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17)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调结构、转方式的压力不断加大,民营银行迎来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黄金发展时期。一方面,民营银行的发展对改善金融业竞争生态,增加金融供给,缓解民营经济资金需求,增强经济活力和效率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民营银行在银行业中所占份额过小,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力有待观察,其本身存在和发展也面临内部和外部的双重困难。因此,深入研究民营银行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切合的解决方案,对民营银行的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沈飞  黄丽芬 《商场现代化》2006,(28):294-295
建立和发展民营银行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民营银行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民营银行发展中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其中股东道德风险体现得尤为突出。因此,只有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民营银行股东的道德风险才能确保民营银行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民营银行准入问题已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实现民营银行准入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实现民营银行准入的必要性.通过对民营银行准入的博弈分析,提出民营银行发展的路径选择.并建议政府应提供相应的制度供给,为民营银行发展提供更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4.
徐滇庆 《中国工商》2004,(2):120-122
制度设计针对的不是所谓“动机”.而是确立竞争规则.要通过制度设计来有效地建立高效率的、稳定的金融秩序,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营银行占绝对优势,他们能保持良好的金融秩序难道我们就做不到吗?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金融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是支持乡村振兴中的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金融体系逐渐得到完善,但存在农村金融体系与农村经营制度的不适应,金融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从金融服务的意义出发,从金融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探索当前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面临的困境,并结合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的四大功能,提出融合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的乡村振兴路径,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明确方向,提供有效、可行的方法路径.  相似文献   

6.
从制度供给角度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环境的压力下,提高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力势在必行。由于制度对经济和金融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制度供给不足和制度供给过剩都会降低经济和金融运行的效率,削弱竞争力。因此,不仅要从制度供给不足的角度,在混业经营、银行行业市场形成、债权人保护等方面完善制度。也要从制度供给过剩的角度,对阻碍银行业竞争力提升的现有制度给予终止甚至废除  相似文献   

7.
金融创新在供给侧改革中承载的责任与发展机遇,推进供给侧改革加快金融创新发展。要针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失衡、功能不全和"金融抑制",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其间要以优化金融领域的制度供给、制度结构为龙头,推动直接金融成长壮大、间接金融健全增效、金融产品多样化,构建对各类需求"无缝覆盖"的现代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开放,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与日俱增。设立民营银行,不仅可以促进银行业的良性竞争,加快国有银行的改革进程,也能更好地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民营银行在发展中不仅有机遇更存在诸多挑战。因此,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促进金融机制的改革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对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了发展民营银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从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即"金十条")提出"尝试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并于2014年3月公布第一批民营银行试点名单,民营银行的发展正式拉开序幕。随着2015年6月25日浙江网商银行的开业,国内首批5家民营银行在天津、上海、浙江、深圳完成开门营业的第一步画上了句点。面对现有银行业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民营银行也纷纷以  相似文献   

10.
苏甦  李梅娟 《北方经贸》2014,(6):167-168
设立民营银行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民营银行参与普惠金融的作用是:服务民营小微企业及农村金融;完善多元化、相互竞争的普惠金融体系;推动民间资本阳光化。  相似文献   

11.
赵然芬 《商场现代化》2009,(19):204-205
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是农村金融健康、有序、安全运行的制度保障,是农村金融企业公平、高效发展的机制保证,建设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对发展农村金融、建设农村经济社会事业意义非凡。现代意义上的农村金融制度是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民间金融和谐发展,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它包括5个方面的内涵:充足的金融供给、优化的金融生态、有序竞争的金融企业、完善的金融监管和有力的金融扶持政策,而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建设也正应该是从这5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民营银行是我国银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营银行也是完善和发展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一步。本文从分析我国的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剖析了我国民营银行发展中存在的发展弊端和技术瓶颈,阐述了限制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制度制约因素,并就银行监管制度改革的角度提出了从制度支持角度促进民营银行发展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3.
贾蕊 《中国市场》2013,(40):93-9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经历了四次重大的改革,变迁的基本特征是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这与农村经济体制自上而下的诱致型制度变迁不吻合。同时体系还存在着合作金融功能定位不明确、商业金融支农面临着风险与成本挑战等方面的问题,农村金融供给体系还存在着优化的空间。优化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的基本思路是构建"以小额信贷为基础,以政策性金融为保障,以商业性金融为支撑,以良好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为支持"的新型农村金融供给体系,即通过整合小额信贷资源来充分发挥小额信贷的基础作用;通过拓宽政策性金融支持范围来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保障作用;通过改善现有农村金融机构的支农功能来发挥商业性金融的支撑作用;通过着力改善农村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来发挥良好金融生态环境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发展民营银行是完善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现状,阐述阻碍我国民营银行发展的现存制度约束,并提出相应的外部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最后阶段,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防范我国民营银行的风险,能有效地规避风险给民营银行所造成的影响,稳定和促进区域金融发展。本文阐述了温州市民营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利率市场化下民营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并提出民营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民营银行市场准入,即有关民间资本投资设立商业银行的条件,是备受关注的金融改革核心议题之一。我国现行制度覆盖面过窄,且过于原则化,远不足以支持金融机构多元化的改革目标。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等研究方法,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准入制度,结合具体国情,在所有权结构、注册资本、业务范围、高级管理人员资格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民营银行市场准入立法的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9)
外资银行的注入成为了我国中资银行的一大竞争对手,他们的大举进入在我国金融市场中占有着绝对的竞争优势。对内允许国内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是打破目前外资银行金融垄断的一个有效方法之一,而这一方法也得到了许多金融专家的认可。发展民营银行不仅可以壮大我国中资银行的发展力量,还可以帮助我国金融体制找到需要改革的方向。目前,我国的民营银行还处在摸索的发展开端,所以,本文主要就是通过对民营银行的发展环境与方向进行剖析,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民营银行发展之路,为我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潘俊宁  张志恒 《商》2015,(2):172
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不成熟,民营银行发展缓慢。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频繁发生融资难的问题,出现许多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给我们国家的金融安全带来潜在的威胁,而进一步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成立民营银行对于解决我国实体经济发展中资金短缺以及促进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市场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国于2014年开展民营银行试点工作并以此来探寻如何发展民营银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金融业发展日趋稳健。2015年前3个月,重大金融改革举措频频推出——存款利率上浮空间扩大到1.3倍,民营银行发展“不设限额”,全国首个民营银行温州民商银行正式营业,《存款保险条例》公布并在5月1日起实施等,民营银行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大考验。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常态下民营银行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十三五"期间江苏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方面均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经济运行中仍存在工业生产回升基础不稳固、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短板"、新兴产业金融供给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风险和隐忧。因此,江苏要立足省情,强化供给侧制度创新,优化供给侧要素结构,重塑工业增长新动力;发展金融科技和互联网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因地制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