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说陶华碧的姓名,也许许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说起“老干妈风味豆豉”,说不知道的人就很少了。20世纪80年代初,陶华碧在贵阳市龙洞堡一个学校门口摆小摊卖凉粉、米豆腐。她没有文化,连名字都是儿子手把手教她写的。但她乐善好施,尽管自己生活充满艰辛,但常常接济附近学校的学生,因此,周围的人都亲切地叫她“老干妈”。  相似文献   

2.
方炎 《华糖商情》2001,(33):38-38
今年6月27日北京万客隆超市将“贵州老干妈”风味豆豉(贵阳南明公司生产)从其北京的两家超市柜台上撤下,换上了“湖南老干妈”风味豆豉(湖南华越公司生产)。据超市方面称,此举是在收到湖南老干妈的18万元宣传广告费、进场费后做出的。今年3月刚在北京打赢官司的贵州老干妈竟然被其死对头湖南老干妈撵下了超市柜台,尽管后是因为侵权而输了官司。  相似文献   

3.
在贵州提起“老干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国内及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超市里,均能觅到“老干妈”的影子。这个成立于1996年,由小学都没有毕业的陶华碧女士创办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在贵州检验检疫局的大力帮助下,通过13年的艰苦创业,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名牌企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有一句俗语:“四川人不怕辣,贵州人怕不辣,湖南人辣不怕”。提起辣椒制品,喜爱食辣的人都会想起贵州的“老干妈”,想起“老干妈”那辣而不烈、幽雅细腻的香味。近年来,“老干妈”凭借其独特的口味、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众口赞颂的口碑在众多的辣椒制品中一枝独秀,成为全国辣椒制品的代名词。而“老干妈”的生产企业——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  相似文献   

5.
<正> 使用知名品牌近似名称"老干妈"与"老干爹"对簿公堂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仅一个品牌,就遇到了许多麻烦事。"老干妈"在不断地"清理门户",可最近一段时间,"老干妈"又把眼光盯上了"老干爹"。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称,"老干爹"借助"老干妈"之名在市场上大肆行销,连系列产品的名称也和"老干妈"亦步亦趋。在各地市场和超市中,"老干爹"有意与"老干妈"摆放一处销售,特意制造"亲戚关系",其目的在于混淆品牌,误导消费者,以达到赚钱的目的。于是,"老干妈"正式在当地几家媒体刊载,"严正声明",指出该公司从未以任何形式委托其他企业生产"老  相似文献   

6.
《光彩》2012,(4):42-42
案例:自品牌推出以来,一直处于商标争夺战漩涡的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公司,又因商标问题向商评委宣战。2010年,贵阳老干妈针对"川南干妈"商标向商评委提出争议申请。2011年,商评委发文认为老干妈公司所提争议理由不能成立,对"川南干妈"商标予以维持。  相似文献   

7.
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时代,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老干妈”市场被行业内其他竞争者大幅抢占,“老干妈”亟待品牌形象的重塑。本文基于电通蜂窝模型,通过AHP问卷和满意度问卷的方式展开调研,围绕“老干妈”的核心价值,从品牌文化、价值观念、情感利益、功能利益、个性风格、识别系统六个角度分析“老干妈”的品牌形象。本文通过数据浅析“老干妈”在品牌形象传播中的薄弱点,并提出“老干妈”在目前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探讨针对“老干妈”的品牌形象重塑及传承创新策略,以期为其发展传承助力。  相似文献   

8.
痛打落水狗     
黄勇 《华糖商情》2001,(22):10-10
本以为老干妈风波已风平浪静,但不想因华越的抗法又横生了枝节。近日从朋友处阅得《华糖商情》上的一篇章《一声叹息》,内容是为“华越悲剧叫冤”。作的观点为:华越在盗用老干妈之名后,一来不生产劣质产品砸老干妈的牌子,二来为提升老干妈形象又花了几百万的广告费,华越败诉是因为它不懂得模仿的真谛。对作梁先生的论断,笔颇不以为然,而对贵阳老干妈穷追不舍、痛打落水狗的做法,笔击掌叫好。  相似文献   

9.
在辣酱方面是专家,在其他方面可能什么都不是,“老干妈”非常务实地看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张三保 《中国市场》2006,(12):56-58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辣椒调味品生产企业,“老干妈”多年来的成功毋庸置疑。但荣誉的背后一定潜伏着危机。当市场覆盖的单纯性增长已近极致。又靠什么去持续发展呢?老干妈的眼光真的该放长远些了。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许多酒民都注意到,贵州警察向公众通报:在系列侵犯知识产权系列案件中,受害者多集中在驰名品牌方面。如国酒茅台、老干妈风味食品、黄果树香烟等都是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其中,回收包装物成为制造假冒侵权产品的重要手段。于是,警方恳请消费者予以合作——当您打开茅台酒后,最好顺手把外包装盒子扯碎了。可别小瞧了这个动作——您只是顺手一撕,就可能给造假分子添了很大的“麻烦”。  相似文献   

12.
1997年8月,"贵阳南明老干妈风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陶华碧把公司的管理人员轮流派往广州、深圳和上海等开放城市,让他们去考察市场,到一些知名企业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派出去的管理人员陆续回来后,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学化管理的道路。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中国著名辣椒制品品牌创始人"老干妈"陶华碧表示:"‘老干妈’3年缴税8个亿,实现31亿元人民币的产值,带动两百万农民的致富,我还是按照我的知识来办事。"  相似文献   

13.
一声叹息     
梁剑 《华糖商情》2001,(21):9-9
最近媒体上有这样一则报道:华越老干妈不顾北京高院判决,继续侵权使用“老干妈”商标,正宗的贵阳老干妈因而要求法院对华越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对华越老干妈的境遇,不少人表示惋惜。湖南一位商家朋友来信说:“华越并不像其他仿冒造似那样,挂上羊头卖狗肉,纯粹以多捞些钱为目的,华越一直在像做自己的品牌那样呵护老干妈的成长,老干妈能有今天的威望,华越功不可没。华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辣椒调味品生产企业,“老干妈”多年来的成功毋庸置疑。但荣誉的背后一定潜伏着危机。当市场覆盖的单纯性增长已近极致,又靠什么去持续发展呢?老干妈的眼光真的该放长远些了。  相似文献   

15.
“干煸肉丝的成功绝对是一个奇迹,很多业内人士都很纳闷。”职业经理人吴初辉告诉笔者,去年大概三四月份,一种名为“干煸肉丝”的辣酱产品(品牌名为“边家”,是山东蒙阴小康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在济南开始开拓市场,市场便迅速打开。去年短短的一年时间,干煸肉丝的销售额估计达到1000万元,而且边家还逼着老干妈、黄飞鸿等品牌都推出了同样的“干煸肉丝”产品来应战。  相似文献   

16.
<正> 自去年5期6页《冰凉粉做得真独特谁吃谁叫好》刊发后,很多学员来此学习。天气渐暖,旺季已近,为便于大家今年及时学习该技术,认真介绍如下;一、凉粉技术易学销路好,加工不需机械设备。学习者只要有初中文化认真阅读资料多试做几次即可学会。一人操作一小时可加工冰凉粉100斤,特别是在无竞争的空白市场销路更好,利润更高。二、技术有改进:(1)用各地中药店有售的廉价中草药原料代替果汁,调配凉粉色彩、加工成本更低,凉粉更清凉可口,鲜嫩润滑,消暑解渴,产品销路好。(2)加工凉粉,可在特制的玻璃缸凉粉加工销售器内直接进行。销售时顾客从外面可看到凉粉的艳丽色彩,增强了顾客的购买欲望。(3)调制凉粉时加入台湾珍珠奶茶颗粒,凉粉感观度,风味均有显著提高。三、为了提高学技者的效益,凉粉子连包装邮寄费在内每斤只收6元(20斤起邮)。这样1斤凉粉子加工0.5斤,每份的凉粉8大杯,售每份1元,  相似文献   

17.
“当她看到我,一边喝着东西,一边开始带起耳机,自己听音乐,就不跟我讲话。”华友世纪副总裁吴锋第一次约见张靓颖,就极其真切的感受到,“凉粉团”和张本人对外界的抗拒。那正是张靓颖备受争议之时,“太多声音在他们旁边,后来知道他们其实是在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18.
“超女”热·“超女”代言热 2005年,是超级女声年。当天气由春转夏入秋,李宇春和她的玉米,周笔畅和她的笔迷,张靓颖和凉粉,何洁和盒饭在神州大地掀起了滔天热浪。虽有“莱卡我型我秀”、“梦想中国”与之对抗,但“超女”们借助湖南卫视和天娱公司的力量,以歌舞声震大地。在超乎寻常的狂热中,“超女”成为幸运女,这一年,是她们的幸运年。  相似文献   

19.
<正>《现代营销》刊载了记者2007年在北京展会上品尝"陈凉粉"的详情后,这一小吃立即引起了广大投资者的浓厚兴趣。陈凉粉的掌门人陈世华,是如何靠着2元钱一碗的小吃,创下百万身价?"陈凉粉"到底有哪些独特工艺?为了让意向投资者更了解"陈凉粉",我们将读  相似文献   

20.
去年7月,增城市供销合作社领办的派潭凉粉草专业合作社正式注册成立,共有社员118户,带动农民种植383户。今年上半年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单位。合作社着力于扩大种植和提高产值,按照“产前下定单,产中助管理,产后帮营销”的服务模式,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统一进行技术指导和施肥用药。今年合作社带动凉粉草种植近1万亩,共收获350万公斤。其中,收购入社社员凉粉草240万公斤,附近农民凉粉草110万公斤,共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526.76万元。凉粉草种植已经成为当地主要农业产业。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