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月令书与中国传统农业管理思想之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志民  朱宏斌 《中国农史》2002,21(3):96-103
月令书是一种分月记载历象、物候,并排列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文献体裁。其内涵驳杂,涉猎广泛,但总体而言以农业时序为经纬,农事活动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月令书是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它不仅上升凝聚成为中国农业民族文化的一种思维特征,而且成为国家围绕农业生产中心安提一切社会活动的管理模式;秦汉以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分工的日趋精神,以《四民月令》为代表,其所体现的农业管理思想出现了渐由宏观与至微观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火金 《中国农史》2002,21(4):48-52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的精髓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传统农业遵循“天人合一”架构下的天、地、人、物的协调统一 ,即视天地自然环境、动植物生长与人的实践活动为一有机整体。由此引导了生态化的农业理论和技术及其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 ,维持了农业的持续发展。现代农业以化石能源投入为主 ,面临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问题 ,影响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对此 ,许多国家开始转向 ,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环保农业等所谓“持续农业”模式纷纷登场 ,力求发展和持续并重。由此可见 ,中国传统农业生态思想对于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探讨了《补农书》在农业经营计划、决策、成本计量、人力管理等方面的思想和见解,以及它在中国古代农业经营管理史中的成就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喆 《中国农史》2012,(3):122-131
秦国与古罗马都是典型的以农立国的国家,有着深远的农学传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传世农学成果。《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编撰的一部总结先秦诸子思想学说的"新道家"专著,其中《上农》等四篇保存了大量的农学思想。《农业志》为古罗马农学家加图所作,是研究古罗马时代农学思想的重要资料。两书的农本思想都很突出,都认识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倡导珍惜农时从事农业活动,农业科学技术则分别构成了各自农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但也存在着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景书 《中国农史》2003,22(1):124-127,91
本文分析探讨了《商君书》在加强农业法令教育、农战思想教育、农业教化和管理功能的教育以及农业经营管理规划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它在中国古代农业教育中的成就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永厚 《中国农史》2003,22(4):125-126
20 0 3年 5月 ,正值北京上空被“非典”阴霾笼罩之际 ,接到并阅读散发油墨香味的《中国农业古籍目录》 ,有如云开雾散 ,豁然开朗 ,内心为之一振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中国素称文明之邦 ,自古以农立国 ,有近万年的农业发展史。我国先民在漫长的农业生产实践中 ,创造并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知识 ,也给我们留下很多宝贵的农学遗产———农业古籍 ,这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 ,很值得我们重视与珍惜。改革开放后 ,我国农史研究进入一个新阶段 ,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研究农史离不开信息资源 ,农业古籍是信息载体 ,它们是凝聚先民智慧和创…  相似文献   

7.
由农业部软科学委员会课题组撰写的《中国农业发展新阶段》(以下简称《新阶段》)一书已正式出版了。通读全书 ,深感这是一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著作 ,是近年研究农业经济问题少见的力作。可以预言 ,它将成为农业经济研究中的一部重要文献。一、时代呼唤有深度的研究目前 ,中国农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的阶段孕育着新的机遇 ,但是也遇到了改革2 0年来前所未有的困难。换言之 ,“新”不完全等于好 ,它只是意味着与过去不一样。今天 ,任何一个关注中国农村发展和农民生存状态的人 ,对于以下严峻的现实 ,都不能无动于衷 ;对于…  相似文献   

8.
由江苏省农林厅、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教育电视台共同开办的一档综合性农业栏目——《走进新农村》将在4月5曰起在江苏教育电视台开始试播,每周一期,每期10分钟。栏目内设《一周要闻》、《科技苑》、《市场信息》、《小康路》、《专家访谈》、《龙头企业》、《有问有答》、《文化与生活》以及《农家乐》九个板块,每期节目,将选择其中2~3个板块组成。  相似文献   

9.
施由民 《中国农史》2003,22(4):127-127
整个 2 0世纪 ,中国考古发掘不断传出令世人震惊和激动的消息 ,从世纪初北京周口店猿人头骨化石 ,到世纪末东周地下王陵 ,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一次又一次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赞叹 ,而中华民族则不断地从中激发出可贵的民族自豪感。伴随着出土文物的增多 ,显示中国古代农业状况的材料也就越来越多 ,因为中国自上古就是一个农耕社会。中国学者以睿智的目光 ,在 2 0世纪 30年代就已开始从考古学的角度专题研究中国农业 ,直到2 0世纪 80年代陈文华先生将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相结合 ,在全国巡回展出中国古代农业的科技成就 ,中国农业考古学…  相似文献   

10.
罗振玉在中国近代史上虽系复杂人物,但对他的评价也不能因人废言。他有重农思想,并为重振中国农业从事多种实践活动。本文仅从他所著《农事私议》一书中分析他的农业思想,包括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吸收并推广外国农业科学技求,发展农产品加工制造业,重视发挥人的作用等。这些主张和措施对发展我国农业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徐旺生 《中国农史》2002,21(4):12-18
本文提出一个“效率空间”的概念 ,然后从农业起源方式、生活方式和继承制度等三个方面 ,论证中国传统农业不存在效率空间 ,是一种“效率”较高但是没有“效率空间”的农业类型 ,而西方古代农业是一种“效率”较低但是有“效率空间”的农业类型。文章还认为 ,黄宗智教授的“过密型增长”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晚期的表现形式。实际上 ,早在秦汉时期 ,中国单一种植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模式 ,无需太多的土地即可养活较多的人口 ,对劳动力有较高的需求 ,局部地区已经出现“过密型增长” ,只是因为存在异地移民 ,才使得这种“过密”表现得较隐蔽。近代以后 ,中国东南地区已经无可垦之地 ,才会出现典型的“过密型增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物栽培历史的阶段划分和传统农业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 《中国农史》2012,(2):3-16
我国原始农业约开始于1万年之前,最先驯化栽培的主要有黍、粟、稻、麻、菽等粮食作物。生产工具的不断发明更新,外来作物与本土作物的大融合,政治经济中心南移,对作物栽培技术的提高及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的改变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根据作物栽培历史的技术特点,将之划分为:史前植物(作物)采集驯化期、传统农业萌芽期、北方旱作农业形成发展期、南方稻作农业形成发展期、多熟制农业形成发展期等五个阶段。以作物种质资源的起源、驯化、传播和利用为主线,探索我国传统农业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及动因。本文认为:在我国作物栽培技术不断发展演进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作物种质资源和农学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农业物质和文化遗产。这对我国乃至世界的农业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邵玉君 《南方农村》2013,29(6):57-60
明清以来,我国农地具有明确的产权制度,独立而多层次的产权,复杂多样的产权交易形式,促进了土地的流动,这为农户根据自身状况合理配置劳动、土地和资本打下了基础,促进了资源的有效配置。从金融视角审视我国明清的土地市场其实是一个集债券市场、股票市场、衍生品市场和信贷市场在内的复杂的金融市场,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没有发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市场,其中因素还有待研究。同时,历史上出现过的衣地产权制度和交易形式为我们当今的土地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各地为了促进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出现了“订单农业”形式,以明确农产品产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特别是国有粮食部门把“订单农业”作为贯彻国务院粮改方针,实行优质优价,保护农民利益,促进粮食品种结构优化的有效形式,已经开拓了一条企业发展的光明途径。但是,“订单农业”同任何一件新事物出现一样,都将经历一个不断原过程才能走向成熟。本文拟就其基本情况、实施中的矛盾及其完善建议,着重从法律关系的角度,提出一些看法,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多哈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哈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一直存在很大争论。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本文应用一般均衡模型GTAP与局部均衡模型CAPSIM对接的方法测算新一轮多哈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研究显示,贸易自由化总体上对中国经济有正面的影响,只不过影响幅度很小,但农业部门会在多哈自由化中享受相对较大的贸易优势;从分产品的贸易和生产来看,粮食作物、果蔬等产品有正的影响,而对畜产品和食糖会有负的影响;虽然贸易自由化对中国农民收入来说只有很小的正面影响,但这种影响在不同收入组之间差别很大,其中高收入组农民要比低收入组农民受益更多,贸易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农民的贫富差距拉大。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生态农业研究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大生态农业建设与可持续经营管理力度,则是推进新世纪我国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健康、快速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任务,是整个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生态农业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深化生态农业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就2l世纪生态农业研究的新方向及我国加强生态农业研究的基本任务和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加入WTO,我国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该文提出了我国农业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The substitution between rural labor and machinery has been a key determinant of farm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efficiency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is expected to play a key role in shaping the future of Chinese agriculture. Using disaggregated farm‐level data from Hebei and Shandong provinces of China, we calculated the Allen and Morishima elasticities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labor and machinery. These elasticities were based on seemingly unrelated regressions and three‐stage least squares estimates of the translog cost function and input cost share functions. In contrast to previous studies, we dissaggregate machinery inputs into three categories: large, medium, and small. In addition, the issue of endogeneity in output quantity and input prices is also addressed. The results show strong evidence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labor and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machinery inputs. The findings also support substitution among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machinery themselv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