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置业》2008,(2):38-43
经历了三年的牛市大涨,房地产市进入阶段性回调,多个一线城市“有价无市”频现,观望氛围浓烈,中国楼市拐点日渐逼近。作为三线城市的漳州,房阶也在经历2007年大涨之后,呈现扑朔迷离的局面。 在这场国家新政、地产市场,开发商与消费者四方博弈中,2008年漳州房地产开发将呈现什么样的格局?漳州房地产市场将如何变幻?  相似文献   

2.
谷子 《数据》2005,(4):25-27
发改委官员否认房价大涨 4月14日,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宋宇在"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供需情况披露会"上表示:"今年北京土地供应充足,房价不会大涨."  相似文献   

3.
自从房地产新政实施以来,房价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开的结。各派预言家都粉墨登场,各执一词。有人看涨,并预期大涨:有人看跌,甚至预期大跌。但市场以其内在规律,和这些预言家们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既不是大涨,也不是大跌,而是以1—2%的幅度上下微调。有人称之谓平稳阶段,有人称之为相持阶段。  相似文献   

4.
要闻     
要闻张百发说北京房地产市场不会大起大落本刊讯张百发在北京市第二届房地产交易展示会开幕式上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不会大起大落。”主管北京市城市建设的副市长,用其幽默的语言给在北京的房地产发展商吃下“定心丸”。张百发说,北京房地产市场的趋势是只能涨不会落...  相似文献   

5.
语录     
《房地产导刊》2006,(1):15-15
投资 中资地产股狂飚半年,今年境外机构投资内地物业成交约65亿元,2005年全球直接房地产投资将增二成,境外 中东欧地区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美国国际集团34亿购东京房产日股受“刺激”大涨,预测 2006年将是境外机构投资高潮,2025:未来20年商业预言。  相似文献   

6.
“高烧不退”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负”。尽管中央政府针对高房价展开了“暴风骤雨”般的密集调控,然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社会上甚至形成了一种“越调越涨”的心理预期。房地产调控之所以陷入“越调越涨”的怪圈中,行政体制不合理是其外部制约因素,而房地产调控政策目标选择和调控方式不当则是政策本身的缺陷。鉴于此,厘清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基本目标及内涵,根据调控政策环境的变化,科学、灵活地对政策目标进行选择与平衡,是保证房地产政策调控有效性的首要环节和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
调控“失灵”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调控“风暴”过后,房地产市场经历一个短暂的“低迷”观望阶段,部分地区投资过热势头得到有效抑制,过热的购房需求开始降温,但一年后的今天,我们发现,衡量房地产调控成果的重要指标——房价却呈现报复性反弹,涨者继续涨,回落者又开始反弹。  相似文献   

8.
邓自菲 《房地产导刊》2008,(1):I0064-I0065
全国商品住宅价格增势放缓。2007年应该是内地房地产市场最不平常的一年,原本该冷淡的夏季却出现了爆涨,而金九银十也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房市大势整体表现—市场成交继续增长,房价普遍上扬200g年5月,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继续走高,各城市房价呈现普涨态势,在通货膨胀预期的驱使下,投资客纷纷进入房地产市场,推动了高档住宅、别墅产品等投资性物业的热销。总体看来,本月全国市场成交继续增长,但涨幅逐步收窄。  相似文献   

10.
刘旦 《经济界》2009,(3):87-90
2008年以来,一向只涨不跌、成交旺盛的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变化。在房地产市场下滑迹象的刺激下,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暖市”优惠政策。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出手“救市”的行为根源。  相似文献   

11.
自2005年以来,房价成为了牵动国人神经和最为敏感的话题之一。每每论及房价必定离不开“涨”宇,而见诸媒体的报道也几乎处于一边倒的“涨”声中。当高涨的房价挺进到2007年10月的国庆黄金周时,民众和媒体在延续了两年多的喊“涨”论调中似乎戛然而止,进而以“拐点”论调占据着舆论的主流,并纷纷以不同的角度和论点来支持“拐点”出现的可能。不过,无论是政策面,还是普通民众,抑或是市场的普遍反应来看,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确存在着较为茫然和矛盾的情绪。不管是挺“涨”派,还是挺“拐”派,其所折射出的是对今后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歧加大,以及房地产业发展趋势不明朗因素增多等特点。在市场观望气氛浓重、成交量萎缩的迷雾笼罩下,2007年12月4日,本刊特别策划了“房导圆桌论坛”,特邀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协会、开发商和房地产中介代理机构的代表,就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中国楼市发展趋势进行解析和研判。  相似文献   

12.
题记:租金涨了,租房者不愿意了,将房地产中介公司、房东告上法庭,上网上线地说他们乱涨价。市场经济下,市场说了算。房地产中介公司、房东觉得是个冤案。对此,《东南置业》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此案进行公平审理,希望广大读者监督,维护房地产界的良好秩序和市场环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国土经济》2005,(12S):15-16
近两年,关于中国是否存在房地产泡沫的争论此起彼伏,莫衷一是,而房地产价格毫不理会这些争议,持续上涨。关于房价是涨是跌的问题,可不能听了就信,这就看看说涨说跌的是谁。  相似文献   

14.
一路唱衰房地产市场的某些人士。自新政实施以来,欣喜若狂,并预言30%-50%的跌幅,而我们看不到这个预测在数量层面的基本理据。问其之所以有这个结论,日:大涨之后必大跌.对此。笔者不能同意。  相似文献   

15.
房价大涨,再度加息,提高房贷首付,地产股疯狂融资,美国次级债风波一系列房地产发展的关键词正左右我们对房地产价格趋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批转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提出,“深化房地产税制改革,研究开征物业税”,物业税开征被再次提到日程。开征物业税是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物业税问题非常复杂,以致这些年来国家在一些地区试点又试点,久久未开征。政府采取物业税开征的措施,从长远看,有利于抑制房地产市场“投资过热、炒房过度、价涨过快”的状况,利用税收的杠杆对社会收入再调节,有利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7.
葛颂茂 《上海房地》2009,(11):29-30
房价,始终是人们议论的热点。随着2009年第四季度国内房地产市场从“量猛升价飞涨”转向“量下跌价微涨”变化的行情,人们再次掀起“房价涨还是跌”的议论。议论的气氛越来越浓、涉及面越来越广、分歧也越来越大,直至出现针锋相对的观点。一句话,议论变成了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18.
风向     
《房地产导刊》2005,(20):12-12
华润置地开发北京“地王”预计投资60亿元;外资占房产市场15%国家外管局出手地产调控;国家发改委专家:土地批租是目前房价过高之源;建设部陈淮:北京房地产市场不存在观望;发改委:年内价格举报6大热点房地产榜上有名;8月全国70城市房屋售价涨6.3%上海房价环比跌幅最大;  相似文献   

19.
孟星 《上海房地》2011,(4):11-12
从2005年起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以来,房地产行业似乎陷入了“房价上涨——紧缩性调控——房地产市场低迷——房价反弹——再调控”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而且每一次反弹,都将房价推向一个新的高点。由此,社会上有了“宏观调控无效”、“房价越调越涨”等观点。  相似文献   

20.
去年以来,为了防止出现泡沫,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施了一系列宏观凋控措施,尤其是去年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国家陆续出台的这些宏观调控措施将会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今后房价是涨是跌?加息后的嘉兴房价走势再次引起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广大消费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