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义胜 《进出口经理人》2006,(11):I0004-I0006
全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对知识产权保护与重视与日俱增,“涉外知识产权是企业走向世界怎么也绕不开的一座大山。”另一方面,参加境外展会是我们企业直接结识客户和推销自己的重要途径。而境外展会同时也成为国外一些企业和机构寻找和打击侵权产品的主要场所和机会,特别是欧美大型企业视相关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为压制新兴国家企业的重要商业竞争手段。为此,研究和探索境外参展如何避免侵权及应对处理成为我们外贸经理人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2005年11月,在京举办的“中国企业保护知识产权实战高层研讨会”上,浙江东正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正公司)成为研讨会的聚焦点。从2004年4月开始,东正公司的产品在美国市场上一年内连续遭遇了5起美国莱伏顿公司提起的知识产权(专利)诉讼。这是我国入世以来,在同一国家、对同一技术,我国同一企业首次遭遇连续5次诉讼。而且,东正公司在进入美国市场之前,曾委托美国某律师事务所做了专利侵权分析鉴定,并获取了针对莱伏顿公司专利的6项非侵权律师评定文书,此评定文书有一定的权威性和参考价值。但莱伏顿公司知难而上,其诉讼目的和知识产权诉讼战略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恶意诉讼频发,相关法律规定尚不明确。依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认定恶意诉讼应承担侵权责任。我国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完善相关立法,规制知识产权恶意诉讼。  相似文献   

4.
史彬 《商场现代化》2006,(4X):206-206
由于中国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有着很深的纠葛.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对不当使用他人知识产权的依赖。知识产权人利用法律赋予的权利.针对这些侵权产品的生产与销售依法提起诉讼作为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手段和实施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部分本是无可厚非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知识产权权利人在频繁的知识产权争端中也存在着超出知识产权正当行使界限的情况.遗憾的是.由于我国惯于侵权的恶名使得国人麻痹大意.以为是权利人正当合法维权行为.  相似文献   

5.
支招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警惕海外知识产权摩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企业遭到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大幅增加,应对知识产权诉讼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企业在遭遇此类纠纷时,出于成本及其他因素的考虑,往往选择放弃部分利益,从而导致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受阻。随着中国企业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企业走上海外维权的道路。美、德、日是中国企业的传统出口市场,也是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地,本期封面报道由专业律师解读这几个国家知识产权法规特点,分析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提供相关应诉技巧,以使国内企业能积极理性地面对知识产权纠纷。  相似文献   

6.
综合保税区作为智力密集型的区域,其企业大都存在着投资高、产出高、风险大等三大的特点,这决定了如果离开知识产权法律的有效支持,企业的高额投资将无法收回;综合保税区的产品具有易被复制、仿造,且成本低廉的特点,这一特点使得综合保税区建设中的知识产权侵权现象相当严重。研究综合保税区知识产权诉讼策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企业在诉讼策略的选择中,既要考虑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市场,也要考虑通过诉讼以期实现封锁对方的市场、达到宣传效果,更要考虑诉讼的收益成本。因此本文从提高效率,降低维权成本的角度分析企业间知识产权诉讼策略选择博弈,以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双赢。  相似文献   

7.
历时一年七个月的美国思科系统公司诉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技术侵权的跨国知识产权案.最终以和解告终。美国当地时间7月28日.华为公司,思科公司,3COM公司向得克萨斯州东区法院马歇尔分院提交了终止诉讼的申请.法院遂签发法令.终止了思科对华为的诉讼。  相似文献   

8.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为保护中小企业及扩大其出口而采取鼓励加工贸易的政策导向,进而以贴牌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已形成了巨大的制造加工能力。但近年来贴牌加工贸易面临着一个突出的新问题,即对于贴牌加工贸易中所使用的委托方商标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的纠纷不断扩大和增加。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出口跨境电商借助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迅猛发展,但是据不完全统计,仅2019年美国各大律师事务所起诉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卖家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件就有将近1200件。知识产权侵权问题已成为我国出口跨境电商行业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尤其是美国法院签发的TRO禁令波及甚广,令中国卖家损失惨重。因此应对出口跨境电商TRO禁令已成为中国卖家燃眉之急,急需建立一套系统性的应对方案。分析出口跨境电商TRO禁令的典型案例,获取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律师事务所取证、起诉、TRO禁令签发以及案件和解的细节,同时针对案件最新的发展趋势,提出面向出口跨境电商TRO禁令的多层递进复合解决方案,为中国出口跨境电商卖家应对TRO禁令提供帮助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自中国加入WTO将近十年时间以来,有关知识产权的案件几乎成为中国企业的"死穴",在域外知识产权案件中被起诉必输的窘境也导致了中国企业为此支付了大量的赔偿金,中国企业主动发起知识产权诉讼的案例更是凤毛麟角。而今年年初发生在美国的华为诉摩托罗拉的案例则是中国企业在国外以保护知识产权为由起诉并最终获得实质性胜诉的第一案,有学者甚至称其为中国企业真正走出去的第一步。以这个案子为出发点,可以总结出中国企业在海外发展过程中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的策略和以知识产权为武器保护自身企业利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这是继华为思科案之后发生在中国企业身上的又一起国际知识产权大案。由于华为案最终以和解告终,如果东正电气真能坚持到底,此案将可能成为真正的中国第一国际诉讼大案!”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的受理条件为被警告人或利害关系人受到了侵权警告;知识产权权利人未在合理期间内寻求救济。确认不侵权之诉中诉的问题是:权利人的反诉;原告在确认不侵权案件中提出给付之诉的处理。鉴于我国现行立法的缺失,加之对此类案件诉讼理论研究的不足,有必要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在内的知识产权确认不侵权之诉的程序性问题进行体系化研究,制定出台统一且具操作性的司法解释或审理指南。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壁垒成为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条款及技术壁垒和社会道德责任标准之后,中国产品在出口中面临的又一种新型非关税贸易壁垒。本文在对知识产权及知识产权壁垒进行界定的基础上,从立案调查案件总量、案件侵权类型、立案调查结果裁定和被诉立案调查侵权产品行业分布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主要是对美国出口中所遭遇的知识产权贸易摩擦现状及原因,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权是公民的法定权益.通过诉讼的途径和机制排除环境侵害是最为有效和可取的办法,本文在分析环境侵权的种类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对环境侵权提起公益诉讼进行了论述,并指出建立环境侵权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知识产权已经深受各国众多企业的重视。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起步较晚,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比较薄弱,因此,在国际贸易中常常出现,因产品的侵权问题而造成的巨大损失。本刊将陆续从专利、商标等在国际贸易中常见的知识产权问题进行详解。  相似文献   

16.
赖悦喜  言已 《大经贸》2000,(2):58-59
近日,坦桑尼亚政府宣布禁止进口我国电池。此前,肯尼亚、乌干达等国政府相继做出了类似规定……这一切都是大量质量低劣的侵权产品惹的祸。针对国有电池品牌遭侵权严重的情况,海关曾联手开展过打击侵权的专项斗争,并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果。但仍有大量假冒伪劣产品通过各种手段流出国门,泛滥于国际市场。据黄埔海关监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传统出口产品,特别是食品、轻工类产品一直是被侵权的对象。事实无情地证明,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被冷落的保护伞  相似文献   

17.
宁波进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作为知识产权和国际贸易大市,宁波进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工作开展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经济贸易主动权与利益分配格局。本文通过对宁波进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现状的阐述,并从宁波企业出口侵权产品及出口产品侵犯宁波企业自主知识产权两方面进行剖析,提出加强宁波进出口企业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商》2015,(27)
在知识经济时代,一种新兴的知识产权贸易形势产生并不断的发展壮大,我国近几年虽然在此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在多个领域不断遭受发达国家的侵权诉讼与调查,以此给我国出口企业带来巨大的贸易风险。本文就我国目前在对外贸易中所遭受的知识产权壁垒问题的现状与进行介绍与分析,从而探讨出我国应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娟 《现代商业》2007,(6Z):174-174,173
近年来,我国加工贸易发展迅速,然而随着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加强,有关知识产权的争端也越来越多,其中商标纠纷尤为严重,侵权案件层出不穷。我国在商标权方面可谓厉经坎坷,遭遇颇多。本文从一实际案件出发,着重分析侵权责任的划分,商标侵权的主要形式,商标侵权带来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商标侵权。  相似文献   

20.
近期,有关微软中国频频发起侵权诉讼的新闻不绝于耳,这些诉讼包括:北京二中院近日对微软起诉北京铭万智达科技有限公司及铭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铭万公司)作出一审判决,判令两家公司立即停止对涉案微软软件的侵权行为,并向微软赔偿经济损失318万元。鸣万公司侵权案结束不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