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王家斌 《税收征纳》2011,(10):24-25
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货到单未到"的情况。对于"货到单未到"情况,会计制度规定: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则"货到单未到"的存货,采用计划成本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则用暂估价值入账。待实际收到发票时,再用红字以同等金额将原估价入账的账务处理,予以红字冲回,再按实际发票金额登记入账。这就是会计上所说的跨期暂估入库存货。"货到单未到"在企业所得税上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2.
何勇 《财会学习》2012,(11):70-72
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规定,工业企业对于货到票未到的存货,若用计划成本核算,则用计划成本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若用实际成本核算,则用暂估价值入账。以笔者就所在钢铁企业为例,根据这一规定,企业对于已验收入库的购进存货,但发票尚未收到的,应当在月末合理估计存货的入库成本暂估入账。钢铁企业一般存货品种较多、收发较为频繁,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一般难以满足存货核算与管理的  相似文献   

3.
程道菊 《理财》2003,(6):39-39
用实际成本核算原材料的企业,月终,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原材料是根据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暂估价值入账,下月初用红字冲回的方法进行核算。在审计中发现有些企业利用“暂估入账”,人为地调节原材料成本,达到调整利润、偷逃税金等目的。审计中发现有以下几种情况:一、用“暂估入账”调整原材料库存红字。某企业某年某月原材料账面反映A材料由于以前年份多转材料成本,造成库存A材料出现红字500万元。该企业为调节A材料的账面红字,当月就“暂估入账”A材料2100万元,A材料账面就形成了蓝字1600万元(2100万元—500万元),下月又不用红字冲回,…  相似文献   

4.
潘春平 《中国外资》2009,(18):95-95
企业在购入各种材料,如果是货已到,但发票等结算单据在月底也未到,按照会计制度是在当月做暂估人库,次月以红字冲回,待发票到达时再正式入账,即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材料采购"科目用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企业支付材料价款和运杂费时,按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该科目等,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预付账款"等科目.每一会计期末,企业应将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期初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以后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购入存货,月底时,若发票未到,应分别存货科目,抄列清单,暂估入账,借记“库存商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但是,该规定过于笼统,加上企业的业务特点、会计核算方式、会计环境的不同以及理解上的差异,各企业“暂估入账”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多不相同。因此,实务中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探讨。一、是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还是直接暂估到客户名下?《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该方法应用较广,…  相似文献   

7.
财一、单选题1.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横向可比的会计核算原则是()。A、相关性原则;B、一贯性原则;C、可比性原则;D、重要性原则。2.企业在材料收入的核算中,需在月末暂估入账并于下月初红字冲回的是()A、月末购货发票账单未到,但已入库的材料;B、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未付  相似文献   

8.
怎样改进货到未付款的帐务处理江苏省射阳县商业局周守文,乔宏岑《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当月购进入库的商品,如果月终尚未付款,则按暂估进货原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冲回;在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  相似文献   

9.
在物资采购核算中,将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在各月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材料款”科目,以后用红字冲回,按正常程序记账。但某些公司,由于规模大、采购业务繁多、人员频繁更换或管理混乱等原因,部分暂估材料事项在以后未及时冲回,在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后又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记“应付账款”,重复记账,造成存货和应付账款虚增,日积月累,数额逐步增大,处理难度逐步增大。对于此会计事项的处理,实务中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10.
企业在购入各种材料,如果是货已到,但发票等结算单据在月底也未到,按照会计制度是在当月做暂估入库,次月以红字冲回,待发票到达时再正式人账,即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XX单位 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情况,致使发票等结算单据往往比货物到得迟: 一种是供应商没有开票跟企业进行结算,导致发票经常过了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财务人员手头;另外就是发票本来是跟货物同时到达企业,但是发票在内部各个部门的流转中,要经过层层签字,也无法在当月月底到达财务人员手头.  相似文献   

11.
“货到票未到”的会计处理张骏,严硕勤,傅宁人企业购买货物过程中,有时所购货物虽已验收入库,但因未向销货方付清货款而不能取得发票,或虽已“钱货两清”,但因某些原因而未取得合格的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制度确立以后,这种情况尤为多见)。这种货已到达但由于...  相似文献   

12.
孙继福  吴春生 《理财》2001,(9):18-18
(一)举报线索法根据举报事项所涉及的人员、时间、地点、经济内容,直接到举报事项发生的单位查证。采取找人座谈、重点查证财务账证等方法,收集有关证据,核实举报事项的真实性。(二)查证票据法其方法是:第一,查实单位购置收据、发票的本数或份数;第二,核实单位开具收据、发票的份数和金额;第三,已开具的收据、发票是否及时准确入账,搞清未入账的份数、金额及已收资金;第四,作废票据保管是否齐全,未入账的票据是否留有存根和缺号现象;第五,未入账的票据资金是否另建账或无账,其收入金额与所开票据是否一致,单位领导是否…  相似文献   

13.
暂估入库     
《财会学习》2011,(8):39-44
我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请问暂估及成本结转的分录流程是什么?(江西省 周兴) 在线专家: 1.购进商品(有发票)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附件:后附发票、入库单、验收单  相似文献   

14.
暂估入库     
我公司是一家生产制造型企业,请问暂估及成本结转的分录流程是什么?(江西省 周兴) 在线专家: 1.购进商品(有发票) 借: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附件:后附发票、入库单、验收单  相似文献   

15.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企业所得税是按纳税年度计算。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由此产生“跨年度处理事项”。《发票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所有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个人在购买商品、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支付款项时.应当向收款方取得发票”。企业用税法所不认可的凭据入账.计入成本费用.则产生“白条费用”。  相似文献   

16.
李小军 《会计师》2013,(9X):21-22
所谓计划成本核算,主要指的是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企业广泛采用的一项存货核算制度。通过计划成本核算方法,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属于超支,相反则是节约。成本差异情况产生于存货取得过程中,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也就是按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本文首先论述了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及其要求、程序,其次,提出了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阐述了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会计师》2013,(18)
所谓计划成本核算,主要指的是按计划成本核算存货的制度,是我国企业广泛采用的一项存货核算制度。通过计划成本核算方法,需要设置"存货采购"和"存货成本差异"两个账户。成本差异是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属于超支,相反则是节约。成本差异情况产生于存货取得过程中,随着存货的发出而转销,也就是按差异率将存货成本差异分配到有关成本项目中。本文首先论述了计划成本核算的特点及其要求、程序,其次,提出了存货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中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阐述了采用计划成本核算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概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成本,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年度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并调整已计提的折旧额,作为调整当月的成本、费用处理。如果在年度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  相似文献   

19.
销售核算管理既包含商品实体的转让,又包含了货币资金的回笼,是企业商品价值得到补偿的关键环节。如果企业对销售核算的管理缺乏严密性、系统性,那么一方面会使企业的债权债务不清.另方面企业物资会流失.造成企业损失。笔者以为科学的销售核算管理体系要突破传统会计核算的单面性,还需同时在统计核算管理上下功夫。销售行为主要涉及到三个因素:销售发票、销售货款、销售商品。日常的会计统计两种核算管理要有分工:会计核算侧重于销售发票和货款,而统计核算则侧重于商品的实物数量。由于销售发票、销售货款、销售商品三者存在着时间…  相似文献   

20.
收入不入账的问题小规模企业的会计核算通常受制于企业业主(经理)的束缚,会计核算很不健全,偷漏税款现象比较普遍。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对取得销售收入仅按为购货方开具发票的收入入账,不开据发票的收入则不入账。不入账的收入往往都是采用现金结算的方式。审计人员在审计经营收入过程中,对不入账的现金收入,可以检查销货运单、货物出库单等能证明货物销售的证据。若证实销售行为已经发生,而账上没有相应的反映,在排除其他错误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说明存在不入账的收入。在对货币资金的审计中,通过实地盘点审计日的库存现金,自然也会发现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