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国际短期资本在我国的实际流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经济理论在分析货币政策效应问题时,通常将政策作为一种决策者可以任意控制的工具,即作为一种外生变量来考虑,而忽略了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与政策调节对象(公众)的决策行为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实际上,货币政策行为及效应是中央银行和公众在主观和客观条件(决策目标和决策信息等)的制约下进行理性决策的结果。这种理性决策行为是双方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一种博弈行为。利用博弈论方法进行宏观货币政策效应分析,可以在完全信息与非完全信息、对称信息与不对称信息的假定条件下进行。尽管现实中的信息是非完全和不对称的,但是,完…  相似文献   

2.
非对称信息与政策信息披露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分析陈学彬(上海财经大学财务金融学院)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和政策调节对象的公众所获信息既是不完全的,也是非对称的。中央银行在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和政策目标等方面都比公众更具信息...  相似文献   

3.
开放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选择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城 《现代财经》2000,20(7):26-28
一国货币政策行为及其效应,是政策制定者与政策调节对象在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下进行理性决策的结果,在开放经济下,这种货币政策制定者与调节对象的对局又引申到一国货币政策制定者与其他国家货币政策制定者,国际游资之间的博弈。本文就货币政策制定者在确定货币供给和维持本国汇率上所进行的博弈分析进行概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4.
当存在外部经济不确定性时,“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中央银行与公众的博弈,形成“时间不一致性”。在K—P博弈模型的基础上,针对中央银行可能实施的通货膨胀政策,分别对信任机制和非信任机制下的中央银行与公众博弈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博弈的结果是形成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出现“零和”,最终货币政策失效。  相似文献   

5.
降低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的理论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执行过程可能存在动态不一致性。如果中央银行预先公布了保持低通胀的最优货币政策,但在随后的执行过程中,企图利用公众已经形成的低通货膨胀预期,执行完全相机抉择的政策,那么公众的理性选择是根据中央银行的最优化问题,重新确定自己的预期通货膨胀,使中央银行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借用了一个简化的非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理论,分析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本文认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关键在于中央银行的声誉,而要想建立起中央银行良好的声誉,就必须增加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进而保证公众对货币政策预期的一致性,一直将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那么就可以不仅仅是固定在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上,而是保证通货膨胀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基础上实现对经济波动的调控,兼顾稳定物价和稳定产出波动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7.
程均丽 《经济学家》2005,(1):123-125
对货币政策来说,信息不对称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央银行的政策偏好不可预测;二是中央银行由于机构的特殊性而占有信息优势。一般来讲,货币政策透明度是泛指货币政策的公开程度,其中特别关系到中央银行对决策情况的公布及决策理由的解释程度。货币政策透明度说明了中央银行在其偏好、所使用的(经济)模型、对经济冲击的了解情况、决策过程以及政策决策的执行等方面的信息公开状况。总体上,货币政策透明度可以划分为3类: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决策透明度。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的制定、实施和传导是中央银行与市场利益各相关方博弈的动态传导过程,预期是其中的关键.通过构建包含预期管理的货币政策博弈模型,可以研究中央银行实施预期管理的宏观效应、预期引导和货币政策主动性.预期管理可以降低通胀水平和波动幅度,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预期引导效果正相关,信息披露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中央银行政策的主动性.因此,中央银行应重视对货币政策操作的事前沟通和事后解释,探索实施通胀目标制,赋予中央银行更高的独立性,并应提高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预测水平.  相似文献   

9.
货币内生性理论指出公众的货币需求会直接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因此 ,公众通过调整货币需求可以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效果产生不确定的影响。本文利用货币内生性理论来分析公众行为对中央银行为稳定物价水平而采取的政策效果的影响 ;并通过实证分析证实我国M2 的供给有较强的内生性 ;我国货币政策在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果上存在着不对称性 ,以此可重新认识我国当前通货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论博奕分析在区域政策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爱英 《经济地理》2003,23(1):5-8,17
以博弈研究为切入点,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将博弈理论与区域政策相结合,详细阐述了区域政策的博弈论基础与博弈方法,并以政府与企业行为博弈为案例,对政府与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深入地分析论证,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理性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货币政策理论认为,中央银行有限制的、甚至完全没有透明度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是达到政策效果的最优方式。因为公众的预期会降低货币政策的效果,只有在远离公众监督或至少部分避免公众监督的条件下采取的货币政策才能产生意外冲击的效果,从而使货币政策有效。而且隐蔽地进行货币政策操作还可以避开政府  相似文献   

12.
《经济研究》2016,(10):41-53
本文认为央行可采用的软硬兼施策略为:若公众配合央行政策,央行实施温和政策;若公众不配合央行政策,央行实施严厉政策。这一策略反映了央行政策对公众对策的反应规则,弥补了传统政策规则的不足。本文把这一策略理论化和模型化,提出了第二种时间不一致性和央行的第二种声誉,进而构造了不对称收益囚徒困境博弈模型,分析了央行政策与公众对策互动关系的利益机制。本文证明了若采用这一策略,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在有限期重复博弈时,该模型可以产生合作行为。由此,我们得出一种能促使公众配合央行政策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13.
从合作博弈看企业战略中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薇 《经济论坛》2003,(7):20-22
一、博弈与合作博弈博弈论是研究决策主体行为发生相互作用以及决策均衡问题的一门学科,即主要研究理性个人之间的相互冲突与合作。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包括局中人、战略、支付、行动、信息、结果和均衡,以上也是一个完整博弈的基本要素。博弈论依据当事人是否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协议分为合作博弈论和非合作博弈论,合作博弈强调团体理性、效率、公平,非合作博弈论强调个人理性、个人最优决策。将合作博弈的方法运用到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中,目的是观察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如何达到一种均衡,即企业在竞争中如何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双赢结果,从…  相似文献   

14.
非均衡博弈、央行的微观独立性与最优金融稳定政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从当前金融稳定理论发展和中国金融稳定操作现实出发,构建了中央银行-金融机构-居民部门的非均衡博弈模型,试图寻找最优金融稳定规则。本文的基本结论如下:第一,在当前的金融稳定政策框架下,中央银行的货币与稳定政策组合存在多重均衡的可能;第二,基于中央银行和金融机构对于流动性的信息的不对称,金融机构具有隐藏信息和游说央行的负面激励;第三,中央银行出于对未来支付体系稳定的考虑,在与金融机构的博弈中处于被动地位,金融稳定和货币政策均因此而丧失独立性;第四,居民不具备真正的博弈参与权,而只是博弈结果的承担者,其结果是承担真实或隐性的通货膨胀税;第五,根据以上博弈分析,建立最优金融稳定政策必须在微观机制和宏观机制上实施重新设计,包括金融稳定政策的“最后”性、中央银行的监督权赋予和保持距离型制度安排、金融稳定内含于货币政策,以及稳定与改革的分离和成本的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15.
论博弈分析在区域政策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博弈研究为切入点 ,运用博弈分析的方法 ,将博弈理论与区域政策相结合 ,详细阐述了区域政策的博弈论基础与博弈方法 ,并以政府与企业行为博弈为案例 ,对政府与企业的经济行为进行深入地分析论证 ,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理性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上利益相关者不合作博弈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洪渊 《财经科学》2003,(5):21-25
本通过信息不完全理论,分析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秩序混乱的原因,结合信息经济学中的博弈理论,对资本市场中各利益相关包括投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之间的不合作博弈进行分析,着重研究上市公司的机会主义行为、投资的有限理性及中介机构的行为规范。试图针对资本市场的现状寻求某种制度安排来促使信息趋于完全。克服各个利益相关间的不合作博弈行为,变不合作为合作,最终提高整个资本市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决策信息需求的增加,公众对货币政策委员会决策透明度的要求也在增加。传统的对中央银行独立性的研究要么只关注透明度原则,要么只关注规则问题。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从博弈视角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委员会决策透明度提高并不意味着决策的有效性增加,决策的效果与投票规则相关,保密投票机制可能对应着更高的决策效率。本文通过对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与美国和日本中央银行独立性之间的差距更多地体现在委员的构成和产生上。因此,提高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的当务之急是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强化委员的代表性、协调各方利益以及减少博弈冲突。  相似文献   

18.
刘颖 《经济研究导刊》2010,(26):277-278
标准博弈论从静态博弈到动态博弈,从完全信息博弈到不完全信息博弈,从单次博弈到充分博弈,目前已经完成一套相当完备的体系。尽管标准博弈论的发展就是不断放松一系列严格假定的过程,但标准博弈论更加倾向的是一种分析方法,是一种分析处于博弈中的理性参与者可能怎样行动的数学工具,且通常基于理性参与者的内省而不是现实中可能的参与者真实性的观察上。随着行为经济学的发展,标准博弈论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从几种基本博弈入手,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博弈论的预测进行比较,并用行为元素分析其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陈利平 《经济学》2007,6(4):1115-1126
本文在一个引入时滞、政策传导扰动和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模型中,分析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施与货币政策效率之间的关系。我们发现,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不畅,中央银行无法及时地对经济中的扰动做出正确的估计,尽管可以利用中间目标变量和其他参考变量的实际值对目标值的偏离所给出的信息来适当调整货币政策,但仍然无法对冲击及时做出正确的响应;再加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财政占优、金融占优和外部占优问题,使得中央银行无法执行其意愿的政策,因此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引入无助于解决货币政策的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论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黄金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分析,买卖黄金也是扩大或收缩国内货币供应的手段。由于黄金,政府债券和外汇不是完全的替代物,中央银行可以考虑把公开市场业务与外汇业务和适当的黄金业务结合起来,以获得理想的货币政策效果。本文提出的四资产理论模型对中央银行黄金业务的政策效果进行了分析,其结果支持以上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