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可以使人民参加国家事务管理与监督的法律权利得到实现。从财税领域来看,行政公益诉讼表现为纳税人公益诉讼,是由纳税人以其纳税人身份提起请求禁止财政公共资金违法支出、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的诉讼,以使公共利益免受侵害。  相似文献   

2.
张朝晖 《时代金融》2013,(11):188-189
近年来,我国税制改革不断推进,在此过程中关于"纳税人权利的保护"问题引起了学者们广泛而持续的关注。总所周知,衡量一国税收法治的发展水平的关键就是纳税人的权利是否得到了充分、有效的保护。转变纳税人地位、完善纳税人权利的保护是中国税制改革的动力和源泉,同时也是中国税制改革的支撑和皈依。本文主要对税收立法以及税制改革中应如何加强纳税人权利保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虚假诉讼可能侵害的主体包括诉讼参加人和案外人。在我国当前民事诉讼程序和制度设计中,分别有再审、执行异议、执行异议之诉、另行起诉和第三人撤销之诉等多种救济方式,对不同救济方式不仅要从制度与程序对接与协调层面予以梳理,更需要从有效救济的角度对比分析何种途径更利于救济虚假诉讼受害人。再审救济的主体最全面,但在启动时往往需要公权力的介入及推动;而执行异议之诉、另行起诉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相比之下,第三人撤销之诉既可以弥补以上程序带来的救济不足,也回应了其在设立之初就被设定为规制虚假诉讼的立法目的。在初步可以证明存在虚假诉讼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放宽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原告资格,甚至可以将第三人撤销之诉作为启动虚假诉讼受害人救济之门。  相似文献   

4.
作为纳税人的一项基本权利,纳税人诉讼权已在英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纷纷设立。建立纳税人诉讼制度对于维护纳税人的基本权利,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法经济学为视角,对纳税人诉讼制度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并提出几点建议,寻求使我国纳税人诉讼实现收益最大化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5.
6.
如果说立法保障为保护纳税人权利提供了法律依据、行政执法保障为纳税人权利得以真正实现提供保证的话,那么司法救济在纳税人权利受到侵害时无疑就成为其维护自身权益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只有对我国目前的税收司法制度加以改革和完善,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纳税人权利司法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税务行政救济制度在对纳税人诉权的保护、举证责任、调解与和解、税务行政复议机构和税务行政诉讼审理机构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客观上阻碍了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十三五"期间,结合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和即将修订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借鉴先进国家的立法经验完善相关制度,有利于及时有效地保障和救济纳税人受到侵害的权利,以贯彻落实税法中的纳税人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8.
张荣 《金卡工程》2010,14(10):84-84
恶意诉讼损害了相对人的利益,使诉讼功能发生了异化,应当对其进行法律规制。在司法实践中,立案法官应当注意对诉讼的正当性进行必要审查。对于恶意诉讼的受害者来说,权利救济必不可少,并应得到制度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税收征管实践中税务争议数量增多且日益复杂化,纳税人权利救济成为保障税务部门公正执法的重要路径。然而,我国纳税人权利救济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导致纳税人行政复议权和行政诉讼权保障不充分。基于此,本文从三个视角进行了分析:一是提出"清税前置"和"复议前置"规则下纳税人权利救济体系的维权阻碍及其成本,并基于"当事人主义"提出改革路径;二是基于审查范围和审查力度提出纳税人权利救济体系低效及其修正的逻辑机制;三是从审理机构设置与案件事实查明的难易程度等视角分析纳税人权利救济裁判结果的质量与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李治 《中国外资》2013,(22):187-187
随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纳税人权利保护问题也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从公共经济学视角出发,对我国纳税人权利保护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探讨完善纳税人权利保护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美国集团诉讼为切入点,指出其模式的弊端及其在中国运行或移植的非现实性,建议引入公益诉讼制度并在程序上提出一些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公益诉讼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李蕊 《金卡工程》2010,14(9):26-27
根据我国现有民诉法相关规定,因共同侵权提起的诉讼均作为必要共同诉讼受理,但实施在即的《侵权责任法》则赋予被侵权人选择权,认为被侵权人有权请求部分或者全部连带责任人承担责任。由于现行实体法与程序法存在的冲突,使得我国的共同诉讼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矛盾重重。本文旨在通过共同侵权案件在审判实践中的问题,进一步分析我国必要共同诉讼制度现状引起弊端的主要原因,并对我国的共同诉讼制度重新加以构筑,以期达到将必要共同诉讼制度进一步完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诉讼结构理论的视角下重新解读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内涵,对于切实保障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实质平等,实现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从比较法的视野上看,尽管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在普通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中有着各自不同的称谓,且在内涵与外延上存在着细微的差别,但是由于它们反映的都是对抗制这一诉讼体制的基本特征,因而在各国民事诉讼原则体系中的地位几乎都是首要的且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期"、"攻关期"。在改革的新阶段,人们将视野逐渐从对经济总量增长的关注,转向对民生尤其是对社会分配公平、正义的关注。税收作为财富分割的利器,  相似文献   

15.
刘旭萌 《中国外资》2012,(11):211-212
<正>土地占有人义务是普通法系侵权法的概念,指土地占有人对进入其土地的进入者所承担的注意义务。该义务在美国目前有三种类型:三分法、二分法和统一的合理注意义务。三分法是根据进入者的身份不同,分为侵入人、被可许人和受邀请人。但有些美国学者认为其是封建主义的遗留故应废除。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对三分法存废问题的讨论,目前有超过一半的州废除了三分法:一些州改为采取二分法,他们废除了被许可人和受邀请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17.
环境公益诉讼,尤其是行政诉讼中,原告适格问题是制度建设的重要事项。欧盟各国以《奥胡斯公约》及欧盟指令为轴心,通过各自的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建设,如民众诉讼制度、制定特别法承认团体的原告适格,或通过扩大传统的利益概念,扩大法保护的对象等不同方式达到扩大原告适格的目的,实现公约所保障的司法参与权,使得司法保障成为环境政策中不可欠缺的制度性手段。  相似文献   

18.
张艳斐 《金卡工程》2009,13(8):18-19
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首先要解决原告资格的问题,即谁能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因其代表公益的特性,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不仅有法理基础,更有现实依据予以支撑。检察机关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恰当主体,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时应处于一般原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税款的使用对于国家财政的稳定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税权的权能包括用税决策权、用税执行权和用税监督权。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用税决策权审查和批准政府预算,对行政机关的用税执行权进行事前和事中监督,但因预算法律责任追究机制的缺位导致政府用税监督链条断裂,需要司法诉讼制度进行补缺。因此,纳税人充分行使用税监督权可以借助于财税公益诉讼制度。财税公益诉讼是我国行政公益诉讼的延伸。本文通过案例统计研究方法对财税公益诉讼涉及的程序和实体问题进行总结和梳理,深入分析财税公益诉讼制度对于保障纳税人用税监督权的现实效果与存在问题,为财税公益诉讼的起诉标准、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的衔接、司法审判的形式与内容等重要实践问题提供理论参考和解决思路,以期将纳税人用税监督权与司法机制相结合,规范主体机关用税行为,更好地保护纳税人整体利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虚假诉讼的规制以案外人权利保护为核心。在规则实施过程中暴露了权利保护滞后、手段单一、成本高、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欲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转换思路,统一民、刑对于虚假诉讼范围的界定,将"虚假行为"主观故意"与"妨害司法秩序"作为虚假诉讼的构成要件,对于"单方实施的虚假诉讼"与"串通实施的虚假诉讼"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与程序。同时注意虚假诉讼的民刑衔接程序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