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面临的最大难题,而“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等五个统筹,进行金融体制改革。当前农村经济中,金融扶持力度远远不够,不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完善农村金融体系,近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2.
农村金融现状、问题及财政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对加快现代农业的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在财政、金融、企业和社会四个投资渠道中,农村金融作用还未能充分发挥,财政投入仍发挥着主导作用。结合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如何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推动金融乃至全社会增加对“三农”的投入与服务,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将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3.
虽然中央为农村改革发展和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由于我国尚处于新旧体制过渡时期,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度困境在一定时期内还将长期存在。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产品流通体制,发展企业化的批发市场、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重构服务“三农”的农村金融体系、构建民营农场制度、创新农村人力资本形成与积累制度,将为破解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上的制度困境提供有益出路。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持续存在,农村金融体系相对薄弱,融资难问题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从2004年至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三次聚焦"三农"问题。2016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到,"优先保障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和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当前财政与金融是我国支持农业发展的两大政策工具。本文以宜宾为例,侧重于分析财政与金融共同支持"三农"所产生的效果,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福建省为发展农业做出了许多努力,但仍然存在“三农”问题。就财政支农政策而言,存在着支农资金有限、效益不高,以及重投入、轻管理等问题。针对目前福建省“三农”问题及财政支农政策的现状,需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农资金规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改善农村教育条件以及加强支农资金管理等途径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6.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三农”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撑,通过金融创新,解决农村金融压抑问题,对我国“三农”问题的破解意义重大.在总结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特征,剖析新形势下农村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矛盾的基础上,应该着力在农村银行机构经营转型的商业模式、农村金融产品和渠道的建设服务模式、激励约束机制和专业团队建设的管理模式、构建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和提升综合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改革模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7.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和使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的生态和环境作用、农民的弱势群体地位以及我国农村土地兼具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功能的性质,决定了我国“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公共性,进而决定了财政支农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同时,由于在工业化过程中国家长期采取了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政策,城乡二元鸿沟日渐扩大,“三农”矛盾日益突出,这又使得财政支农工作变得更加重要而紧迫。本文结合当前财政支农的现状和问题,试从支农投入与支农效率两方面提出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西省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重大问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以江西为例,把有效农业产出作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研究对象,考虑影响农业产出的诸多因素,从而建立多元回归线性模型分析各种投入要素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影响。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村金融体系作为我国金融领域中的一项特殊的制度安排,随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而屡经周折与制度变迁。作为我国农村现存的金融组织构架难以提供农业发展需求的资金支持,承担起服务“三农”的重负。从制度安排的视角,探析我国农村金融异化的深层次原因,可以得出迫切需要按功能一绩效的基本原则,按市场化的方式重建农村金融体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农村金融的现状、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种种体制上的原因,中国在“三农”上的金融扶持力度一直存在总量不足与低效的困境,如政策性金融杯水车薪,束缚于体制樊篙下难以自拔;商业性金融天生就普遍歧视农业,大量“惜贷”,而农村合作性金融别异化成为小型商业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名副其实的农村派驻机构;民间金融举步不前,徘徊于体制关隘之外。以“三农”为经,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纬,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背景,分析目前存在于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的种种纰漏,并结合中国“三农”之实际提出一些完善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建议,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农业滞后及其引发的问题愈加突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关键的原因是资金投入不足。在新形势下加强和保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促进农业全面发展,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概述了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资金的现状及形成原因,提出加大财政对农业投入保障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探索建立和健全财政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新农村和大力促进"三农"发展的背景下,各有关金融机构都发挥自身优势、创新业务来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地方政府对农村金融机构、金融支农业务、信贷扶贫等加大了扶持力度并调整了政策方式.然而,当前农村资金供需的总量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农村金融机构经营相当困难,征信体系建设仍需深入与扩展,小额贷款管理有待改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有待突破,公共政策体系有待形成并需加强力度,担保与风险对抗制度的亟待建立,既要鼓励新金融机构的进入又要严格审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湖北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存贷款和资金来源情况的描述性分析,判定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在支农服务中的地位。拟合农户收入的C—D函数,在农户收入函数框架下分析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与农户收入的关系。数量分析表明,湖北省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的服务不尽如人意。农村金融机构只有不断缩短与农民的距离,为其提供适合的农村金融产品,增加对农户的贷款比例,才能有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内部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构建我国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因素的权重,并对其权重大小进行排序.发现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影响因素的特点是影响因素是多元的、不断变化的、且影响程度是不同的.得出内部因素是影响机构支农水平的最重要因素,而外部因素是次重要因素的结论.进而从提高机构自身的支农能力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提出提升普惠制农村金融机构支农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永飞 《西部金融》2012,(7):83-85,92
近年来,榆林市借助能源资源的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金融部门也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基地为突破口,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金融在支持现代特色农业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如何破解这一难题,使金融在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中发挥更积极更有效的作用,已成为榆林市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强金融支持福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确保海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切人,以增强金融支农功能为重心,考察福建金融支农现状并分析其功能弱化的原因,进而提出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金融支农力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借助中国省际动态面板和静态面板模型探讨财政支农与城镇化对农村减贫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的农村减贫得益于财政支农工具与城镇化战略的交互协同效应,但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减贫的促进效益更强;财政支农投入中的扶贫性投入和就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更有利于东部地区农村脱贫,而综合性开发支出和人口城镇化水平则在中西部地区更具农村减贫的拉动效果;虽然我国的农村贫困存在明显的"棘轮效应",但随着财政分权、农业经营规模和农村医疗教育及技术水平的提高,农村贫困发生率会得到相应抑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财政支农支出的C-D生产函数,对1992-2010年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农业总就业人员、衣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农业总产值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农业总就业人员、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与农业总产值之间不仅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且从短期来看,福建省财政支农支出是农业总产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财政支...  相似文献   

19.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以及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三农发展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三农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且深刻的变化,其中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尤为关键。吉林省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仍有不足,具体矛盾表现在由总量不足转变为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并且结构性矛盾正在逐步凸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最有利推手。吉林省在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暂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