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劳务合同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以提供劳务为内容而签订的协议。劳动合同则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两者的法律性质不同。劳务合同是确立民事、经济关系的依据,属于民法、经济法的范畴。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关系的依据,属于劳动法的范畴。②合同主体不同。劳务合同签订后,合同主体仍旧是平等的、独立的,是以自己的名义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劳动合同签订后,劳动者便成为用人单位的一员,具有从属性、行政管理性。因履行劳务合同发生的争议可以申请仲裁或直接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2.
劳动法与民法有着相同的经济基础.劳动法是民法在法律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在对劳动关系的调整上,劳动法对民法的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进行了校正,并确立了相应的保护制度,为在劳资关系中处于不平等地位的劳动者,提供了平等的保护,实现了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法律关系是一种基于合同约定而产生的债权法律关系,是债权法律关系中的合伙合同关系,该合伙合同关系有其特殊性,可视为一种新型的合伙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4.
事实劳动关系效力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容合法但欠缺书面形式的劳动关系应当是有效的,因为合同形式只起到证据效力而不影响合同法律效力.这种认识,充分关照劳动者的弱势地位,符合劳动法的维权本质,且与劳动法的公法性质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5.
同工同酬是体现平等劳动权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同工同酬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并且有一些与事业单位或国家机关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依据新劳动合同法向用人单位提出同工同酬的要求,认为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的"同工同酬"原则,就是在同一岗位工作就应拿同样的劳动报酬,这是对同工同酬法律原则立法依据的理解与适用认识上存在偏差.  相似文献   

6.
当前围绕劳动合同立法,引发了关于劳动关系的诸多争论,根本原因在于对劳动关系与劳动法律关系认识的混乱和偏差。劳动关系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产条件,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其建立和维持首先是建立在劳资双方的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理性基础上。而劳动法律关系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家的意志性,是对原有劳动关系的一种强力矫正和平衡。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法并没有对劳动关系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加上现实生活中人事关系、劳务关系、雇佣关系等社会关系与劳动关系的相似性,使得相关法律的适用更加混乱.这就极有必要对劳动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做出探讨,从而给具体的法律适用实践提供理论上的助力.  相似文献   

8.
一、保险与保险法律关系 《保险法》中所称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  相似文献   

9.
1、业主与物管不是“主仆”关系业主与物管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契约关系。在民法中,他们是经济民事关系;在合同法中,他们是委托和被委托关系;在劳动法中,他们是等价交换关系;他们之间的一切行为均以合同契约中明确的双方权利义务为法律依据,因而不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不是管与不管的关系,合同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2、业主与物管不是“冤家对头”业主不是花钱买“冤家”、买“对头”,而是花钱买服务,买享受;如果业  相似文献   

10.
聘用制是用人单位和受聘人员之间以约定的方式确立双方的关系和权利、义务的劳动制度,较适用于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国家建立的与国家公务员制度和劳动合同制度并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较普遍采用的用人形式。聘用制的最大特点是契约化和法制化,强调保障双方的合法权利和符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的客观要求。本文根据2002年7月国办转发的《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分析聘用合同的概念、特点和分类,同时通过与《劳动法》的比较评析该意见。  相似文献   

11.
完善的劳动合同专门立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条件之一。地论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看,还是从经营者以及劳动者的角度来分析,调整劳动关系的劳动合同法是《劳动法》顺利实施的保证,是保障企业正常经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以及维护劳动与经营秩序的最有力保证。在实行市场经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今天,在《劳动法》实施数年之后,制定单独的《劳动合同法》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事实劳动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所以将劳动合同规定为要式的、书面的合同 ,意在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同意识 ,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尽管如此 ,现实生活中 ,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 ,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隐患 ,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极为不利 ,而且还严重干扰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明确阐述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全面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影响及产生事实劳动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存在着不规范的多重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规范用工的同时,应考虑修改《劳动法》,承认多重劳动关系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工会是劳动关系的产物,更是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团体,为劳动争议当事人职工一方提供法律依据,也是中国工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契约在劳动法领域中的应用涵盖了劳动合同双方订立的过程、劳动合同的形式及具体内容的确立、对于有效期限的规定、合同变更及解除的条件和劳动纠纷或争议等问题的解决等众多领域。由于契约原则在劳动法中存在着使用过度或者是缺位的问题,为此,要求我们必须严格正确的处理好契约自由与国家强制之间的关系,以便能够更好的平衡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利益关系的目的。本篇文章主要就劳动法的起源和我国国家政府等机关对劳动法中的契约自由的干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颁布实施,从法律上使劳动关系和劳动工作适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行,从此,我国的劳动关系的调整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全面推进了劳动制度的改革。从总体看,应该说,近年来,我国《劳动法》是得到了比较好的遵守和执行的,特别是在公有制经济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劳动法》得到了更全面的遵守和执行但是,也必须看到,我国《劳动法》在适应范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之所以将劳动合同规定为要式的、书面的合同,意在强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同意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尽管如此,现实生活中,事实劳动关系大量存在,不仅给用人单位带来极大的隐患,对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极为不利,而且还严重干扰了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明确阐述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全面分析事实劳动关系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影响及产生事实劳动关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无效劳动合同由于不具备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 ,因而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动法存在的缺陷日益凸显,尤其是其中有关无效劳动合同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导致实践中因劳动合同无效引发了大量劳动纠纷,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制度功能和立法目的.如何完善我国的无效劳动合同制度,已成为劳动立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穆大伟 《大众商务》2010,(10):260-260
无效劳动合同由于不具备劳动合同的有效要件,而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因而直接关系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劳动法存在的缺陷日益凸显,尤其是其中有关无效劳动合同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导致实践中因劳动合同无效引发了大量劳动纠纷,无法实现其应有的制度功能和立法目的。如何完善我国的无效劳动合同制度,已成为劳动立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平等自愿协商的基础上,规定双方责权利和协调双方关系的法律依据。随着《劳动法》的正式施行,劳动合同将普遍订立和履行。如何使所订劳动合同合法,这是施行劳动法,正确履行劳动合同的前提。本文试就劳动合同所涉及的主体、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一、关于主体的合法性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在劳动合同关系中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相应义务者。根据《劳动法》第二条的规定,劳动合同的主体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即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