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印就业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与印度均面临着较为严峻的就业问题,受到经济发展阶段、人口状况与就业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印在就业总量与就业结构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及采取促进就业的措施有所不同.本文比较研究中印就业总量、就业结构以及促进就业措施的异同,提出了中国与印度可供选择的相互借鉴的扩大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具有促使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入D过分、通货膨胀波动、擅长点的选择与培育‘擅长方式转变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主要问题,处理后当,和以接化为发展的动力,处理不当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阻力人口与就业问题中国是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就业的压力很大。总的看,中国的就业问题解决得较好。1994年,中国(暂不包括港、澳、台)人口共计为11.985亿,每平方公里125人,为世界平均值(41人/平方公里)的3倍。当年就业人数为61470万人,就业率为51.3%。但就业的部门分布比较落后,农、林、牧、渔…  相似文献   

4.
李文懿 《中国经贸》2010,(12):66-66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增长,但是北京存在人口就业率不升反降的现象,就业压力日趋严重。通过对北京地区经济增长与人口就业问题的数量分析,得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由此得出要正确处理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问题,使得经济增长能有效的带动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5.
由于20世纪人口激增,21世纪初中国仍然承受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劳动力就业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然而人们不能再沿着传统体制的就业方式走下去,必须进行观念上和政策上的重大转变,使就业机制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中。建立劳动力市场和完善的就业培训制度是促进中国现阶段就业的基础措施,而防止农村劳动人口过早过多地拥入城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中国的城市经济也是刚刚开始起步,众多细节需调整的就业制度的改革还正在进行当中。  相似文献   

6.
莫荣 《科学决策》2007,(5):34-35
我国有13多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国家。我国的就业问题不同于发达国家,他们主要面临青年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也不同于其他转轨国家,他们主要面临转轨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和再就业问题还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他们主要面临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我国就业所面临的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相互交织的“三碰头”局面,就业问题之复杂是世界任何国家都未有过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许多城市面临的就业问题愈发严峻.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宜居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人口特征有了新的变化.一个城市的人口特征也会对城市的就业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天津市为背景,采用总和就业指标和就业矩阵的分析模型分析人口特征对天津市就业水平的影响与原因,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对改善天津市就业状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其他城市也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长子中 《北方经济》2010,(11):17-19
一、将农民工问题提到战略高度,成为统筹城乡的核心问题来解决 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部分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绕不过去又必须解决好的问题.中国农民的转移之路主要是农民工,农民工问题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农民工跨地区流动就业蕴含着深刻的体制变革因素,是推动改革和制度创新的重要力量.农民工的巨大浪潮冲破了劳动力市场的城乡界限、地域界限和部门界限,使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的机制成为现实,促进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促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促进了通过市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机制的形成,也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虽然中国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是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劳动力市场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城镇失业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就业结构矛盾依然存在,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现象严重.本文提出了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发展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和加强人力资源开发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从来都是各国着力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作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其就业问题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就业问题是我国的民生之本。然而,就业不仅有数量的要求,同时也有质量的要求。随着我国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就业领域浮出了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非正规就业人员的从业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丁一文 《天津经济》2014,(10):16-19
特大城市的人口问题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一个令人棘手的问题.近年来北京城市人口规模持续高位攀升,人口的过快增长形成了交通拥堵、就业紧张、住房困难、水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等城市问题.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出发,积极探索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引导和疏散人口,是首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未来,应通过产业发展和功能提升增强首都周边区域对人口吸引力,引导京津冀区域人口合理分布和有序流动,促进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陈慧娟 《江苏改革》2001,(12):48-50
我国是有一个人口大国,就业岗位供不应求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现象。尤其自1993年以来,由于城镇下岗职工激增,失业人口规模一直居高不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最突出的问题。今年第二季度末,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618.7万人,失业率为3.3%,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创造就业岗位、降低高失业率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通过发展非正规就业促进我国就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模式的转变是缓解就业矛盾、拓宽就业门路、增加就业岗位的一个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中,人口与就业会有较快增长.本文建立国家投资对区域经济的产出、就业、实际工资率和总供需的均衡模型,来研究人口与就业的增长机制,得出的结论是人口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都是在城市建设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稳步实现的,是由迁入人群对城市建设和个人发展机会的理性预期作出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14.
西方就业理论从18世纪人口与资源均衡发展的思想萌芽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至今,有古典经济学派人口均衡发展思想、新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发展经济学的就业理论、人力资本与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就业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就业理论、新自由主义的反古典经济学派就业理论等诸多经济学流派和就业理论体系。各学派深入探讨产生失业的原因,并形成各自颇具特色的就业理论。回顾和梳理西方就业理论的历史演变轨迹,对解决当前中国的就业问题,具有前瞻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视角看,第一产业制度变革为劳动人口向城市转移提供条件;对外开放和吸引外资促进了沿海制造业的崛起,各类开发区成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当前来看,三次产业就业占比相对接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容纳就业第一大产业;省级数据显示,城镇化率与就业的产业结构之间初步呈现现代经济特征.实现有就业的城镇化面临的挑战是,农业对劳动力转移的推力显露疲态,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比重偏高,制造业升级不足.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严重滞后,非正式就业是中国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大考验.有利条件是,中国经济创造就业的能力持续提升,城镇化发展对城市就业压力会相对减轻,服务业容纳就业人口的潜力巨大,实施了正确的发展战略.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状况总体是乐观的,中国城镇化就业面临的最重要挑战是非正式就业.  相似文献   

16.
“奥肯定律”在中国存在着失灵现象,即高的经济增长率同时伴随着高的失业率。在“奥肯定律失灵”背景下,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问题就更为突出。为了解决少数民族人口就业难问题,应发展教育,提高人口质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改变人口就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和经济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入世",是经济发展的重大转折点,将给各行各业带来空前的机遇和挑战,而"入世"后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失业人口将在短期内迅速增加.这将使中国人传统的就业观念和方式根本性地改变,从而打破现有的就业格局,使从业人员的流动加剧,进而引发新一轮跳槽热.  相似文献   

18.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就业渠道狭窄,收入不稳定.由于农业转移人口文化程度偏低,劳动技术水平低下,就业竞争力不强.同时,创业资本不足,大部分农业转移人口主要从事建筑装潢、货运安装、酒店餐饮服务、商场销售以及食品、服装加工等职业,2015年自主创业的人数不到20%.转移农民进城务工就业渠道窄,稳定就业困难.  相似文献   

19.
观点荟萃     
工业化不是中国必须要走的唯一道路经济增长跟就业创造慢慢开始偏离,我觉得这是中国经济最核心的问题。中国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不低,但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能力在下降。中国经济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劳动力人口规模特别大。目前金融危机、全球动荡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仅新增劳动力就是1000万。抵得上一些国家的总人口了。他们需要饭碗,需要就业。 中国要面对的不止是劳动增量的就业问题,同时还要面对劳动存量因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转岗的麻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