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冠疫情的影响,直播带货迎来发展高峰。在此背景下,本文探究后疫情时代下,淘宝直播用户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SOR理论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受产品的品质、消费者的购买经验、感知价值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消费信贷也迅速发展,消费信贷也是一种消费的支付形式从而推动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消费信贷已经越来越被个人消费者和企业所采用。本文从个体消费者出发,对消费信贷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适当的政策建议,从而为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健康发展提供决策性参考。  相似文献   

3.
传统消费信贷供给不足为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留存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近年来,各大网购平台相继推出了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使消费金融得以惠及更广泛的群体。文章将关注公众选择这类产品的影响因素,分析其破土和存续的必然性,从消费者反馈的角度审视其优劣,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路径。文章选定南京市这一电子商务发展较成熟、经济活动网络化程度较高的城市进行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回归得出产品设计与质量、感知风险和社会传统观念是影响公众选择的三个关键因素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平台化、批量化获客能力具有明显优势,在客户数据的挖掘、分析和运用能力上十分出众,使他们在业务推动、获客精准度和风险控制上大大提升了效率。 通过极致的业务流程体验,使大量基础客户对其金融产品厚爱有加,业务规模迅速扩张。 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业务呈现出新特点,面临着新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商业应该充分学些借鉴互联网金融发展理念对消费信贷业务进行重新审视,并且针对消费信贷业务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推动消费信贷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商》2015,(29)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将对人类金融模式产生根本影响本文从消费者参与互联网金融心理出发,结合行为经济学的心理账户,羊群效应,案例决策理论,损失规避等理论,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实际,研究了互联网金融模式下消费者行为各个阶段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研究对于我国消费信贷发展中制约因素的讨论,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些研究提出的消费信贷市场发展要适度的观点,本文研究了消费信贷的适度发展问题.本文首先确立了衡量消费信贷适度发展的准则,然后建立模型分析了消费信贷的适度规模,指出消费信贷适度规模的存在与否取决于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上收入水平的不同本文在这一框架下分析了可能导致消费信贷发展不足、影响消费者福利水平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7.
个体行为模型转换与消费者决策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宾斯在其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中研究影响个体行为的个体因素,从而提出个体行为模型。本文着力于在消费者行为学的视角下,对个体行为模型进行解读和转换,并利用解释结构模型的方法,对消费者行为学视角下的个体行为模型进行分析,从而找到影响个体决策行为的基本因素,指导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环境带给社区零售业冲击的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本文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零售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消费者行为特征与消费者行为模式,对社区零售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商》2015,(39)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行业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本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给传统金融带来的挑战,包括渠道服务和消费信贷,揭示了传统金融的机遇,最后,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下传统金融的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达 《商业研究》2018,(2):161-166
近年来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以支付为基础,逐渐衍生出征信、互联网小贷等金融功能,并积极参与到电商消费信贷发放环节。针对这种现象的产生,本文构建网购环境下第三方支付平台与网购消费者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通过求解博弈均衡刻画双方的策略演化过程,得出影响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展衍生价值的因素及其作用方式。最后,对衍生价值未来的演化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餐饮团购和在线预订、网上外卖等网上订餐市场的规模持续增长,消费者购买食物愈加方便和多元化。消费者的网上订餐意愿是购买行为的基础,可以用来预测其网上订餐行为。本文在分析国内的网上订餐市场现状的基础上,进行消费者订餐意愿的研究,提出了在互联网与传统餐饮结合的状况下,影响大学生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因素,并提出了大学生网上订餐意愿的影响因素综合模型。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购买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从金融企业的角度分析,随着市场需求的进一步扩大,金融企业开始构建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了很多的金融理财产品,通过这种方式扩大企业的运营范围,提升营业收入,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可靠的保证。本文针对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完善自身的理财产品,提升理财产品的市场认可度。通过加强金融理财产品使用因素的研究分析还能够最大限度满足消费者的理财需求,提升消费者的理财收益。  相似文献   

13.
正面口碑是市场营销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会在网络社区中交流分享正面口碑信息。本文对影响网络中消费者正面口碑信息行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建立了网络中消费者正面口碑信息行为影响因素假设模型,并利用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和分析,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的营销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商业的信贷市场造成了比较大的冲击。我国的消费信贷处于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改变,社会信贷产品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社会信贷的需求也在逐渐地增加。本文在分析互联网金融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我国消费信贷模式的冲击和影响。采用Granger因果分析方法分析了个人信贷增长率、个人消费水平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批互联网金融企业进军消费信贷市场,为用户提供分期购买商品、预借现金等服务,消费借贷行业搭乘互联网的东风得到了飞速发展。然而在互联网消费信贷兴盛的背后,其反映出的种种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以具有典型意义的高校学生校园网贷现状为切入点,探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信贷的适用进路:在客观全面认识现有风险的前提下,健全征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进行法律规制。而立足于金融、法律知识的风险教育引导无疑同样必不可缺。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产品用户采纳行为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玥  吴亮 《江苏商论》2015,(3):30-33,37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对现代金融产品产生深刻的影响。余额宝正是目前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代表,一经出现就受到众人的追捧。本文以余额宝为例,从行为科学的视角,按照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方程统计分析,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用户服务采纳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所感知到的产品的有用性及感知到的利得是余额宝推进的关键,同时消费者对余额宝采纳的风险因素以及社会影响因素也有所关注。  相似文献   

17.
左秀平 《电子商务》2017,(11):44-45
智能终端及移动技术促进了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的来临.本文分析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特点,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中的SOR理论,剖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网络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刺激因素以及消费者的感知价值,进一步分析其对网络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并从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自身等角度提出网络消费者感知价值的提升路径,为电商企业进行移动电子商务提供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蚂蚁花呗为例,探讨了消费金融创新对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影响。首先阐述了当前消费金融创新发展现状,了解到互联网时代下对于金融借贷行业的新需求,随后论述了新型消费金融特点,最后从三个方面着重讨论了消费金融创新对于消费者行为产生的影响,旨在推动我国消费金融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链条——消费金融将大学生群体视为业务拓展的又一蓝海。而互联网线上交易的便捷及电商购物基础下的数据支撑,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在舆论披露的诸多社会性问题面前,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的风险与问题逐渐显现。在创新与秩序的博弈之中,本文从大学生群体的金融主体属性出发,以寻求大学生消费信用需求满足和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是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信贷金融规制与引导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金融是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以数据为核心驱动,通过信息共享等方式,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种新型金融业态。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技术升级及消费理念的改变,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发展极其迅速。当前银行业对于消费信贷增长幅度不及同业的平均水平,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传统银行领域造成了较大冲击,使得大量互联网金融产品快速崛起,但是也由此带来了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参与主体不断增加和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这一现象,如何推动银行消费信贷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更好的发展,是值得思考的方向之一。本文将对比互联网金融以及银行消费信贷的各个方面,并提出银行消费信贷的未来发展方向与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