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高速发展中的时代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应该宏观的、辩证的去看待这个时代.在尊重历史文化,发扬民族传统、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有独特性和多元性的城市,让城市、建筑、人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般地说历史上著名的古城,其城市环境都很优美,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一座充满艺术魅力的城市,必定是建筑文化积累丰富的城市。人类前进的每一步,都在建筑与城市中留下痕迹。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形象艺术魅力的形成将越来越依赖于文化意义上的探索,即通过文化意义的不断丰富、升华而达到城市空间艺术的不断完美。  相似文献   

3.
“科技改变城市面貌,欲望则铸造城市的品格。”当下中国城市一味地在所谓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地相互抄袭和克隆,而许多城市的决策者和城市人浑然不觉,并麻木不仁地在复制的快感中狂欢作乐。中国城市病了,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相似文献   

4.
“科技改变城市面貌,欲望则铸造城市的品格。”当下中国城市一味地在所谓现代化道路上不断地相互抄袭和克隆,而许多城市的决策和城市人浑然不觉,并麻木不仁地在复制的快感中狂欢作乐。中国城市病了,已经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  相似文献   

5.
至于建筑,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这是对建筑之美进行的讴歌.但,"美"显然不能概括建筑的价值,尤其是老建筑. 关于建筑,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还说过一句话:建筑是本石头的史书,它忠实地反应着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我想,对于老建筑来说,这是更为确切的表达. 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无根之水.因此,今天的我们总是试图通过书籍、文物等媒介,了解历史,追溯传统.如此,单薄的现代人可以少走弯路,敬重祖先,踏踏实实地立于天地之间. 尤其是中国.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代表了东方文明.这种文化的厚重悠长和独立性,使其和西方文化并立于世界几千年.因此,不仅中国人,甚至全世界的人,都对中国文化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而老建筑,是活着的文化载体.它们是文物,是无声的表白,是无形的文字,是立体的历史.它们是文化的灵魂,也是城市的灵魂.而一个城市,如果没有自己的灵魂,是难以想象的.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园 展园结合哈尔滨城市建筑特点和历史文化内涵,以"欧陆风情"为主题,营造了一座生机盎然、富有现代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美丽园林.园内没有实体建筑,而是选用五色草为材质,仿建了圣索菲亚教堂,作为中心景观.圣索菲亚教堂是哈尔滨最著名的城市名片之一,五色草造型也是哈尔滨园林文化的代表,二者的结合不仅体现哈尔滨的城市面貌,也展示了绿色环保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品牌是城市的文化标志和名片,是城市个性与魅力的体现。泸州推广"中国酒城·醉美泸州"城市文化品牌,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途径、建设城市主题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泸州从文化设施建设、特色文化活动、白酒产业发展、多元媒体传播等方面推广城市文化品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8.
一、城市更新的现实意义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的文化现象。城市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各种不同地域及不同时代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与建筑形式。形成城市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9.
果戈理曾经说过:当传统和歌曲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旧城区作为城市古老文明的发源地和新文明的载体,保留了许多反映城市历史发展片断的场所与建筑.包括历史街区、传统建筑、文化习俗、地域特色等,  相似文献   

10.
加强城市文化建设 促进城市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生存的基础和城市人生活的精神支柱,是城市的一个精神亮点,也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纽带。在当代中国,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必须大力加强城市文化建设,以城市文化的繁荣为城市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与绿地、自然与人,需要艺术的衔接,才会和谐统一。因此,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标志,已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秋天的北京街头,在雕塑的点缀之下,越来越美了。  相似文献   

12.
杜枫 《走向世界》2012,(6):30-33
济南堪称"最中国"的城市,因为其是齐鲁文化的代表城市.而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文化堪称中国众多文化流派的主流文化,因为其渗透在中国社会变迁的血液里,影响了中国数千年,至今仍然发挥着影响.因此,很多人认为济南是个"保守"的城市. 其实不仅如此.济南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清末,济南率先自主开埠,开中国自主开埠之风气,向近代化迈出了重要一步,即是明证.仅就儒家文化而言,亦有学者指出,儒家文化是积极入世的,也并非保守的. 当然,建筑方面也是如此.近代以来,济南出现了很多中西合璧的建筑,和传统的中式建筑交相辉映,述说着这座城市的包容胸怀和异样风情. 教堂建筑:外来文化载体 济南教堂是伴随着济南开埠产生的,是济南西式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据调查,济南有基督教教堂6处,天主教堂六、七处,分布于城、郊区各个角落.济南的教堂建筑风格分为巴洛克式和哥特式两种.哥特式建筑内里为弧形,外观为尖型;巴洛克式建筑内外都是圆顶型.教堂内里拱形的穹隆上配有彩绘.  相似文献   

13.
奚协 《江苏改革》2001,(2):30-31
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空间的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城市化的发展水平,不但要看城市的数量,还要看城市的质量,所谓城市的质量,不仅是提高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而且涉及到城市的富有个性的城市形象,而城市个性的形成,与该城市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其中城市的文化含量和文化特征尤为重要,作为城市建设主角的建筑,更是一个城市文化含量和文化特征的具体体现,而这里所说的建筑,不仅仅指单个或群体的建筑物,而且包括常被人忽视的城市空间设计。  相似文献   

14.
网络近年热辩"是上海排斥外地人,还是外地人素质低",同时,苏州、昆山等一些城市在经历了民工荒之后掀起了欢迎新市民的热潮,并由各级组织帮助新市民解难分忧,使他们更快地融入城市.这两种不同的现象,反映的都是城市文化的问题.中国的一线城市在不断扩大规模中,外地人的大量涌入影响了原有的城市文化、城市环境及城市资源的分配,因而便有了排斥外地人的情绪.而中小城市为快速发展、早点富裕则欢迎外来人参与城市经济社会建设,这种开放求发展的思想,把小城文化不断创新为大城文化,呈现出一种开放创新心理.城市发展中的烦恼告诉我们,在我国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以新型的现代城市文化建设助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中国,正在演绎着人类有史以来最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按照目前的趋势来看,到2025年中国将有大约10亿人居住在城市之中,届时中国将出现两百多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然而与超速的发展相对应的,必然是令某些人难以忍受的阵痛过程,人口激增对城市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其中包括土地矛盾、令人无法承受的高房价、能源及水资源矛盾、垃圾处理及其他环境。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灵魂与活力来自其独有的城市文化,当今的中国城市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城市文化危机,找到一条城市文化创新之路显得尤为紧迫。本文提出。让城市人在全球信息化的背景下走出“背对背”的冷漠关系。无论是城市人,城市景观建筑,或是城市环境都应重拾“面对面”的文化互动方式。并且呼吁从城市人本土化互动的回归中找到一条城市个性文化积累与创新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7.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3,(3X):31-33
<正>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50年代到农村、到边疆去;60年代到山上、到乡下去;70年代到城市、到部队去;80年代到大学、到夜校去……"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显然在70年代已经炙手可热。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带着"城市人"的身份享受着"城市生活"带来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有一个东西关系问题,也有一个南北关系问题。天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在南北关系中处于北方,在东西关系中处于东方,是中国当今处理好东西关系和南北关系的枢纽,是全国经济实行区域合理布局与发展需要紧紧抓住的一个关键环节。一、在南北关系中。天津所在的环渤海湾地.区正在成为中国统药经游增长重ny———经济增长的重心,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总是在不断从一个地区转向另一个地区。无论是从世界来看,还是从中国来看,情况都是这样。在近代以来世界经济200多年的历史发展中,经济增长重心曾出现了…  相似文献   

19.
五大道位于原先的英租界内,它最吸引人的是那些风格各异的欧陆风情小洋楼,这里汇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国各式风貌建筑230多幢,名人名宅50余座,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这里所体现的地域文化是天津这个城市特有的气息。而这种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天津城市的发展历程息息相关,它在天津城市的发展过程以及文化形成过程中又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在其发生、生长直至消亡的过程中,旧建筑的文化特质会随着时间的变化慢慢显现出来。现如今,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已经得到从政府领导直至广大市民的共识,然而,很多历史建筑、街区和城市的保护还是困难重重,步履艰难,主要都是遇到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