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缓解气候变暖的关键措施之一,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新的发展方向。"碳金融"是伴随着低碳经济发展需要而诞生的新的金融形式,它将"节能减排"转化成可以交易的标的,在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和金融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利用金融天生的价格发现机制,通过市场行为有效地调节企业的经济行为,从而最终实现低碳发展的目标。碳金融的发展或将导致各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模式的变革。中国正处在从高能耗生产转向节约型社会的变革时期,政府需要利用碳金融这个工具,制定相关节能减排措施促使本国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方向转型。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如何利用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排角色不同和我国减排额度供应的优势,在能源金融发展博弈中占据主动,是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本文简要概述了国外碳金融发展历程及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碳金融的障碍,提出了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碳金融发展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炫 《天津经济》2010,(12):44-47
当前,碳金融已成为全球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并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新领域。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碳金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存在机制缺失、风险规避能力不强等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碳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归纳总结国外部分国家发展碳金融的经验,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操作模式与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构建碳金融发展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碳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原有碳金融应用乡村振兴实践模式,提出新时代下碳金融赋能乡村的“三核”驱动模式:“PPP+乡村”合作模式、乡村碳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碳中和新乡村”模式。基于上述模式,从乡村、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提出碳金融赋能乡村的高质量对策:提高各主体机构协同能力、优化碳金融创新产品,强化数字科技赋能碳金融、加快数字基础建设新型碳乡村,加强碳金融人才武装、致力培养高端碳金融人才。通过提高碳金融实际应用转化协同赋能乡村振兴效率,有利于乡村为碳金融创新转化提供良好的硬件基础和软环境,进而引领乡村碳金融发展,进一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碳金融已成为全球抢占未来低碳经济制高点的关键,并成为全球金融机构竞争新领域。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碳金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同时存在机制缺失、风险规避能力不强等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在碳金融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文归纳总结国外部分国家发展碳金融的经验,对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操作模式与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提出我国构建碳金融发展体系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瑞红 《天津经济》2010,(5):41-42,52
碳金融是基于碳交易而产生,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作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资源国,如何利用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减排角色不同和我国减排额度供应优势,在能源金融发展博弈中占据主动,是我国政府、金融机构及企业共同面对的挑战。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发展碳金融的障碍,提出了我国发展碳金融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实践催生了低碳经济的理念和发展模式。碳金融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备受瞩目,它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经济手段。文章从中国碳金融的发展背景、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应该如何发展碳金融,走中国特色的碳金融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8.
碳金融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金融体系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分析我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碳金融的发展前景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构建滨海新区以CDM为基础的碳金融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金融是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金融模式,目前在西方国家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通过CDM机制参与全球碳交易市场。本文在对CDM作详细介绍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滨海新区的金融区位优势,深入探讨如何在滨海新区构建以CDM为基础的碳金融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0.
碳金融发展前景广阔,已经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尽管我国是原始CDM市场中最大的卖家,但处于全球碳金融产业链的最底端,并不具备话语权.文章通过分析国外银行业参与碳金融的实践,结合中国银行业参与碳金融的现状,从碳交易平台及交易制度建设、多样化碳基金的设立、碳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业务领域拓宽、碳金融中介服务功能的完善、碳金融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及风险控制等方面探讨了中国银行业碳金融业务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碳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广州发展碳金融有着重大意义并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研究了广州发展碳金融的有利及约束条件,并分析了广州发展碳金融的目标定位、市场体系的实施内容及碳金融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提出广州应尽快建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充分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完善碳金融市场体系,积极应对广东省二氧化碳总量控制的实施,加强交流合作,学习国内外碳金融先进经验,培养低碳龙头企业、促进碳金融企业集群发展等措施来完善广州碳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12.
姚珉  张晖 《改革与战略》2012,28(8):119-123
文章从国外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状况入手,对国外银行在碳金融方面的业务开展类型进行了全面归纳和分析,并将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发展状况与之对比,对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碳金融产品作了全面梳理,从而发现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由此提出了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面对越来越严厉的监管措施,在失去了银信合作和房地产信托原有两大业务的强力支撑后,信托公司正在寻求新的发展方向。碳金融领域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随着世界碳金融市场规模日增以及国内碳金融市场的建立,作为这一市场上重要的微观主体,信托公司会因其独特的优势,在碳金融领域拥有巨大的创新余地和利润空间。本文在对我国碳金融市场现状进行描述的前提下,分析了信托公司介入这一领域的独特优势,并提出了它服务于碳金融的基本路径,以促进我国碳金融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虹  亚琨 《天津经济》2012,(8):26-29
伴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的地位日益重要,碳金融逐渐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而作为碳金融市场主体的商业银行,在碳金融的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分析国内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存在的关键问题和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长松 《山东经济》2011,27(3):101-106
2005年以来,碳金融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发展碳金融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前,中国碳金融发展层次低,交易配套体系不完善,导致“碳资产”被“贱卖”,亟需提升我国碳金融的发展水平。本文总结了国际碳金融的发展经验,比较分析主要的国际碳交易体系,归纳出国外碳金融的创新主体、演化路径及发展经验,深入分析了中国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最后讨论了中国碳金融发展的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低碳经济与碳金融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随着低碳经济的迅速兴起,与之相关的碳金融也得到迅速发展.低碳经济给金融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我国的碳金融处于起步阶段,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自身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市场建设,完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为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17.
武峰鹏 《理论观察》2010,(3):140-141
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均把目光投向了低碳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点。碳交易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碳全融”已是大势所趋。本文在分析“碳金融”发展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析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碳金融市场为全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提供了重要的市场支持,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前景广阔。文章简要介绍碳金融产生的背景及国内碳金融发展现状,分析制约因素,并提出我国碳金融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碳金融市场分析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金融市场蕴藏巨大商机且发展前景广阔.目前虽然国际与国内的碳金融市场发展都不完善,但国际碳金融市场发展迅猛,欧、美、日已逐渐主导国际市场,而国内碳金融市场发展却很缓慢,对碳金融研究甚少.我国企业、政府都应尽快充分认识碳金融市场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完善国内市场,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0.
科技金融作为财政科技投入的新型模式,改变了以往以直接拨款为主的财政科技投入模式中存在的投入总额小、效率低的弊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杠杆作用,有效引导企业、社会投入,更好地满足高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发展科技金融这一创新模式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效益评价考核机制,构建信息披露与共享平台;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提高广西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