信用环境是和谐金融生态的重要标志,金融生态建设重点应该是金融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信用链接,只有讲信用的社会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社会,因此,建设"和谐广西"应立足于"信用广西"."信用广西"是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打造"信用广西"品牌,需要各方携手共建,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作用,利用民族区域自治权推进"信用广西"立法,优化执法环境,提高失信成本,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政银企协作,营造良性互动格局.  相似文献   

15.
信用、技能、资金问题是下岗失业人员创业中的三大瓶颈,本文通过对云梦县"小额担保贷款 创业培训 信用社区建设"联动机制运行状况调查,分析了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在推动创业、促进就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并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海东金融机构支农力度不断加大,农信社依然是支农的主力军.在受贷主体分布上,农村企业贷款增加较多,占比上升;农户贷款小幅减少,占比明显萎缩;农村各类组织贷款增速较快.在资金用途分布上,农林牧副渔占比下降较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大幅增长,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增长较快.目前,金融支农主要存在支农资金紧缺、信用环境欠佳、金融服务能力较弱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民银行岳阳中支在对农村信用社利率执行情况调查时发现,农信社贷款利率普遍按浮动区间的上限执行,忽略经营成本、资金成本、贷款风险、借款人信用状况等这些影响贷款利率形成的主要因素,僵化了贷款利率形成机制,背离了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真实意图.调查进一步显示,农信社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现象的形成,主要受以下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市场竞争,增加就业机会,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大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贷款难就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有效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完善和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必由之路,它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为此我们对甘肃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9.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发放,在解决农民贷款难和帮助农民增收及实现农村信用社增盈等方面,发挥了其他信贷方式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无论是在信用社、乡镇、村领导和广大农民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错误观念,片面认为小额信用贷款推广面越大、涉及农户越多,就越好、越有成效,将小额信用贷款推广当成一项"政绩"工程来抓,出现了"一哄而上"的现象,却忽视了小额信用贷款中的"信用"二字及其风险性,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小额信用贷款的投放和推广质量.因此,笔者认为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必须严把"三关",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奢谈信用危机,有些危言耸听.本文所提出的信用危机,是泛指整个社会信用环境趋于恶化,银行和客户的信用关系扭曲,商业银行资产被侵害、侵蚀问题比较严重,资金周转不灵,部分贷款收不回来,"恐贷"、"惜贷"既成事实,这种状态越发变为"顽症",如不高度警惕,任其下去有可能产生较大的危险性.如果这种提法和分析能够成立的话,那么防治"信用危机"是该下猛药的时侯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