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曦卿 《经济师》2004,(6):214-214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成为金融改革的重中之重。如何深化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 ,文章提出了加快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十二五"规划出台了大量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中国走上了深化改革的快车道。金融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金石。金融改革的速度和时效与改革环境中的金融土壤、国有金融控制体系的再调整以及包括财政制度、企业制度等在内的经济体制一体化改革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嘉庆 《发展研究》2004,(11):51-53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间接金融居于主体地位,其中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又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在我国间接金融体系中处于支配位置。在这种条件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体制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本身的运营效率,而且在宏观层面决定了我国金融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事关我国的金融安全与国际竞争力的高低。因此,打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攻坚战是确保中国金融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提高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根本大计。其中,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又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治本之所在。本文拟就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缺陷及对策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4.
深化国有大型骨干企业改革,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与难点。对国有大型骨干企业必须分类进行改革,并进一步减少国有独资企业,进一步实现企业股权结构分散化与合理化,进一步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和母子公司关系,加快集团公司主业整体上市,加快存续企业改革。  相似文献   

5.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外贸企业改革阶段,是实施外贸结构调整战略,全面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非闯不可、也绕不过的关口。今年是大多数国有企业三年内摆脱困境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努力推进国有外贸企业以内部职工持股为重点多元化产权结构改革。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国有外贸企业在改革中形成的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优点。 一、有利于企业动态的自身调整 传统国有外贸企业在制度上的缺陷较集中地体现在企业财产的所有权,它是单一形态的资本结构,因此不存在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自身要求,也没有调整的空间。经济学家菲利普克莱因指…  相似文献   

6.
通过近年来的不懈努力,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但是,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鉴于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中的重要地位,在摸清云南省国有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新成立的国资委不管理国有金融资产。现行管理体制是财政部行使收益权,没有人事管理权、资产处置权等,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都管部分机构和人,不大管事、不管资产。有无必要成立金融国资委专门行使所有权呢? 目前,国有金融资产以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金融企业的形式存在。在以往制度安排下,国有金融企业效率不高、效益不好,没有为全体公民提供多少福利,反而积聚了不少金融风险,影响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现阶段金融改革的实质是产权改革,解决所有者缺位及投资主体单一的问题,以建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另外,  相似文献   

8.
方勇 《经济研究导刊》2014,(10):108-111,123
运用一个多目标委托代理模型从委托代理关系角度来剖析当前金融国资管理以及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模型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国有金融控股集团被赋予社会公共职能和市场化经营绩效这两个目标时,其努力程度会因市场化目标波动性的增加而减弱,造成其开展市场化经营的动力不足,并且会以承担过重社会公共职能为借口推脱市场化经营不善的责任,导致委托代理关系和激励机制失灵。最后,针对金融国资改革和国有金融控股集团发展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冬梅 《经济纵横》2001,(8):37-38,54
国有外贸企业经过近十年的改革 ,成效很大 ,但外贸企业的弊端也越来越暴露出来。随着中国“入世”步伐的加快 ,外贸企业面临的冲击也将越来越大 ,本文在分析目前外贸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弊端的基础上 ,提出今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原树鸾  孙兴国 《经济纵横》1996,(6):32-34,28
国有专业银行转轨时期的工作重点取向原树鸾,孙兴国一、转轨时期的发展目标国有专业银行转轨期间的中心任务,是要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向商业银行的转变,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加速集约化、国际化、电子化的过程,大力发展传统业务,积极开拓新兴业务,努力提高经营...  相似文献   

11.
前一时期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出现了出售成风、一卖了之的偏差,而目前则出现了畏首畏尾、停滞不前的现象。这两大偏差的存在,有害于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健康发展,会坐失当前改革的大好时机,影响广大群众的改革积极性。要克服这两大偏差,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出售国有企业这一改革形式,既不能把它当作灵丹妙药,也不能全盘否定;还要充分尊重职工的意愿和实践的选择,因企制宜,大胆探索;并要加快配套改革步伐,为国有  相似文献   

12.
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误区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并非单纯的“放开”或者出售和民营化,必须走出单纯民营化的误区,立足国情特点,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实施短、中、长期对策的紧密配合,促进国有中小企业的稳步改革和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旅行社层出不穷。国有旅行社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挑战。要想获得进一步发展,国有旅行社必须改革。本文笔者首先分析了当前国有旅行社发展面临的新形势,而后又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快国有旅行社的转型和升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郑文生 《经济问题》2001,(12):34-35
注资经营责任制尽管在前几年对促进国有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目前国有中小企业大多数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要扭亏脱困,必须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改革,即进行“二次改革”,构造新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无论是在改革上还是在发展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均进入了世界500大银行的前100位,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但勿庸讳言,面对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大量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我国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金融自由化的步伐将不断提速的新形势,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经营上的一些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不解决这些问题,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将会在新形势下失去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看,其基本思路是:逐步弱化行政管理,加强市场机制作用。国家最初采取了“放权让利”的改革,由于国家仍承担着企业的一切风险,企业无法成为独立的法人,于是产权制度的改革提到议事日程,国家试图通过股份制改造打破上述局限性,重组产权关系。但目前股份制采取的“国有资金普通股权”仍无法解决所有制平均化问题。为此本文在分析以往国有资金改革局限性基础上,提出了“国有资金优先股权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国有存续企业改革: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有存续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是国有企业改革向纵深推进的重要内容。它虽然不是中心,却牵动中心;不是整体,却关系整体;不是全局,却制约全局。本期特以“国有存续企业改革与发展”为主题,汇集两篇分析报告及相关的案例,以期对改革实践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当前中国出现的经济金融化趋势,使用2005年至2011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企业资金来源和使用的角度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对金融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全行业相比,上市带来的金融资源供给缩小了国有和民营上市公司获得金融支持方面的差异,但金融资源错配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善,表现为:资金配置的利润导向不明确;国有上市公司预算软约束依然存在;实业金融化主要源于金融资源供给的增加而非企业经营利润的增长。这种经济金融化并不能改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可能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环境。未来应打破银行作为间接金融媒介的垄断地位,加快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给民营企业更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联合企业的生产管理较其营销管理而言已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滞后现象。因此,为了推动我国国有大型联合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针对国有大型联合企业的生产管理情况进行有效的改革,建立一个同国际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战略式生产管理模式,以推动我国国有大型联合企业的不断发展,进而带动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鉴于此,本文重点就我国国有大型联合企业的生产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其改革的基本方向,构建了新型生产管理模式,对于我国国有大型联合企业的生产管理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广东省清远市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整体情况作了调查,在分析粮食企业改革对农发行信贷管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发行信贷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