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铁路大型客运站的到发线运用及进路选择是一个多层约束条件动态规划问题。通过分析高速铁路大型客运站列车进路,以及到发线运用的各项约束条件,建立到发线运用及进路选择决策模型,根据运营要求约束、到发线功能约束、后效性约束和优化条件约束,逐步缩小搜索范围,快速计算符合约束条件的局部最优解,利用仿真手段检验客运站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借鉴已有车站作业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对客运专线车站的列车接发进路排列的优化算法进行研究.针对客运专线车站的特点,研究列车接发仿真中进路排列的优化算法,建立车站网络描述图形,从数学规划的角度建立进路选择模型,运用贪婪算法的思想求近似最优解,在此基础上通过仿真客运站计算车站接发车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铁路车站咽喉区及整个车站的通过能力,运用咽喉区道岔分组简化咽喉道岔及进路优化方法对铁路车站咽喉通过能力进行研究。以进路为研究对象、咽喉通过能力为目标,运用道岔分组原则对咽喉区道岔进行分组,使用坐标计算法和平行进路法分别验证道岔分组的正确性及可行性,并对最大平行进路优化法和最大概率进路优化法在进路分配方案中的运用进行对比。最后以某中间站为例,在综合考虑接发车的优先等级和调车作业干扰的情况下,优化接发车进路,以提高车站到发线、咽喉区及整个车站的通过能力。结果表明,运用进路优化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指导现场作业,提高车站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
尽端式站型常被选为大城市高速铁路车站的布局型式,与通过式站型相比,其站坪较短,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在列车到发方式上要求其接发车能力与区间通过能力相协调,以满足列车高密度的到发需求。在阐述车站布置型式的基础上,对到发线数量、列车追踪间隔时间、咽喉结构、接发列车的到发线占用时间等车站接发车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通过设置不同到发线数量、不同咽喉结构的站场,对不同间隔时分的车流方案进行仿真计算。研究表明,在站型设计中,应优先采用18号道岔的八字渡线型式布置;设置6条到发线加4条平行进路的方案最为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5.
区段站到发线接发列车种类复杂,为保证尽量均衡使用到发线,使每条到发线的各项作业时间大致相等,通过分析不同种类列车占用到发线的时间,计算各种列车占用到发线数量的比例,分配各种列车占用线路数量,最后确定区段站到发线接发货物列车方案,从而保证充分利用区段站线路能力,在车流量发生变化时能够不间断接发列车。  相似文献   

6.
受站场条件制约,沈阳枢纽高速与普速列车接发车进路存在交叉影响,当发生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等列车晚点时,即会因进路交叉或到发线紧张导致列车不能按图定时间接发的问题。为此,在阐述沈阳枢纽主要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沈阳枢纽高速与普速共用咽喉存在的CTC系统下达阶段计划时不能判断进路交叉抵触、枢纽列车进路交叉抵触靠人工判断存在困难、进路交叉抵触发生后临时变更计划等问题,提出优化沈阳枢纽高速与普速共用咽喉行车组织方案,即:梳理枢纽地区存在交叉关系的列车进路、查定各等级列车占用进路时间标准、研发枢纽进路交叉辅助判断系统、将枢纽进路交叉判断功能纳入CTC系统,以提高铁路信息化保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高速铁路建设的推进,武广高速铁路衔接通达的线路不断增加,行车量也逐步增加。长沙南站和衡阳东站作为多方向接入车站,分别与沪昆高速铁路和湘桂铁路交汇,长沙—衡阳区段行车量达到143.5对/d,运输能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在阐述武广高速铁路长沙南站列车开行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车站间隔时间、列车开行方案、设备设施布局、到发线运用等影响长沙南站通过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采用分段解锁方式、调整列车开行方案、改造完善车站设施、优化到发线运用等措施,为进一步提高长沙南站的通过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成网运营,点、线能力不匹配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多条线路汇集的咽喉区成为限制车站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同时,列车密集到发,车流高度集中,高峰时段列车进出站频繁,进路交叉干扰加剧,这些特征均对车站咽喉带来很大压力。因此,结合国内外学者已有研究,从咽喉通过能力计算着手,阐述咽喉通过能力动、静态影响因素,以进路为研究对象、车站拓扑图为依托,结合牵引计算,提出了基于道岔分组的咽喉通过能力图解思想及步骤。最后,以西安北郑西场为实例,将既有列车到发顺序作为输入流,经图解模型,得到最优进路分配方案视作输出流,并对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分析表明:相比于利用率法,图解法计算结果更准确,同时又能反映接发车进路所占用道岔组及时长。  相似文献   

9.
合理安排客运站到发线运用是编制客运站阶段计划的关键,运用客运站到发线时充分考虑列车到发时刻不确定性,可以提高车站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利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列车到发时刻的波动分布,采用假设检验方法验证分布。基于列车到发时刻波动,以列车占用到发线时间最小和到发线运用最均衡为优化目标,建立客运站到发线运用优化模型,设计改进遗传算法求解,以加快收敛速度。以某客运站的到发线运用为例,利用8:00—12:00的数据,验证优化模型及改进遗传算法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可以使到发线运用的均衡性提高82.42%,使波动误差减小33%,改进遗传算法优化效果明显,能够满足车站编制计划实时性的要求,可以为车站作业智能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运转设备能力适应性指标,构建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场设备能力适应性评估体系。以成都东站为实例,对兼办普速客车的大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咽喉区、到发线、折返线和动车组出入段走行线等主要运转设备的能力适应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整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