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新股发行机制,又称为IPOs发行机制,是指新股定价、分配和出售给投资者的整个过程。从世界主要证券市场的实践来看,不同国家证券市场的发行机制有很大的差别。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几种发行机制:累计投标询价机制、固定价格发行机制、投标或拍卖发行机制以及混合发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股市建立以来,由于新股发行机制不合理,新股发行过程存在着无风险套利,资金大量囤积、价格波动性大、投资机会不公平等诸多弊端,难以适应证券发展的要求,改革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已势在必行。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即询价制存在的问题,然后比较全球现有的几种新股发行机制,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的IPO发行机制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创业板超募现象的制度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晓  崔毅 《财会月刊》2010,(8):31-33
本文根据创业板上市以来出现“高发行价、高发行市盈率、高募集资金”的“三高”特征和超募现象普遍、创业板上市公司资金使用效率低和盲目投资等问题,指出其根源在于现行股票发行机制和定价机制的不完善,并提出了完善新股发行定价市场化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李卫民 《企业经济》2003,(6):184-185
一、新股发行市值配售对整个证券市场资金总量与流向的影响本次实行的新股发行市值配售方法与以往的“上网定价”发行方法根本区别之一表现在对新股发行的对象作了较大的改变。从“上网定价”方法来看,新股发行的对象是全体公众,为了便于操作,申购新股的投资者应至少拥有一家交易所的股票账户和资金账户。“市值配售”的发行对象则仅限于在两地交易市场持有万元市值以上股票的投资者并且以股票持有者所持有的两地市场的股票市值为配售比例的依据。可以预见,由于在新的发行方法下,新股发行对象范围大大收缩,必然会引起那些原来主要以一级市场…  相似文献   

5.
侯晓鸿  韩鑫 《价值工程》2012,31(7):57-58
询价发行机制作为主要的新股发行方式倍受关注。本文从信息不对称视角和价格支持视角对询价发行机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发现这些研究中承销商具备自主配售权且询价只有一个阶段。与此同时,针对我国现行询价发行机制与主流机制的区别,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股发行制度通常包括新股发行管制、新股定价和新股配售方式三个主要环节。我国自建立资本市场以来,一直都在探索一种更合理、更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先后经历了多次变革。但随着上市新股高发行市盈率、高溢价等现象的频繁发生,市场对目前的新股发行制度产生了质疑。而作为中国第一权重股的中石油A股发行上市后首日暴涨、随后暴跌直至破发的市场表现更使得目前新股发行制度的弊端凸显无疑。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信息不确定的角度研究我国新股发行的财务业绩偏离现象.研究发现作为不确定性变量的公司股票收益偏度对新股发行的价格收益表现出显著的解释力.偏度更大的新股发行长期市场表现差,但不确定性高的新股,其长期财务表现更好.文章最后用熊彼特的“创造性破坏理论”解释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李秋敏  田益祥 《价值工程》2012,31(24):188-189
新股发行定价是股票市场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适应市场化的定价机制,研究科学的新股定价模型,本文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考虑影响新股定价的诸多因素,将非参数估计与GMDH算法结合,研究股票发行定价。实证结果表明,基于非参数估计的GMDH算法模型能有效的估计新股发行价格。  相似文献   

9.
李娟  徐文才 《企业经济》2003,(6):186-187
股票市场定价效率问题实际上就是检验新股首次公开发行是否存在抑价的问题。新股发行抑价是指新股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的现象。近两年我国新股发行抑价均130%,已严重威胁到股市的健康发展。本文在研完前辈学者关于新股发行抑价各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阶段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的实际,提出研究新股发行抑价的多元回归模型,通过该模型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找出目前影响我国新股发行抑价的影响因素并给出适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审核制度作为资本市场的基本制度之一,该制度的改革受到了社会公众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我国证监会确立了“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股市明确的发展方向。本文从我国新股发行审核制度的现状、核准制与注册制的比较等方面就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由核准制转变为注册制的过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证券市场发行新股存在的发行溢价率畸高、制度设计偏向机构投资者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等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要实现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必须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参与主体、新股上市交易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行监管体制直接影响着实体企业的上市融资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为了探讨发行监管约束对IPO定价的影响,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监管约束的理论模型,借此研究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影响IPO价格的理论机理。在此基础上,使用证监会颁布的15项新股发行的承销法规通过手工挖掘方式得到新股发行监管指标,并用2004—2018年IPO样本实证研究发现,新股发行的市场化改革降低了IPO高溢价,而且降低发审委控制和发行价格控制有助于提高IPO定价效率,但这种影响受到承销商行为、投资者情绪和信息不对称的制约。上述结论对推行新股发行改革的目标、时间表及制度设计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新股发行制度通常包括新股发行管制、新股定价和新股配售方式三个主要环节。我国自建立资本市场以来,一直都在探索一种更合理、更市场化的新股发行制度,先后经历了多次变革。但随着上市新股高发行市盈率、高溢价等现象的频繁发生,市场对目前的新股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证券市场发行新股存在的发行溢价率畸高、制度设计偏向机构投资者和影响金融系统稳定等问题的基础上,指出要实现新股发行市场化定价必须在新股发行体制、市场参与主体、新股上市交易制度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保障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转轨经济形式下,国内新股发行市场日益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焦点,针对新股发行抑价、长期弱势、热销的发行市场以及新股发行定价效率等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实证检验并提出各种解释,为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提供了方向,丰富了世界有关新股发行市场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6.
冯琳 《经济界》2022,(1):7-15
本文采用异质性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中国股票发行市场的IPO定价效率进行了测评,模型把定价分为前沿部分(效率部分)和非效率部分,得出的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第一,模型的效率部分均与新股发行价格显著相关,说明企业的内在价值因素是正向影响IPO价格的重要因素;第二,影响IPO非效率部分的因素主要有:询价机构投资者的报价行为、新股发行定价的行政管制以及新股发行所处的市场氛围;第三,第三阶段的改革措施使得新股发行呈"去市场化"的态势,新股发行定价存在着较为严格的价格管制。  相似文献   

17.
新股发售机制的选择是我国股票发行制度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随着我国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其他国家及地区各有特色的IPO发售机制成为指导我国IPO询价机制实践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票发行定价不合理、存在泡沫,是由我国发行定价机制的演变历程和询价机制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决定的。本文通过建立IPO股票估值模型对首发股票估值及发行定价泡沫状况进行分析,认为我国IPO股票存在发行定价偏离基础价值的情况,发行定价泡沫在不同时间阶段呈现不同的特征。基于此,本文提出应完善询价机制和加强对中介机构的新股业务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9.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致力于培育出中国自己的高盛或者大摩。5月21日下午,证监会召开新闻通气会,正式对外公布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此次发行与承销改革的关键词是,市场化、透明、培育大机构、兼顾普通投资者利益。此次改革如果顺利,新股发行体制将沿着健康的市场化之路发展.而不会在行政主导与市场主导之间左右摇摆。  相似文献   

20.
新股发行定价:理论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西方相关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我国目前新股发行定价过程中的特点及问题,指出现阶段竞价发行并非最好的选择。应采取必要的限价措施,在恢复向二级市场投资者配售新股的同时,完善发行方式,集中配售,分步上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