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说明,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崛起,基础和优势主要体现在实业特别是制造业上。据统计,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19.8%,超过美国的19.4%,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在出口的所有商品中,超过90%为工业制成品。目前已有2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全球制造业基地"。但中国还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有关资料表明,中国制造业增长是全球最快的,其中1985~1990年的工业生产指数上升了1.86倍,1991~1996年又上升了3.75倍,而世界上其他制造业大国如美国、日本的增长相对较低,日本在90年代后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见表1)。于是全国上下一片叫好声,但是目前中  相似文献   

3.
过去20多年的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的成长: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以上、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成为商品出口的主体。在诸多跨国公司以及仁人智者眼中,中国的国际分工与角色定位渐趋明确,那就是充当“世界工厂”。那么什么是“世界工厂”?中国是“世界工厂”吗?这正是本文试图寻求解答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快速成长的中国制造业,越来越引人注目,中国制造业产值在世界位居第四,因此,2001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提到,中国正成为"世界的工厂".笔者曾于2000年对美国,爱尔兰,巴拿马等十几个国家进行了考察,发现"MADE IN CHINA"字样的产品在世界各国随处可见,可以说风靡世界.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制造业一直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其市场化与国际化的发展程度始终引领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调查报告,在过去10年间,中国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大的赢家。2008年,我国制造业企业整体继续快速增长。继2006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在总量上超过日本后,2007、2008年中国一直保持着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二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世界经济金融化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玉敏 《国际贸易》2008,(11):49-53
中国改革开放创造的奇迹之一,莫过于在短短30年时间里,使中国迅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作为中国制造业的代表性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中国制造业做大做强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8年以来我国传统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出现了近30年来少有的经营困难局面。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7.
黄忠全 《江苏商论》2008,(3):125-127
在世界制造业领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中国成为"世界工厂"了,已经成为国内外人士媒体、学术界、政界、企业界讨论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通过"世界工厂"的特征和三次转移来研究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还没有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工厂"不是中国制造业战略的必然选择,中国制造业的世界工厂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这些产品行销世界,国外各大媒体出于不同的目的纷纷宣扬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工厂”。但是,按严格的“世界工厂”标准衡量和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国与世界工厂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中国制造业的背后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9.
王栋 《商业科技》2011,(2):71-71
自从日本学者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来,关于"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论述英美二代"世界工厂"的变迁,对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工厂"提出了一些见解,指出要使我国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把重心放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上。  相似文献   

10.
自从日本学者提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来,关于"世界工厂"的讨论越来越多。目前,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十分迅速,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但离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还有很大差距。本文通过论述英美二代"世界工厂"的变迁,对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工厂"提出了一些见解,指出要使我国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把重心放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上。  相似文献   

11.
黄锦明 《北方经贸》2003,(12):113-113
中国已具备成为世界工厂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是 :中国已经是世界制造大国 ;中国拥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中国拥有广阔的国内市场 ;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将继续吸引外资投资于中国的制造业 ;中国已成为制造业跨国公司的集聚地。  相似文献   

12.
王皓 《国际市场》2007,(10):53-54
“中国制造业是世界制造生产链中的重要一环,但中国只是一个‘车间’,还远未成为‘世界工厂’。”这是前几年企业家与专家学者中颇具有代表性的看法。而近两年,随着各类成本要素的明显变化,中国供应商的制造成本不断上升,同时中国正面临着东南亚等地区激烈的竞争压力,致使中国从“车间”迈向“世界工厂”的步伐艰难重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我国走的是一条“制造业输出”的发展模式。每年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世界提供廉价的商品,给自己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却并未得到世界人民的认同,反而得了个“中国制造”的称号,一直也没能建立起自己的品牌优势。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几十年,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瞩目的制造业大国,正在向制造业强国挺进。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对制造装备的巨大需求。早在2000年,宁波雅卓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就注意到了伴随着宁波乃至浙江省制造业的崛起而产生的各类加工设备的热卖。针对当时宁波的产业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已成为以加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世界制造业中心,但骄人的业绩掩饰不住"中国制造"制而不智、大而不强的尴尬.以昆山为代表的"长三角制造"和以东莞为代表的"珠三角制造",正遭遇不同的压力和挑战.因此,研究"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中国制造要成为标准规则的技术制造,成为世界智造中心之一,成为制造强国,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界、企业界对中国能否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有不同的看法,赞同“中心说”的人从中国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出发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反对“中心说”的人从中国经济发展中事实存在的“后发劣势”出发阐述自己的观点。研究认为双方之所以产生争论,关键在于没有深刻的认识到中国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蔡恩泽 《致富时代》2012,(12):16-18
在珠江东岸,有一个小城叫东莞,3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侨乡。沧海桑田,30多年后,这里变成了"世界工厂"的缩影之后,又遇到金融危机,从沉寂到喧闹,再从喧闹归于平静——蕞尔之地的东莞见证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的历史变迁。3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从复苏、崛起、亢奋到冷静,走过了曲折而辉煌的道路,争得了"世界工厂"的荣誉,也背上了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发展永恒的主题。随着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的到来,中国政府也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与研发方面不断的加大力度,不断强调中国的企业应该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走出去。我们可以看到,现今在国外中国的产品已是种类繁多,然而,在这些产品中我们能看到的大多都是“Made in China”即中国制造,却很难看到“中国创造”的产品。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业大国,是加工生产零部件的集散地,那么怎样使我国成为拥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的创造业大国是  相似文献   

19.
《商业研究》2012,(8):69
<正>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2012年4月1日发布,2012年3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1%,比上月上升2.1个百分点,该指数已连续4个月回升,并创下自2011年1月以来15个月的新高。在3月PMI数据中,以新订单指数上升最为明显,升幅达到4.1个百分点,反映出生产经营活动加快,制造业经济整体表现稳中趋升。分行业看,烟草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等13个行业达到50%以上;专  相似文献   

20.
《农机市场》2009,(5):66-66
据德国《金融时报》21日报道,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20日公布的一项评估称,2008年中国已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机械制造大国。报道称,去年全球机械制造业销售额为1.58万亿欧元,整体增长了3%。其中,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销售额增长了惊人的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