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国家各项刺激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出台,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受思想观念和融资渠道的影响,县域个体之间的经济发展状态不平衡、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迟缓、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不够协调、县域经济发展创新力不足等问题突出;亟待通过不断深化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结构,提升和完善县域经济重点建设项目投资等方式提升县域经济产业园的聚集式辐射效应,更好的推动全省的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工贸易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株洲市加工贸易近年发展迅猛,但总量偏低。在主体结构、区域发展、产品结构方面存在不合理性,相关配套服务不够完善。株洲市开展加工贸易具有交通、劳动力和工业基础优势,受政府大力鼓励和支持,受"两型"社会建设和产业转移的推动。应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提升其附加值,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积极向县域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打破行政分割、实现长株潭加工贸易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整体进步,县域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市场作用得到大幅度提升。但也面临着许多的新问题,进一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实现与经济方式转变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4.
由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存在较大的差距,西部地区在选择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道路上必须突出区域经济的资源禀赋特色,培育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走有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区域经济工业化、城镇化,推动县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常德市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常德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更新发展思路,抢抓发展机遇;立足县域农业自身的优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科技创新,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发挥县域旅游资源的优势,带动区域发展;加强交通与区域市场建设,促进县域贸易发展;注重对县域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提升县域社会发展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提升区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目标,针对湖南区域自主创新的现状,提出湖南区域自主创新联盟的构建目标、原则、构建模式、相关建议。以此促进湖南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对提高湖南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技术带动经济不断健康发展,我国县域地区第一、二、三产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优化和升级。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县域产业经济结构上还存在一定不足。我国县域数量分布的广远,注定大多县域地区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复杂性。现在分析县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算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提供完善的政策制度保障;提升县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配置资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建议,促使我国县域经济得到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8.
县域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重要纽带,是拉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中转站。通过测度2014—2020年我国2 074个县以及296个城市的经济韧性发现,城市经济韧性整体高于县域经济,当受到外部冲击后,县域经济韧性逆势上升;在产业方面,第三产业韧性高于第二产业,受到外部冲击后,第一产业韧性逆势上升,第二产业韧性波动较小,第三产业韧性下降明显;在区域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县域经济韧性较强,东部地区的城市经济韧性较强。此外,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发现,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对经济韧性均有显著的边际贡献,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发展活力,经济稳定为降低韧性波动提供有益支撑。2020年受新冠疫情冲击,县域的经济增长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有所下降,经济稳定对韧性的边际贡献显著提升;对县域而言,第三产业、东部地区、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显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稳定显著。为实现县域经济韧性对我国经济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提高县域经济韧性,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注重经济韧性的产业和区域差异,协调产业间及区域间经济发展协作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增长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也要发挥经济稳定对降低经济波动作用,实...  相似文献   

9.
郭京福  钟立娟  曹阳 《商业研究》2005,(21):211-213
县域经济是指以我国的县为区域范围,以县城、镇、村各层次的经济元素间联系和比例关系为基本结构,通过双向反馈的人力流、资金流、物资流和信息流而显示出整体功能的经济系统。县城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石。增强县城经济的竞争力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首要问题。为发展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应该坚持合理的产业结构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10.
<正>在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现实面前,如何加快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是实务界和理论界亟待研究和破解的重大课题。本文结合深入县域调研的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突出工业主导,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从本质上来讲,县域经济发展过程就是工业化过程,就是从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过  相似文献   

11.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是推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科技创新对县域生产力水平、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并与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互动性。各级政府应引导产学研单位走自主创新道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经济发展成果;推进科技兴农,加快发展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县域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实践证明,发展产业集聚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县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江苏省扬州市县域产业集聚竞争力不强是制约扬州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扬州市县域产业集聚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以经济园区建设为支撑,提升产业集聚度;优化外来资本的利用方式;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是提升扬州县域产业集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及面临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加快,经济和投资增速等主要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自主创新和竞争力逐步提高;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差距趋于缩小,备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14.
程卫国 《中国科技财富》2010,(8):215-215,207
要确定地区的经济优势,必须把这个地区放在整个区际(国际)市场去考察,不能把某一县域的某些优势条件直接等同于该县域的经济优势定位,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体现发挥县域或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的要求,通过更新观念、制度变革、经济发展本身培育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既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变化发展的省情和县情出发,充分考虑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着眼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提升县域经济竞争力,面向市场化选择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农业物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红 《江苏商论》2006,(1):135-136
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部分,其特点是特色经济、优势经济、产业经济和城乡一体化经济的有机结合。针对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缺陷,提出构建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农业物流体系,将现代物流理论研究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连接农村各经济主体,优化配置资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全国总体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区域应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城市化水平低、区域经济的主体部分是县城经济、在县城经济中企业经济又是经济龙头和最有活力的部分。为此,充分认识欠发达地区县域企业总体发展和生存状况,探索出适合自身情况的企业发展战略,对县域企业的健康发展就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笔者以江西县域企业有关情况为例,结合产业经济学理论,就欠发达地区县域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距,这必然会影响到地区经济增长,进一步拉大地区差距,对于整个国家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不利的。文章采用中国1992-2005年省级动态面板数据研究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文章的重要发现是,外商直接投资并未对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中国的创新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节约能源的诱致性创新。  相似文献   

19.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区域经济集群化发展,也能有效实现区域特色文化的传播,但是,从现阶段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来看,其依然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本文就针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特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质量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能在提升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质量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县域经济 促进中部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基础经济,实现中部崛起的基础条件就是要增强县域经济实力。但由于自然历史条件的制约、观念制度和其他因素的制约,中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滞缓。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部地区应以现有优势资源为依据,打造特色产业,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点,加强东引西联,扩大对外开放;以转移农村劳动力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化建设,把发展县域经济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