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全国股票交易所(National Stock Exchange,NSX)的前身是辛辛那提股票交易所,全部电子化交易已经使其成为美国拥有第三大交易量的股票交易所,是美国NASDAQ、NYSE和AMEX上市股票成本最低的交易场所,正在逐渐从一家地方性交易所发展成为全国性交易所。  相似文献   

2.
美国波士顿股票交易所是美国历史上第三家股票交易所,是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投资管理中心,是美国成长最快的股票交易所,对推动波士顿地区和整个美国的金融与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美国纽交所群岛交易所(NYSE Archipelago Exchange,简称NYSE Arca)于2001年12月经美国证监会(SEC)批;隹设立。目前在纽交所群岛交易所上市的股票有206支,可以交易8000多种证券,包括NYSE、NASDAQ、AMEX、ETF和其他交易所挂牌上市的股票。  相似文献   

4.
美国股票交易所《American Stock Exchange,简称AMEX)是美国唯一一家交易所有种类的股票、期权、ETFs、HOLDRs和结构化产品的股票交易所。作为ETFs的创始人,AMEX一直是全球ETFs交易中心,同时还是美国最大的期权交易所之一。AMEX的市场定位在于,成为中小公司股票上市的主要场所:并在ETFs上市方面继续处于领先地位,努力成为美国第一的期权交易所。  相似文献   

5.
一、芝加哥股票交易所发展史回顾 1864年至1882年间,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带动下,美国芝加哥市的炼钢业和制造业飞速发展,很多大企业在发展中迫切需要资金。股票经纪商在芝加哥市应运而生,他们向公众筹集资金为工业发展解决资金瓶颈,并从中获利。  相似文献   

6.
美国国际证券交易所(InternationalSecurities Exchange,ISE)成立于2000年5月,是美国第一家全电子化交易的期权交易所,也是美国单只股票期权交易量最大的期权交易所.它是一家仅有6年历史的电子交易市场,现今处理着美国约30%的期权交易.  相似文献   

7.
美国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CBOE)由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hicago Board of Trade,CBOT)的会员于1973年创建,是世界第一家期权交易所.发展至今,期权产品不断丰富,目前共有1780多种股票期权,56种指数期权,61种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ETF)期权和4种利率期权,是世界上最大期权交易所.2006年10月,日均交易量约290万手,与2005年同期相比增长22%.  相似文献   

8.
企业融资需要资本市场。完善的资本市场包括全国性和地方性市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以及从事金融衍生物的期货市场。以美国为例,其全国性的市场包括:纽约股票交易所、美国股票交易所、NASDAQ、OTCBB和芝加哥期货市场,而地方性的代表有:费城股票交易所、波士顿股票交易所和太平洋股票交易所。在美国的全国性股票市场中,根据上市门槛的不同,形成多层次面向不同规模企业的市场结构,其中纽约股票交易所和NASDAQ全国市场面向大型企业;美国股票交易所和NASDAQ小型市场针对中型企业;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则是OTCBB以及粉红单板快。在美国除了我们所熟识的公募市场,背后还有很多分布在各地进行私募交易的并购市场,非  相似文献   

9.
李刚 《特区经济》2012,(10):103-105
本文探讨了四个不同地域(美国、英国、日本和中国)的资本市场在金融危机时期,其代表性的蓝筹股在除息日的价格波动行为。实证结果发现:在除息日,对于纽约和上海交易所,股票价格的下跌量等同于红利数额并且没有证据表明超额收益和短期交易的存在;对于东京交易所,股价下跌少于股息量,恰恰相反,伦敦交易所的股票下跌量超过股息额,这表明上述两个交易所的股票在除息日前后存在着异常收益和短期套利交易行为。  相似文献   

10.
证券市场是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4月由分散和独立的四家交易所合并为香港联合交易所后,上市股票、恒生指数期货和各种投资基金交易旺盛。60年代后,香港证券市场发展迅速,过程大致如下: 1.1969—1973年由于外资流入股市、经济好转和公司利润高等原因,股票交易呈现繁荣景象。在此期间香港从一家股票交易所发展成4家交易所同时营业,物业、纺织、银行、航运等企业股票纷纷上市。  相似文献   

11.
《东方经济》2002,(6):69-69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主选地有: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和香港地区。企业计划海外上市首先要选择上市地,考虑因素有:1、交易所的上市条件;2、交易所已上市股票的市场表现;3、券商(投资银行)对各交易所追踪研究程度;4、募集资金;5、上市所需时间;6、上市成本比较;7、交易所的国际声誉;8、再次融资条件;9、国家政策倾向。  相似文献   

12.
开设本土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秩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目前全球机构投资者及个人对中国内地股票相关产品的兴趣与日俱增,世界金融界对中国股市给予了更多的关注。香港交易所于2003年12月8日推出了H股指数期货,这是港交所继红筹股指数期货、MSCI中国自由指数期货之后又一关于中国大陆股票的指数期货。2004年10月,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正式推出中国股指期货,目前新加坡交易所正在紧密锣鼓地计划推出中国A股股票指数期货。新加坡交易所的一位高层人士最近表示,上市中国股指期货“是新加坡交易所为抵消欧洲美元期货交易量下滑而采取的争取亚太地区衍…  相似文献   

13.
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具有215年的历史,是美国和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组织最健全,设备最完善,管理最严密、对世界经济有着重大影响的证券交易所.  相似文献   

14.
小常识     
股市之最世界上最早的证券交易所于1531年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诞生,这是现代证券交易所的前身。世界上第一家股票交易所于1604年由荷兰商人在阿姆斯特丹创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有组织的股票交易所。世界单股面值最高的股票,当属1976年在瑞士发行的罗彻公司股票,每股面值高达38486美元。1898年,清政府发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张股票——昭信股票。1891年由外国资本在上海创设的"西商  相似文献   

15.
交易所交易基金的交易机制及运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一、ETF市场的迅速发展 虽然ETF出现的时间不到10年,但ETF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最早的ETF(名称为TIPS)于1989年在加拿大的多伦多交易所上市,并且其投资组合跟踪该交易所的35家最大的上市公司的股票。1993年,美国证交所推出标准普尔存托凭证(SPDR),跟踪S&P500指数,首次引入ETF。自其出现以来,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的ETF的总资产和交易额每年均保持了成倍增长的速度。  相似文献   

16.
《证券法》之前的私募发行 虽然早在殖民地时期,公司组织就开始在美国出现,但其中却鲜有工业企业。在1800年之前存在的335家营利性公司中,只有6家从事制造业。这些公司的融资都是通过由商人阶层认购即私募来完成的,当时并没有向一般大众发行募集的打算。出于买卖私募股票的需要,1800年美国第一座股票交易所在费城设立。  相似文献   

17.
<正> 国际间没有通行的证券法规,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在国外发行股票时,所必须遵循的法律和法规,除了本国的以外,还有发行和销售所在国的有关法律、法规及股票交易所的条例和规章。美国是世界的主要金融市场,为了推进同国际经济接轨和在国外筹集资金,我国企业有必要通过发行股票加快进入美国  相似文献   

18.
与股票交易所对比,美国的证券直接发行市场(又称议价市场)历来显得十分沉寂。然而,这种沉寂在去年被一项新的管理规则打破了。美国证券交易管理委员会于去年4月19日通过了旨在对证券议价市场放松管制的144A法规及补充管理规则。委员会主席布雷登在宣布这项法规时声称:“这是具有真正历史意义的一天。”  相似文献   

19.
场外交易是指在证券交易所以外进行证券交易的总称.场外交易有各种各样的形式,不同形式的交易又有不同的市场名称,同一形式在不同国家又有不同的称呼.如非正式市场、自由市场、店头市场(或称柜台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等.场外交易的产生,是因为股票要在交易所内挂牌上市时须遵守一系列严格的复杂规定,而某些股票在发行以后,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因而出现场外交易.有些股票,即使上市了,但由于各种原因也会在交易所以外成交.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国股票市场发生了破历史纪录的暴跌,这次股票暴跌在世界金融市场上引起了恐慌和混乱。经过几个星期的动荡之后,目前股市跌风有所收敛,但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在华尔街三现“黑色星期一”之后,仍未平息,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现将这次股市暴跌的情况和对我国的影响,做一简要分析介绍。一、西方股市暴跌的情况和各国的对策(一)股票市场暴跌的情况股票市场是反映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晴雨表。最近一场源于美国的股票暴跌,袭击了西方各大金融市场。10月19日,华尔街股票交易所道·琼斯工业股票价格指数在一天内连续暴跌508.62点,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