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要分析了我国防洪减灾法律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法制建设应遵循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法律自身运行规律;执法、司法及监督;法律意识等方面,对我国防洪减灾法律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洪水灾害发生较频繁的国家之一,如何从根本上减少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入手,就洪水产生的原因作详细分析,并对水土保持在防洪减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归纳总结现有防洪减灾对策的基础上,认为从“治水”或“治沙”的“一元论”到“水沙兼治”的“二元论”,是防洪减灾对策发展的一种进步。长江洪涝灾害(以湖北省为例)越来越频繁、灾情越来越严重是“水、土、人”三者共同作用所致,“地灾”是基础,“天灾”是条件,而“人祸”则是致灾的根源。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了“三元论”的防洪减灾对策,并强调防洪减灾工作应以调整人际关系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4.
通过规范人类自身行为,以改善人与洪水关系,从而达到防洪减灾目的的一种措施,并指出了各类措施所体现的防洪策略思想和要点,以及蓄滞洪区是具有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双重属性的防洪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5.
安徽沿淮地区包括14个市县,国土面积占全省的20.4%,人口占全省的23%。既是我国重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能源工业基地、重要交通枢纽,又是淮河行蓄洪区、湖洼易涝区、丘陵干旱地区。长期存在着干流防洪与湖洼地除涝、防洪除涝与干旱缺水、有限减灾与长治久安等矛盾,致使经济社会发展缓慢。2003年,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理法律制度大体上有法可依,但与实践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本分析了我国公司经理法律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立法理念方面对传统企业领导体制的继承;权力配置方面对经理监督不力;经理职权设定方面存在制度漏洞。章提出了完善我国公司经理法律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芳 《经济月刊》2012,(10):55-55
水足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明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全国水利建设投资再创新高,共落实资金3452亿元。三峡工程、治淮工程等开始发挥巨大的防洪抗旱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8.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利。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9.
湖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湖北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与战略重点,指出湖北水资源要实现可持续利用,应从防洪减灾、水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节水农业、开源节流的城市供水、水资源管理与水利产业等方面实行战略性转变。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城市建设》2010,(7):106-106
河道管理范围中的建设项目管理是我国河道管理中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管理水平将会严重影响到该河道的防洪能力,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其建设项目管理进行概述,并从相关法律和洪水影响评价规范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目前在项目管理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这些问题在改善方面提出笔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区空间组织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武贤  董明辉 《经济地理》2004,24(3):347-350
洞庭湖区应采取点-轴发展模式。通过突出建设湖区中心城市、努力实现津澧融城、着力发展湖区县级城镇、做大湖区小城镇等措施,积极培育湖区增长极。在此基础上,沿湖区主要交通干线实行轴线开发,形成“山”字形空间发展格局。从长远来看,湖区多方面的一致性,奠定了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从而迈向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管理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  相似文献   

12.
从科技减灾的角度来讲,中国的减灾科技尚未系统建设,这里的减灾指综合减灾意义上的灾害综合治理及其研究,不指专门的单灾种问题。联合国于1989年成立了“国际减灾十年”委员会及科技委用来指导全球减灾工作,而中国迄今尚无一家专门从事大灾巨灾综合研究的机构,不仅难对付当今频发的事故及灾害,更难面对未来的区域性变化所带来的种种不可持续因素。科技减灾的内容十分丰富:()仅以供灾为例,就是要对洪灾治理予以系统描述,对症下药,从根本上找到水患年复一年的原因,多些居安思危。(2)构建防洪新体系,要建立防洪效益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3.
长江流域洪水与生态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延松  茆小利 《经济师》2007,(12):277-278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地理位置优越,幅员辽阔,经济基础雄厚,在我国经济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威胁着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历来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长江流域的重要经济地位和艰巨的防洪治理任务,决定了长江防洪问题事关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局。文章通过对长江流域洪水成因的分析,提出了长江洪水减灾的对策,为有效地营造洪水与生态建设体系作了方向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长潭水库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中心站具备接收、处理、存储水情数据、短期洪水预报等功能,系统依靠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有效增强了数据安全性、为准确、及时地实施水库调度决策提供了依据。水文工作是一切水利工作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我们水务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水文预测预报水平,满足防灾减灾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需要;建立科学的水文信息服务体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水情自动测报与调度系统形成是大势所趋.这种系统的建成和运行,在防洪、兴利方面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本文旨在探讨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供同行们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15.
龚丽萍 《发展研究》2006,(10):109-111
本文阐述了司法公信力的概念及其四个要素,即司法权威性、司法独立性、司法公正性、司法信仰;指出我国目前民众对司法所拥有信任与依赖程度较为簿弱,并从文化传统及社会心理因素、经济因素、司法体制因素等三方面探求其因;从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治国理念,加强程序立法,加强法律的稳定性、严密性、前瞻性和公众认同性,从程序制度上堵塞干预法律的漏洞、强化制约监督机制,加大司法改革等方面寻求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我国政府对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政府作为社会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应当在重大自然灾害中提升其应急的管理能力与水平,发挥更为积极的职责与作用。主要表现为:建立专门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灾害信息系统;建立政府应急管理的财政保障体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争取社会对减灾工作的支持与参与;加强政府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国建国60年以来,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近1290部法律(统计到2009年6月,包括已废止的)从立法的时期、数量、领域上进行统计和分析。数字表明我国在1949—1979年间,颁布了107部法律;在1979-2009年间,颁布了1183部法律;在2000—2009年的10年问,为颁布法律数量最多,占颁布法律总数量的40%,涉及到36个领域。从以上各年间颁布法律数量的变化。完全记载了我国的立法足迹,也见证了我国的法制发展步伐。在立法领域方面,后30年间所涉及到的立法领域之广泛,也体现了我国法制的扩展和覆盖。  相似文献   

18.
减灾效益评价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的减灾效益评价方法,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土地选择行为等对减灾效益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合理的减灾效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们国家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水利工程,在防灾、减灾、防洪、排涝等很多方面水利工程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水利工程在生态环境、居民生活、工业声场以及农业灌溉等多种生产的经营管理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伴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虽然我国水利工程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当前我们国家的水工程质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甚至有时由于工程质量导致发生事故,造成了很大损失。工程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工程的质量,做好工程的质量,就一定要努力做好工程质量的控制。本文首先分析了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阐述了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措施、对策与建议,进而促进水利工程迅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利工程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水利工程在防洪、排涝、防灾、减灾等方面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在工业生产、农业灌溉、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等生产经营管理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传统水利正在变革为现代水利。因此,加快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分析体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促进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健康发展,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则是我们水利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