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6右转车流流线 平面交叉路口规划设计必须考虑的右转车流流线可再细分为右转向,经由右转向车道;右转弯,经由分流岛(导向岛)右侧的右转向弯道.需要强调的是,右转向车流与右转弯车流在平面交叉路口车道配置时,适用性与设计理念差别很大,因此应深入了解右转向车道与右转向弯道的实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正>7.7.5双左转向专用车道当平面交叉路口左转向预估车流量占直行车流量的较大比例(如大于10%~15%),且以单左转向专用车道无法在单一信号控制周期时间内疏散停等车流时,可思考采用双左转向专用车道。针对左转向车流量较大的信号控制交叉路口,双左转向专用车道是有效提升交叉路口实际容量的方法。按照美国TRB公路容量手册,由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原理中的交叉路口容量分析观点而论,在道路状况正常的前提下,  相似文献   

3.
5.4中央分向带、分向岛与冲突点进行平面交叉路口冲突分析时,应考虑如何设置相关的交通安全设施将可能的交通冲突点数降至最低。以图5-1为例,某双向四车道主集散道路旁侧有一条双车道地区道路相连接,这两道路的连接可采用无信号交叉路口进行设计,也可采用接入管理的方式处理,关键在于主集散道路与地区道路间的转向车流量。假设此处采用接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4.8相邻交叉路口间距在无任何接入或完全无其他任何道路相连接的前提下,测量两相邻平面交叉路口间距才有实质意义。两相邻平面交叉路口间距应为何值较适当?其背后必然有完整的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原理支撑。就道路路网结构合理性而言,道路交通功能位阶愈高.  相似文献   

5.
7.5渠化的目的与功能 7.5.1基本理念 平面交叉路口的渠化设计在平面道路路网规划设计中举足轻重,直接影响到区域道路路网、路段的服务水平与安全绩效.换句话说,从道路容量分析的观点来看,"点"状的平面交叉路口设计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其所在地区的道路路网,完全不可分割.  相似文献   

6.
正6.11平面交叉路口车道配置的总体思路(1—6内容详见2021年09期)7.针对直行车流,交叉路口物理区两侧的直行车道应同宽,且车道标线应沿道路平面线形完全对齐,以免造成车流在直行时有偏移现象。如图6-1所示,其中(a)、(c)对齐,(b)、(d)对齐,(e)、(f)对齐。平面交叉路口的整体规划设计必须考虑或尽量减轻驾驶人的驾驶负荷度,当直行车流进出物理区的相对位置不对应时,如车道宽度不同、纵向车道标线有偏移,驾驶人将被迫在极短时间内调整车辆运行轨迹以适应前方出口道的位置,明显增加了驾驶人的驾驶负荷度,这也是畸形路口长期事故率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7.5.2.5路口的事故历史记录 针对既有平面交叉路口,道路交通主管机关与执法单位最应重视的交叉路口绩效主要分为两大层面,一是运转绩效,重点在于容量与延滞分析;二是安全绩效,重点在于事故率、事故形态.其中,针对安全绩效而言,最重要的在于统计、分析交叉路口的交通事故总数、事故分类与分析其可能成因,以作为平面交叉路口交通工...  相似文献   

8.
5.1前言交通冲突是指不同交通流(含人流、车流)在行进过程中互有抵触、碰撞的情况,简称"冲突",可能是车与车之间的冲突,也可能是人与车之间的冲突,冲突的结果可能导致道路交通事故。为了避免产生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者就必须构思如何正确有效解决"冲突"造成的问题。冲突分析理论也称之为冲突分析技术,两者在道路交通工程与管理领域中都以CAT简称。CAT在平面交叉路口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角色,路权分配或路权指派.  相似文献   

9.
正6.1前言进行平面交叉路口车道配置时,必须考虑到交叉路口上下游各路段的车道匹配,同时也必须考虑车辆由交叉路口上游功能区进口道驶入物理区,最后再进入下游功能区出口道的连续驾驶过程。该连续驾驶过程表示车辆行驶时间、行驶距离的延续与车辆运行速度的持续变化经过。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时,平面交叉路口及其邻近范围内的车道配置与路段相比差异较大。路段车道数可以根据道路交通工程原理设计,如预测交通量(即需求交通量)、道路容量分析、设计服务水平等。  相似文献   

10.
7.7左转向专用车道设计 7.7.1基本概念 由第六章"车道配置",平面交叉路口处可能具备的左转向车道分为以下三大类,即直行—左转向共享车道、左转向专用车道、左转向—回转共享车道.本节探讨的主题仅针对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实务中较常见且规划设计细节明显较复杂多样的左转向专用车道,在道路交通工程界称之为左转向辅助车道.  相似文献   

11.
武汉,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枢纽型特大城市,在经济日渐活跃、城市日益繁荣的同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也已日趋严重,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某个临界点就快到来!一组数据—武汉交通晴雨表标志武汉城区交通晴雨表的长江大桥日通行车流总量,2002年为13.8万辆时,已是一片喊叫拥堵之声,而眼下已突破27.8万辆,整整翻了一番。武汉市的路口高峰每小时车流量一般都设计在3000-4000辆以内,而目前仅中心城区就有38个路口高峰每小时车流量已超过5000辆,有的路口高达9000余辆,有的竟超过1.6万辆。一些地段平峰时车辆通过路口得等3个信号灯,高峰时竟然需等5个信号灯…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五十二条规定:“机动车在铁路道口、人行横道、弯路、窄路、桥梁、陡坡、隧道或容易发生危险的路段,不准掉头。这“人行横道”究竟是指哪一种?如果是指路口的人行横道,那机动车在一般的路口就几乎都不能掉头了。因为一般路口都有人行横道,机动车在路口掉头势必要经过人行横道,结果是机动车在城市中无处调头。 为此,笔者建议有关方面应对《条例》第五十二条中的“人行横道”的含义做出具体界定。考虑到路段中的人行横道一般没有信号灯控制,机动车掉头时可能会与行人构成交通…  相似文献   

13.
相邻技术站间如果区段车流量和小运转车流量较小时,从车小时消耗的观点可采取车流合并的方式,按不增加和增加摘挂列车对数两种情况,提出了区段车流与摘挂车流以及小运转车流与摘挂车流组织的优化方法,并以哈尔滨—五常段上行车流资料为例进行计算,说明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平面交叉路口被称为城市道路交通的瓶颈,但如果理顺了交叉口的工程设计,加上科学的配套管理,也就打开了城市平面交通的“结”。针对杭州城市道路“平面”交通的特点,笔者认为应抓住路口这个城市道路交通的最大“症结点”,在混合交通条件下对有一定特点的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和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铁路实现内燃、电力机车牵引,货运机车交路日趋延长,区段管内到发车流量不断增加,采用传统的摘挂列车输送中间站到发车流的方式,不能适应超长机车交路条件下管内车流组织.为此提出区段管内分组列车组织方式,作为管内车流组织的补充,以减少摘挂列车数量,加速管内车流输送.  相似文献   

16.
2009年5月武汉北站开通运营以来,随着作业量的不断增加,折角车流问题愈加突出,给车站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主要是增加上行调车场股道运用压力,增加环发车流量,转场作业牵制调车机机力等.通过分析车站折角车流产生的原因,提出尽快修建上、下行环到线,有效减少车站折角车流量;加快铺设车站上行系统预留股道,缓解上行调车场和出发场股道运用紧张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7.6.2.2圆曲线渐变式右转向专用车道 由直折渐变式右转向专用车道演变而来,图7-1(a)所示为典型圆曲线渐变式右转向专用车道布设,图7-1 (b)所示则是其相对应的最小功能区长度.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崇文门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严重的拥堵状况始终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曾作为重点改造工程列入北京市政府工作账单及2004年区政府为民办实事60件重点工程之一。本区的核心路口是全市最大的平面交叉畸形路口之一。五条路在路口相交,南宽北窄、西宽东窄,极不对称。路口周围四家大饭店.三家大商场及三家大医院每天进出几十万人。  相似文献   

19.
正5.5.3绿灯左转5.5.3.1驾驶区段车辆直行在内车道,按照驾驶人行程规划,在前方平面交叉路口必须左转,在直行进入进口道后,驾驶人清楚明视前方交叉路口信号灯显示为绿灯,则绿灯左转时的驾驶区段分为五步,即直行进入进口道、减速、进入路口、准备左转、左转。如图5-1所示。  相似文献   

20.
根据青藏铁路格拉段特殊的自然、经济条件和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提供的车流量预测资料,结合实际运营经验,编制出区段重空车流斜表,再根据列车牵引重量和各区间的车流量,确定管内列车的行车量,从而编制格拉段的货物列车开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