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一、我国钢铁工业“入世”后面临的新形势  我国加入WTO后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可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我国1998年共消费钢材11600万吨,是世界钢材消费量最多的国家。目前各钢铁强国都在千方百计抢占市场,对于占世界钢材消费量1/6的中国市场,无疑成为必争之地。  2我国加入WTO后,按照规定要逐步将冶金产品的关税税率由目前的1058%降到807%,还要取消各种非关税壁垒。届时行政手段将难以控制钢材进口,短期内将会产生过量进口的冲击,国内钢材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3目前绝大部分中小钢铁企业由于消耗高、成本高、产品质量差导致…  相似文献   

3.
1996年,我国钢铁工业登上世界钢产量一第一位,首次超过1亿吨。“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钢产量在生产均衡、产销率超过99%的基础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然而,这只是一种沉重的快乐。近两年来,冶金行业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处境:当前钢铁企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品品种结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我国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要在健全调控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和完善市场体系三方面整体推进,并在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宏观体制和微观基础两十层面重点突破,也就是说,第一,组织好财税、金融、投资等重大改革措施的实施,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第二,继续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相似文献   

5.
自从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钢铁工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十几年来.钢产量连上几个新台阶。但是应该看到,与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相比,我们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还不能完全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建设对钢铁数量、质量和品种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7.
我国经过40多年的经济建设,从解放初到1978年,基本上摘掉了钢铁工业落后的帽子,到1994年一跃达到年产9153万吨钢,生产能力达到1亿吨,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本的第二产钢国,名符其实地成为世界上的钢铁大国。但是,从素质和结构(主要是指产品品种结构、质量结构、生产工艺和装备结构)来看,我国不仅大大落后于日本、美国、欧共体,而且也难与韩国和台湾地区相竞争,还远不是一个钢铁强国。从钢铁工业发展战略来讲,如何使我国由钢铁大国成为钢铁强国,在处于国内外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从“科教兴钢铁”,坚持适…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执行适度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我国钢材需求量增长速度受到限制,钢材产品已形成买方市场,钢铁行业生产经营遇到很大困难。1998年,我国钢铁工业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和消费市场状况仍不令人乐观。从我国钢铁全行业经济效益来看,许多钢铁企业处在亏损状态,财务状况严重恶化。如.对1997年钢铁行业的分析,企业经济效益不高是首位问题。全年行业新增减利因素148亿元,抵销新增增利因素13o亿元后,仍净减利18亿元。一些企业效益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成本高。据原冶金部对26家主要亏损企业的分析,销售成本高于售价的达60%…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河南钢铁工业的比较优势分析与市场经济对钢铁工业发展的要求,提出组建河南钢铁工业三大集团:以冶金部金属制品研究院、洛阳钢厂等为核心,组建中原金属制品集团;以安钢等10余家原料生产和制簧企业联合组建中州汽车板簧钢集团公司;以河南省冶金厅、安钢为主,组建河南安阳钢铁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分析1.必须正确认识生产能力过剩与有效产品供给不足虽然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钢大国,但却是一个钢铁产品过剩和有效产品供给不足的国家。据国家有关资料统计,在1998年全国钢材产量10508万吨中,螺纹钢、线材和中板等普通钢材品种产量总计约6400万吨,占全国钢材产量的60%以上,其中线材生产量2200万吨、中板生产量1260万吨、螺纹钢和小型材生产量约2800万吨,而实际需求只有5000万吨左右,产品大量积压,市场过剩严重;而一些高档次、生产难度大的高附加值钢材品种,如高牌号的硬线、薄板、镀锌板和镀锡板、石油管…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加入WTO,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钢铁工业将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如何将钢铁工业的发展纳入可持续发展基本国策的轨道,是每一位钢铁工作者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尽管我国地大物博,但由于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相对贫乏,再加上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之中,因此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时,面临着工业国家没有经历过的困难.大部分工业发达国家都是"先污染,后治理",如美国在人均GNP达到11 000美元、日本在人均GNP达到4 000美元时,大量投入资金进行环保治理.而我国目前人均GNP在800美元左右,不可能在环保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在这种背景下,发展经济是主题,如何在发展经济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1总体发展目标1.1钢材需求及钢产量国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把握机遇,充分发挥四川钢铁工业的优势.更好、更快地把产量、质量、综合效益谁上一个新的台阶,增强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市场、参与竞争的能力,我们重新时四川钢铁工业发展规模进行的预测表明:四川省  相似文献   

13.
一、树立大行业观念,建立大行业管理机制,搞好大行业管理1.行业管理的范围进一步由主要管国有企业向管包括各类非国有制的所有电子企业转变。电子部从1987年起下放企业,打破了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的界限,从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1993年新电子部成立,进一步提出面向大行业,打破部门界限,越来越多地把其他部门的主要电子企业纳入行业管理范围。但纳入统计范围的企业只有3900多家,主要是国有企业,相当多的非国有企业未纳入统计与管理范围。电子领域“三资”企业和股份制企业蓬勃发展,随着党的“十五大”提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核工业》1999,(3):13-16
一、中国核电产业现状评价 1991年12月,我国第一座30万千瓦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发展核电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引进外资和设备,我国建成了大亚湾2×90万千瓦核电站。目前,我国运行中的核电站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在建的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我国核电正由起步向小批量建设过渡。  相似文献   

15.
工业发达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实践表明:利用和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推动钢铁工业向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方向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而我国在以往的发展中,没有对其以应有的重视,所以尽管我国钢产量目前已经接近9000万吨的水平,但尚未摆脱高投入、低产出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我国钢铁产量已达亿吨,超过日本和美国跃居世界首位。这是几代人为之努力奋斗的结果。它不仅标志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工业化水平跨上了新的台阶,而且也显示出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的工业现代化成就。目前,国际钢铁市场供求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美国、日本、前苏联和西欧等钢铁生产大国的钢铁产量份额开始下降,发展中国家的钢铁产量比重有明显上升,钢铁工业的发展前景总体看好,我国作为亿吨产能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将在世界钢铁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冷静分析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和预期未来的发展,无论是国内市场供需形势…  相似文献   

17.
一、钢铁企业3年扭亏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当前40%以上钢铁企业亏损的问题如不解决,则一切发展战略都只能是纸上谈兵!也可以说,这是当前最重要的战略。几年来,钢铁工业效益逐年下滑。1993年利润总额高达290亿元,这同当时的市场情况大有关系,1994年下滑到263亿元,1995年117亿元,1996年50亿元,1997年23亿元,下滑到盈亏的边缘。除宝钢等少数企业因负债率较低(宝钢负债率为28%,全行业资产负债率在资产重估前近70%),有正常盈利(1997年盈利在1亿元以上的13个重点企业)外,1997年亏损企业的亏损额高达47亿元。一些还未亏损的…  相似文献   

18.
19.
编者按:本文为原冶金部副部长周传典1992年4月对合钢、马钢考察后,关于安徽省及全国冶金工业的发展问题的一个讲话稿。其中,对加快技改、新建项目建设工作的看法,以及研究美国钢铁工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我国钢铁工业入关后应采取的对策具有现实意义。特刊于此,可供参考。我国钢铁工业新建项目也好,老厂改造也好,都必须向现代化改造这个目标进行。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加入贸易总协定,和国际市场对接后,就会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很难和日本、南朝鲜竞争。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总体上技术落后,装备陈旧。美国1953年就达到了1亿吨钢…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开始步入相对过剩经济为基础的深层体制改革新阶段。面临这样一个新阶段,不仅宏观政策与总体改革思路要有重大调整,我国企业的发展战略更要有跨世纪的重新选择。一、企业目标重新调整:生产率最重要短缺经济为背景与双重体制并存、转轨时期,我国许多企业的行为目标主要是产量或销售额最大化,或者是人均收入或短期利润最大化。导致这种企业目标选择的宏观环境,是短缺经济中主要是产量或生产能力的约束最重要,市场需求的约束很弱,加之双重体制并存的预算约束软化,企业外部竞争压力不足,内部决策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