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析基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股权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使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减少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努力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但在我国由于存在股权分置等诸多原因使股权激励的效应不能得到有效发挥。本文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我国股权激励的状况及其原因,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2.
股权激励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被引入中国。股权激励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激励和留住核心人才,激励对象主要是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企业实行股权激励制度有利于组织架构的稳定,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减少员工的短视行为,在企业所有者与管理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建立利益共同体,更好地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作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榜样,华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推行全员持股计划,并根据公司实际经营和发展情况,对股权激励制度进行动态调整,帮助公司提高了经营业绩,是我国非上市公司成功实行股权激励制度的典范。本文论述了华为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五个阶段,总结了华为股权激励制度的特点,分析了华为股权激励制度对公司财务绩效的影响,以期对能够非上市公司在采用股权激励制度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公司治理体制中,由于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相分离而致使管理层与公司所有者在利益上产生了博弈,在这种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协调处理公司所有者与管理层二者的利益矛盾关系而涌现出了股权激励。 通过股权激励的实施使企业管理者及核心技术人才有了另一个身份,即股东,进而有效参与企业运营决策、利润分配与风险承担等工作上来,从而更好地为企业长足稳定发展而努力。 基于此,文章就围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展开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4.
李羽馨 《商场现代化》2013,(23):181-182
股权激励最初发源于美国,并在20世纪80年代取得普及性的发展,而且在提升公司价值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上市公司对管理者的股权激励可以使管理者目标与所有者目标趋同,因此被视为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委托代理问题"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一把"双刃剑",股权激励在激励上市公司管理层更努力地工作,提升公司业绩的同时,也成为了财务造假,制造公司虚假的内在驱动力。在管理层持股是否能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方面,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未形成统一认识,学者们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本文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上市公司利益主体具有分散化、多元化特征,因此,在上市公司与社会公众之间,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董事会、管理者与监事会之间,通常就公司发展战略、公司运营效率、公司股权分配和公司利润分配等四方面存在较严重的矛盾分歧,继而影响到上市公司的实际发展效果。因此,上市公司必须在其内部建立起多元化管理控制机制以实现利益制衡,最大限度地阻止内部消耗问题发生。在此背景下,本文讨论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制度对内部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股权激励是企业为了留住核心人才而实行的长期激励手段,是指公司附一定条件给予员工部分股东权益,让员工和公司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既能达到长远的发展目标,又能减轻委托-代理问题。股权激励于20世纪90年代被许多公司所尝试,但实施效果良莠不齐。以北方华创公司为例,该公司已经实行了两次股权激励计划,在模式和指标的设置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文分析了其股权激励方案并进行了财务绩效和创新绩效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期望给予相关行业或其他公司一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企业界风起云涌的并购浪潮中出现的管理者收购(MBO),国际一流的大型跨国公司普遍推行的经理股票期权计划(ESO),员工持股计划(ESOP)等,都显示实行股权激励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实践证明,通过"人力资本股权化"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使经营者及其他关键员工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结合更加紧密.本文探讨我国的现实经济情况是否适用股权激励,如何随着国内各种要素市场的不断成熟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断改善,使股权激励会越来越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商》2015,(19)
股权激励作为公司一种长期激励措施,最早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出现在美国,七八十年代开始在西方盛行,九十年代我国也应用了这种以解决公司经营权与管理权相分离,所有者与经营者追求不一致的问题为核心的方法—股权激励政策。本文以股权激励相关理论为基础,着眼于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分析和探讨了在实际运用中各类股权激励方案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9.
吕炳峙 《现代商业》2012,(20):154-156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传统的委托代理问题。股东与经理人是通过一系列契约为纽带而联系起来的,然而,他们的目标利益并不一致,基于经济学的理性行为人假设,他们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天然存在着利益冲突。股权激励是代理理论中解决代理问题的重要方式之一,其目的是使激励对象与股东的利益趋于一致,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和股东对其进行监督的成本。股权激励制度,是迄今为止解决公司所有者与管理者之间代理问题最好的制度创新之一。本文从深圳万科股权激励方案的实际情况入手,运用相关理论,全面、细致的研究分析了深圳万科的股权激励方案,描述了其方案的内容,总结了其失败的原因,并针对其失败原因做了详尽的分析,总结了该案例研究对我国企业完善股权激励制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合理避税严格来讲并不违法,随着税收征管稽查工作的不断完善,企业在避税行为上更要权衡风险与获益。在现代管理理论中股权激励作为低成本管理约束手段之一,通过持股方式让企业管理者与股东利益捆在一起,从而降低和减少管理者因自身利益而损害企业及股东利益的行为。本文研究发现,股权激励越大,企业实际有效税率越低,但考虑到税率本身的变化,股权激励与企业避税呈现"U"型关系。因此,股权激励在提升企业避税倾向上具有可行性,但需要与其他股权所有者利益进行有效协同。  相似文献   

11.
股权激励被冠以"金手铐"的称号作为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促进长期业绩增长的重要机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企业中试行并逐渐推广。本文介绍了我国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上市公司从2006年1月到2011年5月的股权激励发展情况,总结了两个板块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蒋国琪  胡冰 《商》2014,(5):138-138
本文选择科达机电作为股权激励的研究案例,基于管理者利益最大化角度,通过分析科达机电在实施股权激励前后资本结构和投资结构的变化,得出管理层很可能会通过投资和筹资决策行为的改变来使公司迅速提高短期收益从而达到行权目标,而忽略公司的长期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袁晚香 《商业科技》2014,(33):107-108
作为现代公司治理的重要部分和员工长期激励的重要手段,股权激励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被首次提出,其本意是为避免当时高额的个人所得税伤害公司员工的工作热情,却因其能够令公司所有者和公司经营者的利益捆绑,实现双方的共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委托代理问题带来的弊端而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达到股东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的股东在如何平衡和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中不断做出抉择,股权激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得到了广泛运用,但中国上市公司选择股权激励机制有着其特有的动机与背景,本文以农产品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单案例研究法,针对该企业的历史业绩和经营目标、股权激励计划、公司管理者的行为、股权激励结果来试图了解股权激励的目的和动机、股权激励成功的关键因素、研究股权激励效果评价体系、国有资产流失风险、激励机制与代理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股权激励机制与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两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郭佳 《现代商业》2022,(17):103-106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市场制度的逐步完善,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实行股权激励计划已成为众多公司一项重要的长期激励机制,同时股权激励对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管理层短视投资是指管理层为了追求当前利益而牺牲公司长远利益的行为,其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因此,对管理者实行股权激励计划能否抑制其短视投资的行为成为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先回顾短视投资行为、高管股权激励等相关理论,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文献提出假设,以40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采用Excel和Stata12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得出股权激励计划对管理者短视投资行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商》2015,(24):131-132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改善公司治理状况的激励方式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成为热议的焦点。学者们根据选择的样本和指标不同,大致可以得出三种结论:正相关、负相关和不相关。本文以2000-2013年间广东省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广东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公司财务绩效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前各上市公司所有者为提高公司绩效,增强竞争力并获取更多利润,一直致力于对公司高管人员的选拔和激励研究,而股权激励是目前很多企业普遍采用的一种激励方法。国内外很多学者长期以来从事对股权激励的研究,但未能达到一致的意见;尤其是在我国,股权激励制度尚不完善,对于这一问题尚无确切答案。基于此,本文以我国2012年~2015年实施股权激励制度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研究管理者持股比例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巍 《商业会计》2023,(11):111-114
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所有者、经营者及员工都可以借助于股权激励的手段平衡利益,切实有效地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文章运用生命周期理论,对上市公司H企业两期股权激励方案实施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进行划分,研究发现H企业以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为基础,发挥股权激励财务效应,能够提升股权激励效果。最后从长期经营绩效方面对H企业的股权激励方案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李爱芹 《现代商业》2014,(18):197-198
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我国民营企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若想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建立与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有着紧密关系的管理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就尤为必要。而股权激励则是目前在国内外企业中运用最广的一种激励政策。本文通过以H装饰产业集团的股权激励为案例,通过剖析企业经营所处的宏观环境和企业具体情况,为其创建一个完整的股权激励方案,制定一个将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有效结合的激励制度,使企业管理者与经应者的短期与长期利益与企业的经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地研究该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实施,为非上市民营企业提出一种既合法合理,又可切实可行、有别于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20.
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股权激励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整理。按照股权激励的相关机制,将这些研究划分至三个主要方面:首先,沿着利益趋同假说和壕沟效应假说两条主线,讨论了股权激励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其次,就股权激励与盈余管理、择时效应和投融资这3个热点视角,论述了股权激励对高层管理者行为决策的影响;最后,从大股东控制权和国有非国有控股等方面分析了股权激励中股东对管理者的约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