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企业网络作为一种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中间性组织形式,比市场节约交易费用,比企业节约组织成本,在一定范围内是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如果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一般隐性知识和核心能力知识三类,那么不同组织形式(企业、市场和企业网络)获取每种知识的成本各不相同.企业网络在获取一般隐性知识方面具有优势,而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就决定于知识获取成本.  相似文献   

2.
企业网络作为一种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中间性组织形式,相应地其治理内容与企业、市场的治理内容也有区别.企业的治理就是解决企业家对下级的激励、约束问题,市场的治理就是营造市场机制(特别是价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运行环境,而企业网络的治理则是解决成员企业之间的交易与合作问题,对此,文章认为非正式制度比正式制度更具有优势,即是说,非正式制度是企业网络的一种有效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3.
交易成本、交易收益与网络组织效率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按照交易成本经济学的逻辑,可以把企业间的网络关系看成是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体组织.然而,交易成本经济学的最大不足在于没有跳出单纯的成本分析框架,忽视了组织存在的根本目的--即通过要素组合来获取最大化的交易收益,仅仅从交易成本视角无法全面理解网络组织的性质与功效.因此,对网络组织的研究也应该从单一的交易成本视角转向交易成本与交易收益并行的双重视角.与市场和科层组织相比较,网络组织除节约交易成本外,还是增加交易收益的有效组织形式.网络组织在交易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同样,网络组织具有单个企业所不具备的、可产生巨大协同效应的能力,给网络组织成员带来价值收益,形成交易收益.  相似文献   

4.
企业跨边界的经济技术合作形成的网络组织是分工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分工与专业化效率,同时降低交易成本的产物.但其产生需要一定的诱致条件和必要条件.本文认为市场扩大、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构成网络分工及网络组织产生的诱致条件;信任水平、正式治理机制和企业资源及能力形成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一家族企业是特定规模下降低交易成本的有效制度选择在市场中,人与人之间以交易制度为基础形成了一个非人格化的社会交易网络,而在家族企业内部,基于家族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以及趋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则形成了人格化的交易网络。这两种交易网络相比,后者比前者的交易范围要窄,但家族成员间共同的价值取向降低了企业内的委托一代理成本和监督成本。在特定条件下,家族成员之间的忠诚关系作为一种节约交易成本的资源进入企业,家族伦理约束简化了企业的监督和激励机制,这时家族企业就可能成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  相似文献   

6.
企业网络组织的特征、成因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苏华 《商业研究》2005,(20):11-13
现代企业间的合作已带有突出的网络性特征。企业合作网络本质上是一种超越了传统的关于市场与企业两分法的经济组织形式。实现分工与专业化效率、共享网络增值利益、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是其成因。以契约和信任为核心的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其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郭士倜 《现代商业》2007,(21):268-269
企业跨边界的经济技术合作形成的网络组织是分工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分工与专业化效率,同时降低交易成本的产物。但其产生需要一定的诱致条件和必要条件。本文认为市场扩大、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构成网络分工及网络组织产生的诱致条件;信任水平、正式治理机制和企业资源及能力形成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企业组织跨边界机理:基于相关理论上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分析竞争能力、技术发展、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中有关企业边界及跨边界组织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核心竞争力理论可为专业化水平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协作生产中的分工经济性是跨边界组织形成的必要条件;跨边界组织模式中各个企业的专业化水平选择取决于外生的由“核心技术”决定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而后技术便作为内生结果与分工和专业化一起演进。  相似文献   

9.
现代物流企业的产生本质上是传统物流企业边界扩大的结果.而激励传统企业边界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变迁影响了相对价格,引起了交易成本的节省,此外对分工细化收益与规模扩大收益的追求也促进了企业边界的扩大.制度变迁通过直接或间接影响市场和企业两种组织模式下交易成本的对比,导致在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相对于通过市场组织交易的交易成本的下降,促使企业边界扩大.  相似文献   

10.
北部湾发展中小企业集群既是获取外部规模经济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促进技术创新的需要,也是政策、市场、承接产业转移等因素的内在驱动。北部湾中小企业集群可选择外生型、内生型、卫星式或网状式企业集群模式。为此,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北部湾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战略联盟是自利决策主体为获取分工经济性而进行专业化水平交互决策的内生均衡结果.各具内生专业化优势差异的联盟成员相互间信息不对称,引致联盟成员机会主义行为,在战略联盟价值创造"双赢"的完全分工结构中,联盟成员动态博弈的主要目标就是争夺联盟分工价值创造的好处,由此两方面而产生内生交易费用.战略联盟双方企业的内生专业化优势以及信息不对称,既是分工专业化利益的来源,又是产生内生交易费用而使得联盟均衡合作经济性难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于淑娟 《商业时代》2008,(13):61-62
在水权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交易成本.基于降低交易成本和交易顺利实现的要求,在交易中设立相应的组织形式来实现水使用权的转移.本文认为,在市场组织、政府组织和中介组织这三种组织形式中,中介组织最有效率,应设立多种形式的中介组织来实现水权的流转.以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供应链管理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供应链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的新型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国内外学者大多从技术的角度研究如何提高供应效率.本文从交易成本经济学、博弈论和企业资源经济学的角度论述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经营战略的经济学基础,认为供应链管理不仅是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更是一种企业战略,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供应链管理,可以对企业进行与供应链相适应的改造,而这种战略的经济基础可以从交易成本经济学、博弈论、企业资源经济学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14.
网络渠道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机会、更高的效率、更节约的交易成本,同时也与企业原有的分销渠道产生了冲突。本文在分析传统渠道和网络渠道的基础上,阐述企业营销渠道冲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产业集群作为一种较为独特的地理经济组织形式,其技术创新是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有效形式。然而,现实中大多数产业集群既无内生的创新能力,也不具备外生的创新条件。本文针对我国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根据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的关联性,提出如何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并使其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集群网络的形成逻辑与集群网络构建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组织是为平衡企业内部协调成本和外部交易成本而出现的一种创新组织,企业的网络化发展,逐渐导致了产业的网络化,即产业集群的出现,这是现代企业组织形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为顺应这一经济发展潮流,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模式朝企业集群网络化方向发展,应选准一个主导产业,扶植几家支柱企业,发展大批中小专业企业,建设几个专业市场作为构建基于专业协作的企业集群网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由于市场的复杂化程度和竞争化程度不断加剧,如何实现并保持与不确定环境的互动和匹配是企业正在面临或将要面临的重要问题.交易成本理论将企业视为一种治理结构,旨在与客户的需求相匹配的市场驱动型企业这一新型的组织范式就是响应这一形势的治理结构,它将客户内部化并节约了交易成本.  相似文献   

18.
加入世贸组织后,产业选择将决定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竞争力,通过对内生比较利益与外生比较利益的比较,用超边际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发展具有内生比较优势的产业是我国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9.
俞宏 《商场现代化》2005,(34):169-170
本文从成本视角分析了目前流行的企业外包商业模式发生的条件、激励与抑制因素.分别从外包模式产生的生产成本节约与交易成本增加入手阐述了外包对外包企业和代工企业产生的激励与抑制.而外包治理的关键在于交易成本的有效控制.交易成本的大小取决于资产的专用性、产品的复杂性以及市场的可竞争性.最后给出了一个外包交易成本治理的原则框架.  相似文献   

20.
张雪 《北方经贸》2012,(12):12-14
业务外包作为企业网络的一种形式对于优化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发挥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网络整体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运用超边际分析的方法从交易费用以及分工和专业化的角度,阐述国内外包市场存在的问题。企业应树立全新的企业管理思想;调整企业组织结构,重组企业业务流程,选择正确的业务外包模式;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