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1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及纺织行业经济出现的回调和发展降速问题,纺机行业也受到影响,作为纺机整机制造企业——江苏凯宫机械,是如何应对和化解当前困难的?记者采访了江苏凯宫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善珍。记者:目前纺机行业面临洗牌,企业如何应对?如何生存?怎样才能保持稳定长远发展的生命力?苏善珍:凯宫公司作为精梳机和自动络筒机专业制造商典型代表及先行者,将会以国家  相似文献   

2.
今年农历春节期间,化纤行业出现了个别涤纶长丝企业压价抛售产品的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纤市场的正常运行,也引发了市场的混乱。这些企业为什么会选择低价倾销?这又会给其自身、给其他企业和整个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苦衷:迫不得已的选择对于我国的化纤行业来说,产能全世界第一人尽皆知。在当前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化纤行业已经完全地融入到世界经济大体系之中,随之而来的高库存也成为不争的事实。以聚酯纤维为例,上个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其价格在两万元人民币每吨左右。现如今,化纤行业产品结构性的不合理,导致了如聚酯纤维等产品阶段性的产能过剩,使得其价格已经降至七八千元人民币每吨。  相似文献   

3.
居新宇 《中国纺织》2005,(10):62-67
记者从9月在沈阳召开的中国国际化纤会议上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化纤产业出现了向大企业、产业集群、民营企业集中的新动向,由于产能扩张速度太快,带来上游原料资源的严重短缺,部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经营成本增加,加剧了全行业的经营困难.  相似文献   

4.
纺织装备的售后服务是一个老问题,随着买卖双方主导地位的互换,它已成为众多纺织企业(包含染整、化纤及非织造布企业)评价纺机企业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此同时,售后服务也是一个新问题,当装备技术和纺织企业的需求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时,售后服务也需要用新的内容去加以完善和充实.如今行业的售后服务状态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提升?日前,本刊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行业专家张怀良他就目前行业售后服务状况、产生原因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7年,对很多纺机企业来说都是不错的开始,一季度很多企业订单饱满.分析来看有国内外新增产能的促进,也有纺企设备更新的需求,还有行业转型升级对自动化、智能化设备需求的增长.正如中国纺织机械协会会长王树田所言,中国纺织机械行业的表现得益于企业的创新和设备水平与下游需求的合拍. 未来两年是纺织行业“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时期,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也必然持续升温,设备企业,你们准备好了吗?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推进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进程中,印染行业首当其冲.面对这一政策,印染企业在转型中存在哪些实际执行的困难?得失如何衡量?同时,对于印染装备企业来说,国家政策到底多大程度上刺激了新型印染装备的需求?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连线了数家印染企业和印染装备制造企业,请他们谈一谈对国家这项政策的态度、看法,以及他们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机械生产大国,可以说是门类齐全、品种应有尽有。然而,中国纺机业如何实现从"比较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如何在高端产品上增强竞争力?这些仍是国内纺机企业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的行业形势下滑趋势,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出现扭转反弹的信号,面对这种"一眼望不到底"的复杂形势,华毅纺机总经理马才红接受了记者的采访,阐释了对于目前纺机行业形势的分析及判断。他表示:在这样的困境中,纺机企业最重要的就是接受磨励,耐心等待,努力练好内功。记者:2011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及纺织行业经济出现的回调和发展降速问题,纺机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近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我国化纤行业所受影响之程度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部分以化纤产品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地,此次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这一现象的发生是纯粹受外部因素作用的偶然?还是行业自身发展存在问题所引发的必然?被"叫板"后,我国的化纤行业人士在思索、在探究。  相似文献   

10.
江苏宏源纺机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生产化纤、棉纺等纺织机械的重点骨干企业,是江苏省纺机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企业。现有职工2500  相似文献   

11.
浙江杭州萧山,拥有“中国化纤名镇”“中国纺织产业基地”等多项区域品牌,目前其化纤产能达到1095.3万吨,占全国化纤总量的22.16%,约占世界化纤总量的14.02%,这里有多家位列中国民企500强的化纤企业,是名副其实的化纤重地.今年,萧山化纤行业被列入全省21个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试点,相信在这样一场“资源的重新整合”之后,萧山化纤这棵传统经济的“老树”将不断萌发出创新发展的“嫩芽”. 那么萧山化纤应如何改造提升?在世界纤维新材料大会暨第23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萧山2017)前夕,众多行业领导及专家汇聚萧山纺织纤维新材料发展高层论坛,共同为萧山化纤的未来把脉.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低成本竞争优势"一直是中国化纤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力支撑,但在如今,劳动力、能源、物流等成本的不断上升,给化纤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质化竞争愈加激烈,部分企业迫于库存压力和资金短缺,不得不低价竞争,甚至倒闭化纤行业正面临着高成本时代下的新考验。步入调整期近几年来,化纤企业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高成本时代的到来,以往的成本优势已经丧失。而下游的纺织行业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对化纤产品的需求也表现出了谨慎的态度,纺织企业不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2003年中国纺机市场可以用″异常火爆″来形容,全行业销售收入猛增24%。最近,记者走访了几家纺机企业,大多数企业感到今年的市场环境不如去年。中国纺机业的龙头企业———中国纺织机械(集团)公司去年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而今年计划目标却定在了65亿元,该集团市场部部长穆欣说,中纺机集团作出这样的年度计划,是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在综合分析纺织全行业和纺机行业面临的大环境,并结合中纺机的实际而制定的。纺机协会的有关人士也对今年的行业形势保持谨慎乐观态度。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纺机业将回归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的平稳增长…  相似文献   

14.
多元化与一元化是当前纺机行业企业经营的两大形态,事实上这两大形态也属于行业外的所有的企业,且一直以来都是众多企业管理及经济类研究人士都在积极探讨的话题,然而,落在企业层面,这些理论似乎与现实状况相去甚远,那么,企业当如何规划自己的经营战略,何时一元化?何时多元化?进与退,如何伺机而动?  相似文献   

15.
在距离2012年的除夕还有几个月的时候,已经有一些纺机企业提前放假了,从2011年后期的表现来看,纺机企业的销售市场不容乐观。在中央经济"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在一片悲观的情绪中,纺机行业的2012年将会谱写出怎样的音符?中国纺织机械行业协会理事长王树田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他表示,"2012年总体形势是乐观的。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纺机行业的生产和市场虽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我始终坚持认为,不要有悲观情绪。"  相似文献   

16.
当前,化纤以及非织造两大行业表现出了迥异的发展状况,化纤行业面临的相对产能过剩状况,使该领域的企业积极寻找差异化的发展路径;而非织造行业则在近几年保持了平稳发展,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终端产品外延,可谓前景无限广阔.本届展会在化纤及非织造机械技术领域的展示,同样紧扣了下游行业的切实需求,在满足柔性、差异化生产以及提效、节能等方面特点突出.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对积极应付2010年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后危机时代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至关重要。对纺织行业而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以技术改造促进产业升级,促进行业振兴、实现纺织强国响深远。如今,淘汰落后产能已成为全行业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实现纺织转型和振兴的强烈共识。因此,认清形势、坚定步伐,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走节能、高效、环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迈进的惟一捷径。本期专题,我们以化纤、印染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为切入点,通过深入报道和把脉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方向以及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中发展现状,特别是典型案例,除了向全行业昭示纺织行业在淘汰落后产能的信心和坚心以及我们取得的成就外,更希望能为当前的政策制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毕竟,淘汰落后产能是全行业为之奋斗和努力的,而这也正是我们一直所关注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北京第七届国际纺机展览会。这次展览会是在国际上就整个行业来说仍处在继续萎缩的态势、而中国纺织工业已开始复苏,纺机行业随着有了新的转机状态下举办的。文内按概况、纺部机械、织部机械、针织机械、毛纺机械(包括麻丝)、化纤机械(包括不织布)、印染机械及纺仪和专件(包括刺绣)等分别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9.
近日,一则泉州纺织企业扩展无纺布市场或将导致产能过剩的新闻引起了业内专业学者的热烈探讨。有专家指出,如此集中发力可能会导致产能过剩,甚至有人认为新一波资金的涌入将加剧行业洗牌的速度。无纺布生产企业该如何走出一条良性、健康的发展之路?在无纺布广阔的应用领域中哪一种最被企业看好?产能过剩,是言过其实还是板上钉钉、确有此事?  相似文献   

20.
李安 《中国纺织》2005,(7):113-113
记者以前对纺机企业采访时,听到了这样一段故事:一家国内最大的纺织企业要添置500多台织机,国内纺织企业一次购买如此数量的设备,这在国内纺织行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当时这家纺织企业采用招标方式,有五家纺机企业竞标,其中一家就是苏州必佳乐公司,它是世界上著名织机生产企业--比利时的必佳乐在中国投资建立的公司.当时,必佳乐的织机比其它几家纺机企业的报价要高出1/3左右.然而,必佳乐却独占花魁,最终中标.这件事也成为震惊纺机行业的一件大事.由此,也引起了记者浓厚的兴趣,必佳乐究竟有何法术,能在中国市场长驱直入,抢占先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