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摩托车数量持续快速增长,驾驶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伤亡人数占比较高,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一定影响。针对摩托车驾驶人开展精准化宣传教育,有助于从源头防范涉及摩托车驾驶人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文对涉及摩托车驾驶人的交通事故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摩托车类型和交通违法行为匹配精准化宣传教育策略,提出了线上和线下的精准宣教渠道,可为开展摩托车驾驶人交通安全精准化宣传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私家车数量的增加,以及交管部门对酒驾、醉驾、毒驾等违法行为查处力度的增加,"失驾"群体数量不断增加。所谓"失驾",指驾驶人由于交通违法等原因,造成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注销、吊销,从而失去合法机动车驾驶资格。"失驾"行为无异于无证驾驶,甚至比无证驾驶的危害性更大。目前,公安交管部门利用科技对涉牌车辆进行布控打击,并不鲜见。但针对"失驾"行为开展专项打击行动却少见,原因在于现有技术力量侧重点在于车辆而非驾驶人。在查缉过程中,如何快速、准确的确认"失驾"人员,是打击"失驾"行为的  相似文献   

3.
机动车前照灯是机动车的重要安全部件之一,可在光线不足条件下为驾驶人提供路面照明,保证驾驶人及时获悉路面信息和向其他交通参与人表明其存在,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几率。相关机构的统计资料表明,日本在2000年要求摩托车全部配备前照灯,摩托车交通事故呈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正>与一般道路相比,高速公路具有全封闭、多车道、车速快、通行能力强等特点,安全风险高,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带来的危害程度往往更加严重。笔者作为一线高速交警,结合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及典型事故案例,提醒广大驾驶人遵规守法、安全出行。一、严禁疲劳驾驶高速公路路况好,驾驶动作相对简单,驾驶人容易放松警惕,诱发疲劳驾驶,导致交通事故。所以,驾驶人在开车上高速特别是跑长途之前应保证精力充沛,一旦途中感到倦意,应就  相似文献   

5.
驾驶人在驾驶车辆时,主要依靠视觉来获取交通信息。因此,驾驶人要有良好的视觉特性,必须进行各种项目的视觉检查。但是,这类检查基本上都是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的,即检查的是驾驶人的表态视觉特性。事实上,在驾驶过程中,95%的视觉信息是动态的,与交通事故密切相关的是驾驶人的动态视觉特征。  相似文献   

6.
正防情绪激动天气炎热易导致心情烦躁、激动,出现"路怒",进而造成事故。驾驶人行车中可适当播放轻音乐,深呼吸、放松心情,保持冷静、平和,培养"宁停三分、不抢一秒"的文明驾驶观。防疲劳驾车高温天气,驾驶人容易产生疲倦感,注意力和判断力易受影响,从而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人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开车时间不宜过长,在驾驶途中如有困倦感,建议就近找安全的地方或服务区停车休息。防车辆自燃车辆零部件老化和线路、油箱受损等因素往往是造成车辆自  相似文献   

7.
正夜间行车路况比较复杂,相对于白天来说危险性有所增加,因此,驾驶人应了解相应知识和技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做到谨慎驾驶,确保夜间行车安全。保持车距。夜间行车由于视线不良,驾驶人对路况不能做到一目了然,加上夜间突发情况比较多,极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驾驶人在保持精力集中、稳妥处理交通情况的前提下,应尽量增大车距,以防不测。控制车速。由于夜间道路上的交通  相似文献   

8.
正英国统计学家斯密德(R.J.Smeed)曾经用计量经济学工具研究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其论文名为《道路安全研究的统计问题》。论文通过对美国和新西兰等几个国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统计分析发现,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开始会随着道路上汽车数量的增加而增加,但随着道路上汽车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死亡率又开始下降。这一规律被称为"斯密德法则"。而又因  相似文献   

9.
《道路交通管理》2013,(11):32-34
1.2.7与交通组织和标志标线不协调 交通信号灯应与道路的交通组织方式、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等统筹考虑,所表达的内容不能发生相互矛盾、不应产生歧义,否则将误导驾驶人,降低路口通行效率,甚至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0.
针对节日期间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发生的规律,武汉市公安交管部门从春节前开始,于酒后驾车易发的20时至21时和醉酒驾车易发的23时至次日2时,在饭店、餐馆、酒吧、娱乐场所周边科学部署警力,连续三周开展了统一查处行动。同时,在媒体上对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予以曝光,提醒驾驶人避免酒后驾驶,并鼓励群众举报酒后驾车交通违法行为,发挥社会舆论和监督作用,加大整治酒后驾车行为的震慑力度。春节期间,全市共查处154起酒后驾车违法行为,查处醉酒驾车4起,暂扣驾驶证89本,因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数量同比减少21%。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机动车种类多、动力性能差异大,道路结构、交通条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加之驾驶人素质参差不齐,使得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复杂严峻.研究表明,人的因素往往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尤其是交通违法行为、驾驶陋习等成为引发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主要诱因.长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袁伟深耕驾驶人驾驶行为分析及干预矫正、汽车运行安全、交通事故主动防控技术等道路交通安全领域研究多年,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进一步探讨人为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影响,提升交通事故主动防控技术水平,近日,本刊专访了袁伟教授.  相似文献   

12.
497.37万辆机动车,675.95万名驾驶人,这是北京交管部门公布的全市机动车和驾驶人保有量的最新数字。如何让海量的车辆在有限的路网上畅通行驶?除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改善路网条件外,北京市交管部门开始借力"智能交通"。  相似文献   

13.
<正>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因长时间驾驶,产生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的疲劳和失调,从而产生注意力分配能力下降、反应能力下降、车辆操控能力下降等不良反应的驾驶行为。作为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疲劳驾驶长期以来是国内外相关主管部门重点打击的交通违法行为,但其认定标准、相关配套制度以及法律责任仍需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本文选取了部分国家和地区,梳理分析其对疲劳驾驶行为的法律规定及规律性特点,并提出意见建议,以供我国立法执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防御性驾驶"指驾驶人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人、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从其概念不难发现,"防御性驾驶"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是有积极作用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文明理念。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运输中,疲劳驾驶带来的危害很大。驾驶人因疲劳驾驶车辆导致判断能力下降、反应迟钝和操作失误增加,从而酿成交通事故。驾驶人处于轻微疲劳时,会出现换挡不及时、不准确;驾驶人处于中度疲劳时,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驾驶人处于重度疲劳时,往往会下意识操作或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日,发生在江苏省常熟段的常合高速公路"4.22"特大交通事故系旅游客车驾驶人严重疲劳驾驶、操作失当所致。驾驶人王某20日晚曾吸食毒品,22日晨发车前休息不足4小时,事故发生后其尿样检测结果呈阳性。这一事故旋即成为微博热门、网页头条,而后纸媒跟进,继"酒驾入刑"后,"毒驾"再一次冲击人们焦虑的神经,成为社会热点话题。所谓"毒驾",英文名"Drug Driving",即吸毒后驾驶机动车的简称。那么"毒驾"是否有必要入刑?如何入刑?笔者认为相对于千变万化的复杂社会生活,法律无法实时调整,其滞后性将  相似文献   

17.
正公安部交通安全微发布【五一小长假交通安全预警】"五一"小长假正值外出旅游的黄金时节,全国将迎来道路出行高峰,道路交通安全风险加大。公安部对近年来"五一"期间道路交通事故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今年"五一"小长假交通安全形势,并向社会公众发出交通安全预警,提醒广大驾驶人和节日出行群众,自驾车出行应关注交通路况信息及沿途气象情况,提前安排好出行路线;不要疲劳驾驶,杜绝酒后驾驶、无证驾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96年公安部第28号令发布《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对机动车驾驶证持证人发生交通事故或违法,实行累积记分管理以来,我国对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实行累积记分制度(下称"累积记分制")已有18年。在此期间,"累积记分制"在增强机动车驾驶人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意识、减少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得到包括广大机动车驾驶人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是,  相似文献   

19.
2009年5月5日,对驾驶人黄剑来说绝对是不同寻常的一天:他因酒后驾驶造成交通事故被交警"请"进小学一年级,与小朋友一起重温了一堂交通知识课。当看到高大的黄叔叔一本正经的与自己一起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机动车、驾驶人的数量急剧增加,交通事故总量一直在高位徘徊,事故处理部门的警力严重不足,且交通事故处理模式单一,导致交通事故处理效率低下,引发群众不满。尤其是因小、微交通事故在高峰时段、高峰路段易形成"堵街、堵城"的交通压力,使得交通事故处理模式改革成为现实需求和形势必然。广西柳州交警支队柳南大队于2014年8月30日开始,在支队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以"事故处理社会化、现场处置全警化"为核心内容的事故处理工作勤务改革实践活动。概念解析与工作难点"事故处理社会化"是指依托柳州市各城区建立的"交通事故定损理赔中心"的"一个平台",通过保险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