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劳动力迁移收入转移与贫困变化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地区的迁移日益普遍,贫困地区也不例外。本文利用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户调查资料,对迁移收入转移及其对贫困状态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并具体分析了迁移收入转移的决定因素。本文研究表明,中国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迁移行为与“利他性”假说相吻合,这表明贫困地区的劳动力迁移可以视作一种积极的反贫困行为。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具体分析,本文也发现劳动力迁移的确成为缓解贫困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迁移人口与其他家庭成员处于不同的消费群体,他们的福利状况有可能被高估。  相似文献   

2.
浅析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农业的现代化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最终是以剩余劳动力的非农化为前提。因此,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将对减轻和消除贫困,加快我国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就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我们于1997年底调查了四川渠县、河南虞城、江西兴国、陕西商州、贵州威宁、甘肃通渭等6省6个县46个村的446个样本户。本文主要依据村级调查资料。  相似文献   

3.
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贫困机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与贫困机理分析国务院扶贫办陈凡一、贫困地区农户经济行为模式分析贫困地区农户的经济行为决定了贫困地区农户的贫困机理,而揭示与掌握贫困地区及其农户的贫困机理则是科学地确定反贫困战略的重要理论基础。(一)贫困地区农户分类我国贫困地区的农...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移民对农村地区反贫困作用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收入差距和农业过剩的劳动力等因素诱发的劳动力移民,是劳动力要素在区域与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劳动力移民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要素回报率,改进了贫困农民的经济状况和分工参与程度。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移民对农村地区反贫困的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与以后存在显著差异,对90年代之后贫困发生率的持续下降作用明显。本文提出财政要配置更多的资源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和能够提高农民抵抗风险能力的机构,以此促进贫困地区人口的转移和人口总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研究——以甘肃省贫困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收入流动视角研究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个体动态收入特征,运用收入流动矩阵法测量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贫困地区农村居民长期贫困程度小于年度贫困,收入流动减缓了长期贫困程度,但贫困户即使脱离贫困,但脆弱性较强,返贫概率较大,其未来几年的平均收入仍较低;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流动的风险更大,收入缺乏稳定性,贫困地区贫困农户收入向上流动的概率较高,有利于贫困人口相对收入位置上升,有利于贫困户脱贫。  相似文献   

6.
弓秀云  秦富 《中国农村观察》2006,60(5):13-17,25
本文运用生产力经济学中总产出与投入要素理论,提出贫困地区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的基本假说,即贫困农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可能为零或负值,非贫困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大于贫困户,高收入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大于低收入户。本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出四川省沐川县的贫困户、非贫困户、低收入户、高收入户农业劳动力产出弹性分别为-2.39、0.41、0.27和0.57,验证了基本假说,最后提出改善农户贫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贫困地区向外转移的农业劳动力也正日益增多,仅朝阳市32万农村剩余劳动力中就有16万人从事劳务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重大意义。它带动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群众观念的更新,增强了商品观念和竞争意识;同时也使更多的农民摆脱了贫困,实现了自救。朝阳市有2万多贫困户靠劳务收入摆脱了贫困,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户靠劳务收入走上了致富之路。今后,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人口的增多,将有越  相似文献   

8.
我国许多贫困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自然资源的丰富,被称为“贫困的富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却仍然处于贫穷落后的状态,被称为“富饶的贫困”。显然,贫困地区要走出贫困,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是对本身拥有的潜在的自然资源进行开发,从资源的富饶变为经济的富饶。贫困地区进行资源开发的途径是很多的,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积累的经验,以  相似文献   

9.
简讯     
云南: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防止因旱返贫 云南省扶贫办今年把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抗旱减灾的重要内容,加大了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工作力度。省扶贫办今年累计安排1.233亿元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对受灾较重、贫困面大的州市和受灾较重的县,在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支持。  相似文献   

10.
贫困形成机制--分工理论视角的经济学解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关于贫困发生的原因,学术界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解释。但是已有文献在解释贫困广泛存在、贫困地区内存在富裕人口以及非贫困地区存在大量贫困人口等问题的能力有限。本文沿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通过分析贫困人口之间分工、贫困人口与非贫困人口之间分工以及贫困地区参与国内分工,考察贫困形成机制,给出新的命题,并借此分析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
正2020年全面脱贫节点即将到来,我国贫困地区也将全部脱贫摘帽,实现绝对贫困"清零"。然而如何提升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除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撑,人才力量不可或缺。如何使贫困地区在摆脱外在贫困条件限制的基础上,增强自身农民专业素质,促进贫困地区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是脱贫后顺利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贫困对象向个体化、边缘化倾向发展,政府制度性扶贫瞄准机制有效性降低,扶贫难度逐步增大。本文基于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的视角,建立了贫困地区农户市场参与—生产要素配置—农户收入增加的分析框架,并以贫困农户生存理性为逻辑起点,构建理论模型探析了农户市场参与程度对生产要素配置和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提高贫困农户市场参与程度,有利于优化生产要素配置,促进产出结构调整,实现贫困农户收入增加。因此,在贫困地区引入市场交易机制,引导贫困农户参与市场活动是对政府制度性扶贫方式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3.
<正>贫困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内交易的实践,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提供了经验。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国土资源部研究出台的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深度贫困地区节余的增减挂钩指标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框架内跨省域流转使用。这为深度贫困地区破解贫困之道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策支撑。实现跨区域交易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4.
一、贫困地区的界定和发展态势 (一)贫困地区界定 贫困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国家、地区对贫困有不同的理解。根据我国的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对贫闲加以定义。从静态的角度看,贫困包括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指居民生活不得温饱,日均摄入热量不足,劳动力简单再生产难以维持的那  相似文献   

15.
贫困地区冲出经济困境的对策中共广西蒙山县委书记肖军忍尽快摆脱贫困走向致富,这是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也是广大干部群众为之奋斗的目标。如何尽快摆脱贫穷走向富裕,是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现就贫困地区如何摆脱贫困谈些粗浅看法。一、深刻透...  相似文献   

16.
高层声音     
<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贫困地区。全党全社会要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对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履行领导职责,创新思路方法,加大扶持力度,善于因地制宜,注重精准发力,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能动作用,扎扎实实做好新形势下扶贫开发工作,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农业技术经济》2021,(6):49-65
农业政策性金融是深度贫困地区开展脱贫攻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性政策金融之一。本文选取南疆四地州19个深度贫困县(市)2007—2017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收入型贫困、教育型贫困与医疗型贫困三个维度,利用空间面板模型,深入探讨了深度贫困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在多维贫困视阈下抑制贫困的非线性空间数量关系。研究表明: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深度贫困地区的减贫效应明显,且该种效应在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有较大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农业政策性金融减贫的空间溢出效应甚至比直接效应还要显著,即一个深度贫困县(市)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够显著降低另外一个深度贫困县(市)的贫困水平;此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在收入型贫困与教育型贫困方面最为显著,但对医疗型贫困状况的抑制作用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8.
贫困地区自然资源管理与保护沈茂英译世界上大多数贫困地区自然资源遭破坏的程度远比贫困问题严重。影响环境的因素由贫困衍生出来,而环境恶化又加剧贫困,两者相互影响。影响环境恶化的因素1人口压力人口增加明显加速贫困和环境破坏。人口增加,贫困人口的资源基地分...  相似文献   

19.
一、贫困地区的含义 贫困地区大体包括以下四层含义:首先,贫困地区是一个经济范畴,即指生活资料缺乏。“贫困”通常与“落后”一词连用,称为贫困落后地区。贫困与落后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即在实际社会经济生活中,既不存在着只贫困而不落后的地区,又不存在着只落后而不贫困的地区,但是,贫困和落后之间也存在着差别。落后地区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除包括经济落后外,还包括文化落后、教育落后、科技落后、管理落后。换言之,落后中包含着贫困在内,既不能把二者同等看待,也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20.
创建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贫困地区一般属于自然条件较差或资源短缺现象比较严重的地区,且大部分位于山区和丘陵地带。本文从贫困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入手,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贫困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生态环境压力,提出了消除生态贫困,创建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基础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