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预算法中设置了专项支出、动支预备费和进行预算调整三个渐进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在应对突发事件中,预算法兼具"授权"与"限权"的功能."授权"体现在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筹集财政资金时具有充分的自由裁量权,而"限权"则指的是预算法通过机制启动、规模和监督的规则设计规范权力的行使.在应对"新冠疫情"的预算法实践中,三大机制发挥了保障财政资金的作用,也暴露地方政府缺乏足额计提和有效利用预备费的动力,以及预算调整的信息公开不够、预算调整偏离度过高等问题.由此,预算法应通过规则的优化提升预备费使用效率,并规范预算调整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共预算治理作为财政资源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则构成了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因此,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转型,首先需要建立现代的公共预算治理.应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转型背景,需要选择新的公共预算治理改革策略,即坚持在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双轮驱动中发挥人大的主导作用,从预算透明、问责、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四个维度坚持协同推进,以此更好地发挥公共预算在国家治理转型中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虽然是因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而被提出,具有应急之需的特征,但绝非权宜之计,由于其符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内在要求,正在成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加快财政数字化转型的崭新契机和重要动力.本文在总结回顾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实施进展的基础上,对财政资金直达机制进行多维度、全方位的理论分析和思考,提出优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的发展路径和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美国各州预算稳定基金的启示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算稳定基金是一种反周期的财政工具。从国际上看,预算稳定基金以其特有的功能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应对经济波动和不确定性的重要财政工具之一。截至2000年,美国各州几乎都建立了预算稳定基金。因此,系统考察国外尤其是美国各州预算稳定基金的理财理念、应急功能、制度安排中的公式机制和政府相机抉择机制对我国建立预算稳定基金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的日益推进,信息系统已成为很多行业、部门和企业赖以生存、竞争和发展的基础。银行、电力、铁路、民航、证券、保险、海关、税务等信息系统已逐渐成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这些信息系统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信息化全局。其安全事件对整个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后果越来越严重。国内外一系列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表明,如果没有一定的应急响应能力.这些突发事件将给我们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灾难备份是应对紧急事件、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预算平衡面临收入预期性与支出刚性、部门利益与中期财政规划、中央与地方财政分权,以及收入结构异化等制度困境,危及财政的可持续性。预算审核的重点转向支出和政策拓展,并不意味着对预算平衡的替代,财政可持续目标重构了预算平衡的定义,跨年度预算平衡契合了预算的国家治理地位,具有财政可持续的控制功能和绩效管理功能。立足于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预算平衡的重点将是跨年度的预算平衡、财政资源的动态监控和绩效管理的收支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浅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县市财政的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势汹汹的“禽流感”、生灵涂炭的印度洋海啸、密云踩踏案、四川“人-猪链球菌感染”、重庆开县井喷、美国“9·11”、英国地铁爆炸案以及“非典”等一系列事件,使人们熟悉了一个词语——“突发公共事件”。本文从突发公共事件的涵义,引出财政在应急体系中的资源效用和职能运用,概括了财政在应急体系中的重要职责,阐述了县市财政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快速拨款原则和一般程序,以期加强财政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预算稳定基金是政府预算政策和经济政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俄罗斯预算稳定机制的重要工具.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本就脆弱的俄罗斯财政经济带来沉重打击.2020年,俄罗斯经济大幅下滑,失业率连创新高,全年财政赤字规模为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2倍.在此期间,俄罗斯预算稳定基金为抗疫反危机计划提供了关键支撑.在疫情蔓延全球、世界经济全面下行的情况下,俄罗斯稳定基金弥补了因油价下跌造成的财政资金短缺,及时为经济部门注入资金,有效发挥了平抑经济波动、保障国家预算平衡的积极作用.对于我国来说,俄罗斯预算稳定机制在应对突发危机、确保财政可持续方面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财政民主是实现政治民主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财政民主是防止腐败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但现行的财政权限是行政主导模式,财权过于集中于政府;预算缺乏相应的民主博弈机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配置问题尚未纳入宪法范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尚未建立。实现财政民主应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实现预算法治化,完善人大对预算审批和监督制度;增强国家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民主分权;强化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0.
财政民主是实现政治民主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财政民主是防止腐败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但现行的财政权限是行政主导模式,财权过于集中于政府;预算缺乏相应的民主博弈机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权力配置问题尚未纳入宪法范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尚未建立。实现财政民主应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实现预算法治化,完善人大对预算审批和监督制度;增强国家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实现中央和地方财政民主分权;强化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1.
面对市场经济体制自发形成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公共财政作为国家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主渠道,应主要以社会发展为目标,从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间关系、改革现行税收制度入手,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市场竞争创造和谐的外部环境和缓冲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构筑公共财政体制的背景下,我国地方政府却缩小了公共财政在公共服务支出的比例。而完善财政分权制度改革,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适当地延长地方官员任期,以及寻找"一人政府"行政体制与中央集权的平衡,则成为了扩大公共财政在公共服务支出比例的制度性保障。  相似文献   

13.
论公共财政体系优化与我国政府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本质上说政府对危机的管理是提供公共物品,而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外在表现就是成本由财政支付.从宏观角度来看,构建危机管理的公共财政支撑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健全公共财政危机管理观念;二是完善公共财政危机管理机制;三是加大公共财政对危机管理的投入;四是构建公共财政危机管理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管理认识层面分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而从实践层面分析,确立为纳税人服务的服务行政理念、培育公职人员对公共权力的公共信仰、加快从投资型财政体制向公共财政体制的转变、建立公共服务取向的政府业绩考核体系无疑是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点和难点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公共财政是建立在“公共产品”和“市场失灵”理论基础上的一种财政体制。公共财政框架下公共产品的层次性决定了分税制财政的必要性。规范的分税制应该在科学界定各级政府事权的基础上配置相应的税权。  相似文献   

16.
美欧等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的国家陷入金融危机,已经影响财政可持续性。以此为鉴,我国应依法编制预算,从源头保证财政可持续性。本文从合理控制财政赤字和债务规模,控制财政风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财政监督并不断深化改革,有效控制财政或有负债等方面探讨了保证财政可持续性的相关措施,以期为国家财政发挥各项功能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是公共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其身后具有深刻的公共经济学理论背景,深入分析政府预算绩效管理与其公共经济学理论基础间的逻辑关系,必将对我国开展政府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公共财政是基于正当性原因对纳税人私有财产权的“剥夺”,是纳税人的一种权力“让渡”,公共财政收支要符合“公共利益”的需求。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体现为宪政价值的内化,以及宪法对纳税人监督权的确认和对政府权力的约束。我国宪政保障是公共财政监督制度的核心内容,现行宪法已经从法治环境、权力约束与监督、纳税人权利保护等方面为公共财政监督制度提供了充实的保障,但囿于理念与运行机制的脱节,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完政保障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应巩固公共财政宪政价值,分层次完善宪法保障公共财政监督的内容,多元化公共财政监督宪法保障的方式,不断强化我国公共财政监督的宪政保障力度。  相似文献   

19.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一直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诸多因素的推动形成了"土地财政"模式。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199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与当前财税体制的关系加以实证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成反比的结论。短期看应该规范土地财政收入的收支、加强监管;长期看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彻底扭转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构建地方政府稳健的"税收财政"模式,根本转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20.
南京十年,即1927~1937年,农民的税费负担迅猛增长,但农村公共事业发展踌躇不前,形成二元背离,"农村公共财政陷阱"形成。其主要问题是效率与公平原则遭受破坏,表现为吃饭财政、城乡失衡、贪腐横行。避免农村公共财政陷阱的当代启示是,加强制度建设,转变基层政权职能、完善地方财政分权体制、走财政法制化民主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