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污染侵权案件伴随着当代经济高速大规模发展日益增多,我国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制度已经建立了较好的基础,但在环境权确立、侵权责任认定以及责任方式与救济途径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与缺陷。文章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阐述分析,借鉴国外先进理论与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缪凌 《江南论坛》2013,(5):30-32
一、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不以违法行为为构成要件1.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特殊要件的法理分析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环境,但对环境的利用又导致了与人、物或生活环境相关的损害,通常被称之为"公害",为预防和治理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护人的人身和财产等权利,世界各  相似文献   

3.
图片新闻     
2008年12月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在审议的侵权责任法草案中,首次对环境污染责任做了专章规定:对于排污符合规定标准的情况下,给他人造成损害的,  相似文献   

4.
美国商业保险之环境污染除外责任介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章盛  杜效 《环境经济》2009,(12):55-57
近40年的时间,美国商业保险的污染除外责任从限制污染除外责任转变为绝对污染除外责任,促进了美国商业保险的成熟和环境污染领域中侵权救济的发展,对各国涉及环境侵权的商业保险均有积极的借鉴意义。本文拟通过介绍其相关概念、“突然而意外”的规定从有到无的历程,与我国现阶段污染除外责任的相关实践进行比较借鉴,填补相关领域空白。  相似文献   

5.
别智 《环境经济》2010,(1):90-93
近年来,环境污染和由此引起的环境侵权与维权纠纷,在许多地方已成为影响稳定的突出问题。《侵权责任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2009年12月26日通过,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该法确立的环境污染侵权责任规则,是排污单位的紧箍咒,是污染受害人的护身符,同时也是环保部门调处污染纠纷的新法宝。  相似文献   

6.
我国环境污染与环境责任保险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在增强其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的同时,也伴随着消耗资源、无限制排放废弃物所带来的大量的环境问题和巨大的环境灾难。由于我国侵权责任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环境污染损坏赔偿机制和环境责任保险制度,单个污染企业往往无力承担赔偿责任,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应有的赔偿。2008年2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确立了我国建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初步框架。  相似文献   

7.
詹瞻 《经济师》2007,(5):71-71
近代工业的发展所产生的环境问题,要求民事侵权以无过错责任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最早为西方工业发达国家提出并在立法中确认,我国在民法、环境法中关于环境损害赔偿的立法中也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这对于追究环境污染者的法律责任,及时对受害人进行救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我国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职工利益问题频频发生,激化了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为协调企业经济效益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监督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在我国企业建设社会责任会计刻不容缓。本文就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的现状及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9年12月26日,《侵权责任法》颁布,其中关于环境污染责任虽然仅有4个条款,但它是在总结近些年环境侵权案件面临法律问题基础上形成。为更好地维护公众环境权益而制定的。  相似文献   

10.
正稳定的污染损害侵权救济机制是社会和谐的保证,为有效转移当前环境污染责任风险,建立多元的环境污染责任风险赔偿救助机制很有必要。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的环境保护(1996—2005)》白皮书,环境污染造成年经济损失逾五千亿元,约占GDP的10%,超过这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环境污染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生活,然而由于环境污染责任往往相当巨大,造成环境污染的当事人常常难以足额赔偿其造成的损失,使得受害人无法得到应有的赔偿,与此同时,当事人的财务状况也会遭到恶化。本文通过分析环境污染责任风险转移的必要性,并介绍责任保险与财务担保产品的实施情况及优缺点,建议我  相似文献   

11.
连带侵权责任是承担侵权责任的重要形式,2010年7月1日起中国施行的《侵权责任法》对侵权责任问题做了全面系统的规定,但并未明确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后的内部求偿关系。为此,在阐述连带侵权责任概念、特征及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承担连带责任后的内部求偿关系,以明确侵权责任的具体承担方式。  相似文献   

12.
国家电网公司成立于2002年12月29日,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国有重点骨干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的基本使命。自2005年起,公司立足国情和电网企业实际,积极探索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观,致力于从管理变革视角推进社会责任实践,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责任管理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13.
张晓 《经济研究导刊》2022,(35):158-160
企业涉及知识产权侵权诉讼的关键环节是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归责原则的适用影响案件的整体判断。因此,从合规视角出发论述知识产权侵权归责,提出明确停止侵权适用区分归责原则、建立无过错以许可费代替停止侵权的普遍规则、建立知识产权合规免责、减轻责任规则的观点,以利于解决归责设计与民法体系不融合、没有考量知识产权本质特征以及侵权人主观心态导致的“贯标企业”侵权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郭洁 《经济师》2012,(10):64-65
内蒙古是资源开发型省区,矿业及其延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内蒙古在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及环境事故尤为突出,严重危害到矿区周围人群的生命财产以及健康。矿山环境侵权属于特殊侵权形式,我国法律在实体法上对于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做出了特殊的规定。但是在程序法中,目前已有的侵权救济途径不能满足现实需求。内蒙古行政与法律部门结合当地情况,对于完善矿山环境侵权的救济途径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文章旨在结合实际,说明拓展相关救济途径的必要之处,并为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目前中国环境侵权责任现有立法实行的是无过错归责原则,面对目前环境侵权归责领域仍然存在的问题,重新审视现有环境侵权归责的一元归责体系,在对原有归责体系进行批判和借鉴吸收的过程中,提出对一元归责体系的突破和完善,纳入了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与公平责任,尝试着去实现对环境侵权归责体系的最优化构造。  相似文献   

16.
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即“环强险”)是一种利用市场机制化解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治环境污染的创新型金融措施,对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政府、企业、保险公司作为决策主体参与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最优策略和均衡条件,并以深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政府制定的企业责任分担因子与环境事故风险和损失呈负相关,保费与保险公司责任分担因子呈正相关,企业投保概率与企业责任分担因子呈正相关。(2)深圳市作为中国较早一批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示范城市,其责任分担因子现在为企业承担较多赔偿责任,而保险公司承担较少赔偿责任。(3)根据模型分析结果可知企业投保意愿有限,这与其环强险实际投保概率仅有50%的情况相吻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政府应适当补贴企业和保险公司,针对高风险高损失的产业,由保险公司承担更多责任,并赋予保险公司监督权限,针对企业制定严格的环保标准和罚款制度,要在促使企业主动投保的同时履行环保义务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侵权责任法》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新规定统一了以前个体经济组织雇主责任和法人责任分立的局面。在实践中,在确定了既存的劳动关系之后,对于工作人员侵权行为是否属于职务行为的认定,就成了用人单位承担转承责任的前提和基础。以“内在关联性”为根本标准进行行为的认定,归责原则上采取无过错原则。加强对用人单位责任的理解可以防止企业承担不必要的人力资源管理风险。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因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而引起的侵权纠纷日益频发,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的看法与处理方式却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对此予以厘清。通过对安全保障义务的概念性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及承担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使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更加明晰,便于司法操作。  相似文献   

19.
罗丽萍  甘真旧 《经济师》2014,(9):102-10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消费者权益受损、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利益之间均衡,是一个值得长期思考的课题。文章以广西为例,探讨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赵天燕  孙涛  郭文 《技术经济》2013,(10):87-92
将企业环境责任拓展为环境治理责任和环境改善责任,构建企业环境责任度量框架。将"资源使用"部门和"污染排放"部门合为"环境降耗"部门,并构建将"资源使用"与"污染排放"视为一个整体的改进的企业绿色投入产出模型。采用统计年鉴中具有代表性的环境污染统计指标测算区域环境综合增长系数,进而将企业环境改善责任系数化。最后,结合江苏一家小型造纸企业2010年的实际数据以及2005—2010年江苏省的环境污染指标数据检验了上述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