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翀 《中国物价》2011,(10):40-43
本文从产权理论出发寻找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内在动力,指出,仅依靠剩余索取权激励不能解决国有企业过度投资问题,剩余控制权收益可以作为剩余索取权收益的有效补充激励约束国有企业管理者,削弱国有企业过度投资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有利于激励其更好地为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从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的逻辑、委托——代理理论以及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殊性等方面分析了经营者分享剩余索取权的理由,并认为经理股票期权是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黄益新 《北方经贸》2001,(10):83-85
在涉及两种以上财产的企业联合生产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两种不同的剩余控制权。因此,研究企业的所有权问题应该同时考虑人力资本的实际剩余索取权和自然剩余索取权。富有效率的企业所有权安排需要兼顾这两种权利并且有针对性地运用监督和激励手段。  相似文献   

4.
按照企业理论的观点 ,企业所有权的基本框架是将剩余控制权安排给经营者 ,将剩余索取权安排给所有者和经营者分享。但经营者滥用控制权 ,致使回报激励扭曲现象难以避免。通过对控制权回报激励相关理论的阐述 ,探讨中国国有企业控制权回报激励扭曲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回报激励扭曲之问题途径  相似文献   

5.
企业家价值体现与剩余索取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岚  唐炎华 《商业研究》2004,(22):45-47
企业家人力资本具有产权特性,在企业价值创造、市场价值提升和风险承担等方面具有与物质资本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家理应参与企业剩余分配。EVA奖金计划是企业家实现人力资本剩余索取权的重要途径,从而促使出资人和企业家之间的目标一致和激励相容。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经理人剩余控制权收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剩余控制权是企业的重要决策权。在现代股份制条件下,企业剩余控制权发生了从所有者向经理人手中的转移,经理由此获得了相应的控制权收益。特别是国有企业中的剩余所有权与剩余控制权极不对称的组合,经理人积极地使自己的控制权收益最大化。因此,我国国有企业应重新建立起剩余控制权与索取权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的作用日益加强,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部分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是大势所趋。提出了人力资本在不同企业类型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标 《财贸研究》2003,14(3):86-89
本文通过比较中西方国有股权形成动机,围绕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剖析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国家必须拥有剩余控制权;同时,剩余控制权必须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产权结构、企业契约和治理结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指出,产权是一系列权利的集合体,可分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两项。产权结构不仅便于明确各产权主体间的责、权、利关系,也是企业成为市场主体与企业契约有效达成的前提条件。企业契约对产权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治理结构赖以产生的条件,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配置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产权结构的变化制约着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变迁,也制约着公司治理模式和治理绩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需要若干机制共同作用,才能满足公司治理的全部需求,保证公司治理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0.
经营者人力资本与企业所有权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冬梅 《商业研究》2006,24(17):72-74
经营者人力资本的特性影响企业所有权安排,将企业所有权安排给经营者是企业本质的要求,最优的企业所有权安排具体化为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对称性安排,所以经营者享有剩余索取权优化了企业所有权安排,体现了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的环境和发展历程造就了企业独特的一元化产权结构。联合产权制度是较完善的产权制度。因此,民营企业必须改革现存的产权结构,形成以人力资本产权主导或以劳动产权为主导的联合产权制度。人力资本拥有民营企业剩余索取权,在民营企业发展成熟阶段,劳动联合体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国企治理结构的有效性直接影响企业的绩效.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配置是国企治理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国企的剩余控制权由管理层获得,导致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通过控制权的适度分享与剩余索取权向人力资本所有者适度配置,有利于优化国企治理结构,解决国企内部人控制问题,提高国企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田晓晖 《商场现代化》2008,(17):326-328
建设优秀的企业家团队并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对于我国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合作社必须具有能够给予企业家才能合理定价的激励机制。合作社基本制度"一人一票"、"按交易量返还利润"不能有效地激励合作社带头人发挥其企业家才能。本文指出,在合作社制度研究发展以及新合作社法颁布的前提下,结合我国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合作社可以探索出一套有效的企业家激励机制:一要保证企业家获得一定比例的剩余索取权;其次要通过政合分开、控制权资本化使合作社带头人获得稳定、长期的控制权。  相似文献   

14.
会计信息产权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学视角审视会计信息产权,决定会计信息质量和企业价值产出及分配的是一组权利束,包括供给控制权和需求索取权。让企业内部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与人力资本所有者分享会计信息产权,才能有效激励和监督相关利益主体,优化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杨海英 《商场现代化》2010,(21):112-112
剩余控制权要求相应剩余所取权,人力资本风险要求企业剩余补偿。这两点决定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通过年薪制、股权激励、精神激励设计收入形式多元化的经营者报酬结构;通过改良现有会计等式、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设计薪酬结构可以有效实现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企业契约理论的不完备性为基础,在了解企业所有权安排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后,讨论了企业剩余索取权分配的七种模式,重点探讨了经营者的剩余索取权分配,并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剩余索取权分配方面的一个理论框架,以期能加强企业在剩余索取权分配方面的认识,提高公司治理效率,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一、公司治理中内部审计产生的背景 所谓公司治理也叫“法人治理”,从广义上讲包括四个方面:1.公司治理的本质是一种关系合同,是以合约方式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2.公司治理的功能是配置权、责、利,特别是对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配置。3.公司治理的起因是产权分离。  相似文献   

18.
聂军 《现代商贸工业》2008,(13):162-163
在现代经济中,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逐渐体现出"稀缺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互动博弈,导致了企业治理结构创新的不同范式。而剩余索取权是企业所有权的一部分,普遍认为公司治理在本质上表现为一个企业的所有权分享安排问题。那么剩余索取权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实际上就是人力资本是否应享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怎样分享的问题。在分析国有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的现状基础上,探讨了在不同企业形式下,人力资本分享剩余索取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国企改革的超产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黎 《商业时代》2005,(9):18-18,15
产权论与超产权论的争论焦点在于谁才是改善我国公司治理的根本道路。产权不清,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不对称是造成国企无效治理的主要原因。产权改革应是国企下一步改革主要方向和必然归宿。超产权论是产权论的重要补充,且以产权改革为前提方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伟  陆桂琴 《江苏商论》2004,(11):126-128
造成我国上市公司上市后业绩不佳的原因有很多,治理效率低下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导致我国目前公司治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并不是股权过分集中或者股权分割,而是因为上市公司剩余索取权与剩余控制权未能很好的匹配。同时提出要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效率必须进行产权改革并完善相关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的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