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蚕豆是青海省种植面积最大的食用豆品种,主要种植于西宁市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县,海东市互助县,海南州台地地区,是青海省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作物之一。择取和运用适当的技术做好针对蚕豆作物的种植生产活动,能获得优质且良好的综合效果。围绕蚕豆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试验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中,主要是蛋白质不足,尤其是优质蛋白质缺乏。因此,开发豆类,重点是大豆蛋白质资源,对于提高膳食质量,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大豆蛋白质资源的开发 大豆原产于中国,已有四五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一种古老的作物。在美洲只有几十年的栽培历史,是一种新兴的作物。  相似文献   

3.
豆类是蝶形花种植物的种子,是人类粮食中仅次于禾谷类粮食的一大类食粮。世界上种植最多的豆是菜豆,其次为豌豆、鹰嘴豆、蚕豆和小扁豆。我国主要种植蚕豆、豌豆、绿豆和小豆。大豆因其含油量高,通常归于油料中。 食用豆类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在粮食组成和人类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豆类品种多,营养各异,食用不当,能使人得病,食用科学,能祛病强身。 蚕豆是我国种植量最多的一种豆,富含糖类和蛋白质,去皮蚕豆蛋白质含量可达28.6%,是小麦粉(含蛋白质11%)、大米(7%)的2—4倍,同  相似文献   

4.
《农家致富顾问》2014,(9):12-12
青岛农科院突破了传统食用豆类栽培模式,在国内首次成功开发出果林间套作豌豆越冬栽培技术。该技术筛选培育出了4个适宜青岛本地条件的种植品种,打破了以往豌豆只能在春季播种的惯例,改为10月中下旬播种越冬栽培。通过果林间套作技术,形成了豌豆作物与果林的生态互补。  相似文献   

5.
一、选地 应在疏松的沙壤土种植荞麦.不宜在较黏重的土壤和重盐碱地种植。前茬以豆类作物最好,其次为谷类作物。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的一份资料显示,截至今年8月1日,俄罗斯全国谷类作物产量为2610万吨,与遭受干旱的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1个百分点。同时,全国已有2130万吨小麦完成脱粒.,比去年增加了2.5%。总体而言,截至8月初,俄罗斯全国谷类和豆类作物的收获面积达到810万公顷,占种植总面积的26.1%,与去年同期的29.6%相比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7.
粉丝和粉条是以豆类、薯类和杂粮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淀粉制品.其原料决定了粉丝的质量。不同原料生产出来的粉丝其颜色是不一样的。在豆类粉丝中.以绿豆粉丝品质最佳.它的颜色洁白光润.在阳光直射下银光闪闪,呈半透明状:蚕豆粉丝虽也洁白光润.但不如绿豆粉丝细糯.有韧性:其他杂豆粉丝外观色泽白而无光,质量与蚕豆粉丝相近:以玉米、高粱制成的禾谷类粉丝、  相似文献   

8.
1湖南杂粮杂豆的历史概况1.1杂粮杂豆种植历史悠久,但栽培管理粗放湖南习惯上将种植分散、产量较少的其他粮食称为旱杂粮或旱粮,主要是麦类和薯类。麦类分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4种,其中以小麦种植最多,大麦次之,燕麦较少,黑麦很少;薯类作物主要是红薯和马铃薯。杂豆作物主要是大豆、蚕豆、豌豆、绿豆、豇豆、饭豆、小豆等。其中大豆、蚕豆、豌豆和绿豆栽培面积较多。杂豆品种丰富,用途广泛,如豌豆按子粒用途可分为蔬菜豌豆、谷类豌豆2种,按播种期可分为早熟、中熟、晚熟3种,按颜色可分为白色、绿色、花色、褐色等多种。…  相似文献   

9.
政府塔台企业唱戏农民参与横山县位于陕西省北部,以无定河和芦河为界,西北部为风沙草滩区,东南部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土质多为黄绵土,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适宜禾谷类、豆类等小杂粮作物生长,是全国三大绿豆产区之一,被农业部命名为“绿豆之乡”。横山县小杂粮种类繁多、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既是传统食粮,又是现代保健珍品,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豆类生产列为主导产业,作为富民的重大举措,使小杂粮走上快速发展道路。全县种植小杂粮面积79万亩,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56.4%,大明绿豆、黑豆、豇豆、红小…  相似文献   

10.
粉丝和粉条是以豆类、薯类和杂粮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淀粉制品,其原料决定了粉丝的质量。不同原料生产出来的粉丝其颜色是不一样的。在豆类粉丝中,以绿豆粉丝品质最佳,它的颜色洁白光润,在阳光直射下银光闪闪,呈半透明状;蚕豆粉丝虽也洁白光润,但不如绿豆粉丝细糯、有韧性;其他杂豆粉丝外观色泽白而无光,质量与蚕豆粉丝相近;以玉米、高粱制成的禾谷类粉丝、粉条,色泽淡黄;薯类粉丝粉条色泽土黄,暗淡不透明;甘薯粉丝粉条色土黄、暗淡,过滤不净的呈灰锈色:土豆粉丝微黄色;木薯粉丝灰白色;山芋粉丝是本色淡青灰  相似文献   

11.
在中部谷地和太平洋地区各省,旱季和雨季之间过渡期的主要特征是降雨稀疏,而加勒比地区各省则降雨充沛。2005/06年度首季谷物和豆类作物种植刚刚开始,预计水稻和白玉米的计划种植面积将与上年相似,分别为68000公顷和8000公顷。该国的玉米和小麦依赖进口,预报2005/06销售年度(7月,6月)进口需求量约为560000吨玉米、210000吨小麦以及140000吨大米。  相似文献   

12.
中美洲     
自1月起,暴雨肆孽加勒比和北方各省,洪水和泥石流破坏了基础设施和房屋,并对香蕉、大蕉和菠萝园造成损失。在正常干燥的天气下,在太平洋沿岸的Brunca(南部)和Chorotega(西北)等省,2004年第二季谷物作物的收获工作正在进行。收获重要的第二季豆类作物的工作己提前展开,初步估计2004年产量是1.13万吨,这表明己从上年8800吨的低产中恢复过来(由于2004年初的暴雨造成作物损失),但仍低于过去5年年均约1.4万吨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紫花苜蓿     
《致富之友》2005,(11):38-38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种植最广的饲草.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之后.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紫花苜蓿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已普遍种植,南方也有栽培。苜蓿种类很多,全世界共有60多种,我国有紫花苜曹蓿、黄花苜蓿、南苜蓿、天蓝苜蓿、褐斑苜蓿及矩镰葵苜蓿等。其中紫花苜蓿最有栽培价值。其他大多数为野生类型。紫花苜蓿经长期栽培。已适应一定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优质高产抗病抗受粉植物。  相似文献   

14.
中美洲     
哥斯达黎加(9月28日):9月底,暴雨引起太平洋沿海地区,特别是尼克亚半岛和圣何塞省南部河流泛滥,造成多次山洪和泥流。据报对粮食和经济作物造成了破坏。2005年第一季玉米和豆类作物的收获工作正在进行,天气条件正常,而某些地区第二季作物的播种工作已经开始。估计主要作物稻谷的产量为16万吨,为平均水平。预计2005年次要作物玉米的产量约为1.3吨。该国的小麦、玉米存在结构性缺口,预测2005/06销售年度(6月/7月)需要进口小麦21.5万吨,玉米56.5万吨,原因均为全国需求量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水稻是吉林省的第二大作物,在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白粘稻米也是水稻的品种之一,它在我省西部地区(白城市)占有一定的种植面积,具有很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也是人们喜爱的作物之一。白粘稻米,又称江米,糯米。是人们经常食用的粮食之一,因为香糯粘滑,经常被用来制作各种副食糕点和风味小吃。如:江米面豆面卷子,白粘豆包,五月初五(端午节)的江米粽子,另外,我国还有  相似文献   

16.
洋葱。又名圆葱、葱头,属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在世界各地的栽培面积仅次于马铃薯和番茄。名列第三位。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我国南北方均有较大的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特点与调整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地,玉米种植面积和产量名列全国第一,由于东北地区玉米库存积压严重,面临大幅度压缩玉米种植面积的严峻局面,如何调整黑龙江省的作物种植结构和发展黑龙江省玉米生产引起各方关注。[方法]文章依据面板数据总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黑龙江省作物种植结构演变特点,分析了黑龙江省作物结构调整的各方面限制因素,并结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实际,提出黑龙江省今后的作物结构调整方向。[结果]稳定粮食生产,适当增加小麦和大豆的种植面积,适当压缩玉米种植,把休耕纳入轮作体系,作为临时措施,可以大面积开展玉米休耕;适当发展经济作物和杂粮杂豆作物;有条件发展饲料牧草作物。对于非粮食作物的种植,政府应该有长远考虑,不能作为应对短期出现的玉米产大于销的权宜之计。[结论]今后黑龙江省玉米生产要立足于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效益和竞争力。政府应该为玉米休耕和种植非粮食作物提供补贴,相应补贴政策是黑龙江省此轮种植结构调整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瓜果、蔬菜、花卉等具有经济价值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保护地生产面积不断增加,连年种植一种作物,这些均有利于土传病害病原菌的生长繁殖。而这类病害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会造成严重减产或降低产品质量,甚至造成绝产。土壤消毒是控制土传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具体的方  相似文献   

19.
选择什么茬口的地块种植谷子好?根据不同前茬作物对土壤环境的影响以及谷子对土壤条件的要求.谷子最好的前茬作物依次为豆类、马铃薯和甘薯、麦类、玉米、高粱等。由于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土壤中氮素营养较多,杂草少.所以,豆类茬具有深翻基础和很好的耕层结构。马铃薯和甘薯茬的土壤耕层疏松。剩余肥力足;,杂草也少。麦茬的优势在于麦子收获早、体闲时间长、地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20.
前言徐公所说甘薯,就是今天的红薯(也叫红苕、朱薯、白薯、番薯、地瓜),这种原产于美洲的作物,于公元十六世纪八、九十年代(相当明代万历十年至二十一年)自广东、福建等地传入我国。甘薯栽培容易,产量又高、食用方便,很快就被推广种植,成为我国农民的重要粮食。“闽广人收薯以为粮”(《甘薯疏》),赖此以活。住日的“糠菜半年粮,”已变成“甘薯所在,居人便足半年之粮”(《甘薯疏》)。这对闽广农民的生活所起的作用是何等重大。不言而喻,研讨甘薯在我国出现和传播的历史,是中国农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甘薯能够很快推广,徐玄扈先生与有重要功绩,是他最早把甘薯自福建引种到长江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