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胜利油田罗801块开展了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微生物发酵实验表明,在有氧状态下,微生物菌体密度和发酵液的代谢产物浓度更高,在溶解氧4.2mg/L时,菌体密度达到最大,发酵液的表面张力比厌氧条件下低30%.物理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最终采收率可迭61.5%,比纯水驱提高采收率17%,比微生物驱的最终采收率提高5.5%.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试验区表现出微生物驱油见效特征.区块受效油井产出液中细菌含量增加,醋酸根含量明显升高,达到400 mg/L,原油粘度呈下降趋势,水驱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采收率大幅度提高,达到9.42%.室内实验和矿场试验研究表明,空气辅助微生物驱油技术改善区块开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聚驱后油藏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剩余油.针对我国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等情况,研究了等流度多段塞驱油方法及其机理.并对聚驱后驱油用剂进行评价及筛选:通过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测量,得到不同聚合物黏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通过界面张力的测量,筛选出改性羧酸盐为驱油用表面活性剂,其最佳浓度为0.3%.利用 WaringBlender 法筛选出综合起泡性能最大的 HY-2做为驱油用起泡剂,选用浓度为0.6%.通过室内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驱油方法的效果.均质岩心强化泡沫多段塞驱油表明,强化泡沫可以对岩石大孔隙进行有效的封堵.非均质岩心等流度多段塞驱油实验表明,采收率在聚合物驱基础上提高20%以上,是一种有效的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3.
空气泡沫驱综合了空气驱油和泡沫驱油的双重优势,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提高采收率新方法,阐述了空气泡沫驱油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注空气/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机理及其安全性,空气泡沫驱可用于中高渗油藏的调驱或驱油,效果较好。指出对注空气泡沫提高采收率技术在相关油田的应用与推广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证明,聚合物驱油可较大幅度地扩大注入液波及体积,提高采收率。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聚驱后注八水沿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低效无效循环,吸水剖面出现反转,使后期调整更加困难。CT-5增强型体膨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驱后整体开发效果,提高聚合物驱最终采收率。本文研究了聚驱后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后续水驱阶段颗粒调剖后聚合物驱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大庆石油学院依托大庆油田办学,坚持为油田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科研方向,参与了国家"863"项目<微生物驱油技术研究>有4个大的项目获得了大庆油田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驱油机理,综述了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改进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三次采油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次采油技术产生的背景,现有的主要驱油方法及其驱油机理,总结了各类三次驱油中主要的驱油剂,并对未来的三次采油技术发展趋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驱油技术作为挖潜剩余油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逐渐成为了一项成熟的驱油技术,随着萨北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零散,由于井距过大,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较低,以及过渡带的特殊性等诸多原因,决定了该地区进行聚合物驱对井网井距有特殊要求。合理的井网井距是聚驱开发的基础和前提,井网井距的确定必须最大程度地适应油层地质特点,提高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为使该区域聚合物驱能达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利用精细地质研究及数值模拟研究成果,在以提高最终采收率为前提,综合井网对砂体的控制程度、单井注采能力、后期调整的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对比优选。通过对合理注采井距及井网方式的研究,为进一步拓宽特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挖潜思路,及改善过渡带地区的开发效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ECLIPSE软件聚合物驱油方法研究,选取东过一条带缩小井距聚合物驱油试验区,利用数值模拟优选聚合物浓度、用量、注入速度等注入参数,并对最终优选方案进行指标预测,为改善试验区聚合物驱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针对当今油田采油新技术的应用,在油田不同开发阶段,不断加强科研攻关与技术配套提高采收效果。辽河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大部分油藏区块都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油区的层间、层内的非均质性较为突出,注水死角在纵向和横向的面上都存在,采油技术的创新需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对高渗水驱油藏集成配套新技术、稠油油藏开采新技术、掺稀降粘采油技术、烧油层驱油技术、潜山油藏开采新技术等创新技术领域取得的新进展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推广,提高采收率及效果。采油工程技术系统是油田开发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1.
石国刚  庄中阳  石国红 《消费导刊》2011,(7):116-116,165
双河油田进过30多年的强采强注,高效开采,地层层间矛盾愈发突出和复杂,实行油套分注技术是目前河南油田解决注聚并层间矛盾突出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技术是改造井口流程,下封隔器封隔油层层段,在井口用调节阀来分别调控油管和套管的注入量,从而实现中低渗透层的有效注入,经双河油田V上现场注聚开发中应用表明:在双河油田中低渗透注聚开发中层间差异较大的注聚井上采用此技术,解决层问矛盾效果最理想。为聚驱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复杂气田漏失难点,对裂缝性地层漏失机理进行了探讨,应用DL-A高温高压堵漏实验仪器,针对4mm圆孔模板对13种桥堵剂的复配配方进行了模拟4mm裂缝堵漏实验,评价出了适合4mm孔隙和裂缝性地层的桥堵剂配方。现场进行了试验应用:在AT16井承压堵漏密度由1.35g/cm3提高到1.78g/cm3,提高密度0.43g/cm3;在丰卤1井由1.75g/cm3提高到2.00g/cm3,提高密度0.25g/cm3。通过实验和现场应用该项承压堵漏技术在进入漏层后具有膨涨填充和挤紧压实作用,封堵效果好且封堵裂缝宽,泵入过程中,不影响钻井液性能;进入封堵层后,承压强度高、特别适合于上部高渗透及裂缝性地层的承压堵漏。  相似文献   

13.
电泵井油套环空泡沫段形成原因及长度范围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田开发过程中,电泵井油套环空普遍存在泡沫段,对油井的动态分析、挖潜上产措施的提出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在生产实际中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对泡沫段的形成机理进行初步探讨,并且通过现场对10多口井采取三种不同方法进行了验证,得出不同驱油方式、套压、沉没度级别、采聚浓度、含水等级等方面对油套环空泡沫段形成产生的影响,以及油套环空泡沫段的长度范围进行了初步确定.得出水、聚两驱及不同级别的沉没度油套环空泡沫段存在一定的差异,聚驱劳泡沫段高于水驱井;套压越低,泡沫段越长;沉没度级别越高的井泡津段越长;采浆浓度越高的井泡沫段越长;含水级别高的井泡沫段高度越小.上述结论可以为油井挖潜上产措施及油井动态分析提供准确可靠的液面资料.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升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由于油藏、地质、工程等条件的变化及油水井的自然老化、各种增产、增注措施的实施,导致油层漏失、窜槽等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进入中后期开发后,油层的层间层内矛盾突出,层与层之间渗透率,孔隙度不均,给挤灰封堵带来很大困难,其表现为封堵成功率低,工作量大,占井时间长,成本高消耗。为此,我针对漏失井挤灰封堵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种先期堵漏,再进行挤灰封堵的漏失井挤灰技术,以提高在高升油田漏失井挤灰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南一西西块三元复合驱即将进入注聚阶段,本文结合南一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开发实际,对比了南一区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井网加密前后开采特点,分析了南一区西西块空白水驱阶段发生套损的原因,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为今后三元复合驱油提高油层最终采收率莫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油田经过多年的加密调整和注水开采,大部分已经入高含水和高采出程度阶段,依靠常规方法开采稳产难度越来越大,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油田采收率,根据南一区葡I组主力油层的陆相沉积,油藏非均质性以及水驱开采后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在南一区西东块2008年进行小弗距布井,于2009年1月开始采用注高浓度聚合物,经过10个月的注聚现场应用研究,我们对南一区西东块注聚井取得良好效果做出真实评价,为油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聚合物驱油技术,保证聚合物驱油现场应用取得好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实践证明,受油层非均质性影响,聚驱后吸水剖面出现反转,注入水沿高渗透部位突进,形成低效无效循环.聚驱后取芯井资料及水淹层解释表明,剩余油分布更加零散,但仍有大量的剩余油留在地下,而CT-5增强型体膨颗粒调剖剂具有较好的体膨性能,调剖粒径、强度和膨胀倍数等可调,可有效地调整吸入剖面,改善聚驱后整体开发效果.本文研究了聚驱后颗粒调剖技术的特点及选井选层方法,详细分析了萨北开发区聚驱后颗粒调剖后动态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辽河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大部分油藏区块都已进入开发中后期,由于油区的层间、层内的非均质性较为突出,注水死角在纵向和横向的面上都存在,采油技术的创新需求不断提高。、采油工程技术系统是油田开发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在油田不同开发阶段,迫切需要不断加强科研攻关与技术配套,该文主要就是针对油田各种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对高渗水驱油藏集成配套新技术、稠油油藏开采新技术、掺稀降粘采油技术、烧油层驱油技术、潜山油藏开采新技术等创新技术领域取得的新进展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推广,提高采收率及效果。  相似文献   

19.
针对赵108断块油藏地质条件,采用可动凝胶和网状树脂相结合的复合深部调驱技术,对6口注水井进行调剖.通过对深度调剖井组进行注采分析,进行调驱效果评价.结果表明,该复合调驱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和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20.
马宁 《中国电子商务》2013,(20):210-210
聚合物驱含水回升阶段钻井停注后恢复注入聚合物溶液,表现出了含水上升速度快、采出液聚合物浓度大幅度提高的问题,从理论上开展了钻井停注恢复方法研究,总结和设计了4种钻井停注恢复方案,在A区块葡11-4油层聚合物驱工业化区块进行实施,遏制了钻井停注后区块整体含水、采出液聚合物浓度快速上升的势头,保持了含水和产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