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外经济评论》2005,(40):16-18
无论从哪方面讲,童雪松都算得上成功。他曾在摩托罗拉公司担任高级经理,年薪超过10万美元。但是,两年前,当TCL邀请他担任高级管理人员时,他跳槽了。不算多也不算少的加薪和股票当然很诱人,但42岁的童说,吸引他的并不是这些。“与在跨国公司相比,在中国公司你可以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国内企业开始走出低层次的产品竞争阶段,开始与外企争夺非常有限的高质量人才资源。但从方向上看,两者是不同的:在经济趋向全球化,资源趋向共享化的现代经济发展中,外企在中国选择了尽早实现人才开发与管理本土化的人才资源战略,而中国国内企业的人才资源战略则是加快国际化进程。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外,有助于我国企业确定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一系列数字表明,中国内地企业将在今明两年遭遇国外大公司发起的专利攻势  相似文献   

4.
谷风 《走向世界》2010,(7):23-25
30年前,合资在中国绝对是一个新鲜时髦的字眼。国内企业攀上了洋亲戚,在所有人的眼里都是前途一片光明;合资公司不负众望,创造出了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个奇迹。  相似文献   

5.
按照任何标准衡量,亚伦·童(Aaron Tong)都是一个成功的人物.他曾经担任摩托罗拉手机部门中国区高级经理,年薪高达10多万美元,此前他在新加坡和美国工作过一段时间.但在两年前,当TCL集团询问亚伦·童是否愿意接受副总裁一职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跳槽.尽管TCL为亚伦·童提供的薪酬和股权的确诱人,但这并不是他加盟TCL的主要原因.42岁的亚伦·童说:"TCL给了我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同跨国公司相比,在中国企业我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产业》2006,(12):76-76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周兴维教授日前指出,中国企业所面对的竞争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和企业可以逃脱、回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叠、交叉、复合所带来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7.
黄庆波  许欣 《辽宁经济》2003,(12):80-81
跨国公司是生产国际化和世界科技高度发展的产物,日益受到各国政府、企业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在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跨国公司是各国争夺国际市场的主力军,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在一些国家,跨国公司甚至成为政治领袖们家中的座上宾和制裁他国经济的急先锋。由于拥有资本、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跨国公司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也往往是大赢家。  相似文献   

8.
9.
孙郁婷 《新财经》2011,(11):70-71
如今,中国中产阶级崛起带来的巨大市场让外企"欲罢不能"。很多大型外企更加重视企业的本土化发展,不管是在中国市场中寻求更多的商机,还是企业自身的发展,"中国元素"已经成为外企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韩资企业密集撤退、港台企业开始逃离珠三角……,围绕着外资企业撤离中国市场的报道近期不断升温,从而也引致了人们对外企投资中国未来前景的种种猜想。其实,部分外企的撤离也只是中国外资版图上的一种局部或者暂时的异动,它所折射出的恰恰是中国引资质量不断提高的现实背景和国外资本在中国可能加速优化的乐观预期。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5月99辆汽车的总销量,令日本三菱汽车颜面扫地,这家跨国公司不得不于7月宣布撤离韩国市场。"走麦城"何止是以顽强著称的日本汽车企业,零售、IT等行业,退出韩国市场的跨国公司名单还在增加,他们同样感觉到"韩"气逼人。"身土不二"的韩国消费者"支持国货是韩国人的普遍消费观,外来的企业进入韩国市场的第一道门槛,就是他们发现根本撬不动韩国人的钱袋子。"韩国学者郑光源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07,(3):60-60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建厂,这些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开始频频被大家谈及。香港科技大学教授丁学良表示,从这15年来看,严重限制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大展拳脚的因素有两点:  相似文献   

13.
马飞 《开放潮》2002,(7):52-53
2001年国内家电业一片凋零:康佳亏损7个亿,万家乐亏损10个亿,而换了新主的科龙更是因为亏损15个亿而不得不戴上“ST帽子”,美菱电器、小鸭电器、厦华电子等日子过得也比较艰难。从2001年4月1日到2002年3月31日这个财年,日本著名的家电企业除索尼外几乎全部陷入亏损的境地,第一大家电企业松下电器出现48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高达4310亿日元。昔日的制造业帝国——日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局。作为应对措施,日本  相似文献   

14.
《上海国资》2011,(1):101-104
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型企业在国内快速发展,并有志于向国际市场进军,以成为能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纵横她骋的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5.
《环球财经》2014,(12):12-13
韩国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和韩国进出口银行16日的数据表明,在中国新设法人的韩国企业今年上半年急降至368家。而大批韩国企业离开中国市场的最大原因是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企业盈利空间缩小。更大的原因是中国政府陆续取消对外企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实施跨国经营。中国企业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打造自己的品牌?这是摆在每个欲在国际市场争得一席之地的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面前最迫切的话题。实际上,近年以来,中国企业尝试通过收购世界跨国公司的业务部门和品牌资产,企图达到快速在中国市场树立自身品牌的目的。但事与愿为,明基宣布将其并购的西门子手机业务破产;同样身陷并购之困的TCL也举步维艰……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了中国企业收购跨国公司的品牌经营的并不成功。中国企业收购跨国公司品牌和业务部门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中国企业如何管理和处理收购过来的跨国公司的业务和品牌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国内要闻     
我国汽车自主创新时机成熟不需市场换技术,中国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流通业推进两大改革5-8年培育近20大型企业,财政部专家分析:中国目前不会取消利息税,  相似文献   

18.
中国市场为消费品公司提供了无限的商机。和20年前相比,中国的经济总量增长了7倍,中国已经跻身为世界最大的洗衣机和移动电话消费市场.第二大啤酒消费市场以及第三大碳酸钙软饮料消费市场。随着中国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持续上升,消费品市场的增长依然没有任何放缓的迹象。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发展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中国企业若想在未来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客观分析其现状及在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措施,大力发展跨国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