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的人喜欢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其实这是错的。你是神仙吗?为什么人家没有你能有呢?你今天有,人家明天就会有了。  相似文献   

2.
《冶金企业文化》2008,(4):36-36
一天,圣日公司派韦伯去一个农场送资料,农场主是一位40多岁的男人。办完公事后,两人散步时,这位黑人大叔问韦伯:“小伙子,你在公司干得怎么样啊?”韦伯苦笑着回答:“不是很好!公司里像我这样的人有上千个,就算我再努力,也不会有什么辉煌的业绩!”黑人大叔“呵呵”一笑,问:“小伙子,你回头看看。能不能找到我们走过的足迹?”  相似文献   

3.
前段时间,上海似乎是一夜之间流行起“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一说法。尽管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这是约翰逊所的一本书名,不知道书中有嗅嗅、匆匆、哼哼和唧唧在迷宫中寻找奶酪的故事。作为一名职业指导员,我总在想:如果我们的求职朋友也能经常问问自己:我的职场“奶酪”在哪里,也许对我们获得求职成功是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4.
“野鸭或许能被人驯服,但是一旦驯服,野鸭就失去了它的野性,再也无法海阔天空地自由飞翔了”,这是一位哲学家的名言。IBM总经理沃森说:“对于重用那些我并不喜欢却有真才实学的人,我从来不犹豫。然而重用那些围在你身边尽说恭维话、喜欢与你一起去假日垂钓的人,是一种莫大的错误。与此相比,我寻找的却是那些个性强烈、不拘小节、以及直言不讳、似乎令人不快的人。如果你能在你的周围发掘许多这样的人,并能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那你的工作就会处处顺利。”  相似文献   

5.
在企业里,我推崇“劳动模范”管理机制。在这种机制下,进入企业的人首先必须是那种愿意吃苦也能耐劳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更能明白勤能致富的意义。为企业多创造利润的同时也是为他们自己多赚些钱。也只有针对吃苦耐劳的人,“劳动模范”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劳动模范”的评选和奖励也才有意义了,不会落于形式。  相似文献   

6.
锡壶王     
高博达 《英才》2008,(12):117-117
人一般都有视觉疲劳,什么东西老看老看,就会觉得“看饱了”、“看够了”。但我对自己收藏的锡壶从来没有视觉疲劳。有时候我去收藏室里拿东西,太太见我半天不出来,不用找,就知道我一定是又在那儿看上了。我经常能对着一把锡壶静静地看上两三个小时,哪怕面对的是已经到我手里十年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幽默三则     
惯偷:“不,有一元钱例外。上次选举,我投了你一票,得了一元钱。”●记者问俄克拉荷马大学足球教练布得:“足球对体育锻炼有什么贡献?”“绝对没有。”布得立刻回答。“绝对没有?”吃惊的记者问,“你能说的详细一点吗?”“当然”,布得说:“我认为足球是22个需要休息的人在场上拼命地跑,而4万个需要运动的人都坐在那里幽默三则@木子  相似文献   

8.
笑口常开     
争座位瞎子、矮子、驼子三人喝酒争座,最后商定:说得大话的人坐第一位。矮子说:“我不比常(长)人,让我坐。”瞎子说:“我目中无人,让我坐。”驼子说:“不要争,算来算去,你们都是侄辈(直背),自然该让我坐!”省料的裁缝有一个人买了衣料去找裁缝,裁缝看了一眼,说衣料不够。他只好另找对门的裁缝,很快就谈妥了。几天后,他去取货,看到裁缝的儿子穿着一件用他的衣料做的衣服,于是便问:“怎么回事?对门的那个人说衣料不够,而您却还能省下来给小孩儿做衣服?”“这太简单了,”裁缝一笑,“我只有一个宝贝儿子,而他有三个…  相似文献   

9.
赵雨润 《新前程》2007,(12):70-71
我去英特尔的一年,让我脱胎换骨——让我真正成为了一名职业人。英特尔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专业化”和“职业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视度”。 之前在搜狐和电视台的工作,可以说都是些创意性的工作。尤其是在搜狐,那时是个新兴的网络公司,没有那么多的流程,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如果我做出什么决定,只要跟我的老板汇报一下,马上就能得到执行。  相似文献   

10.
“有媒体质疑说,柳传志能不能驾驭强悍的卢志强?其实我一点也不强悍。我是比较好交往的人,交朋友,我是非常优秀的人”  相似文献   

11.
有专家在医院做过两组调查。一组是在临危病房中,调查问题是,当一个人不可避免地走到生命尽头时,会对家人嘱托些什么。从来没有人说:“要是我多赚十万块就好了”,“要是我多升一级官就好了。”也没有人说:“好好照顾我的房子和车子。”大部分人都在说:“好好照顾你妈妈。”“好好照顾孩子们。”几乎没有人还在想钱,想到的都是亲人的爱。  相似文献   

12.
张宪章 《乡镇论坛》2009,(35):26-27
晚饭时我问儿子:“晚上开社区居民大会吧?昨天我看见了寄来的一份通知。”老爸能看洋文的会议通知,儿子高兴地笑了。“一家能去几个?”“几个都行,你有兴趣我们就一起去吧。”其实凭我那点英文水平,尤其是听力,要真正听懂这种会议是困难的,我只是想“看看”美国人是怎样开会的。激烈争辩,敞开说话,不拘形迹——我头脑中所想的也就是这些了。  相似文献   

13.
《蜗居》,又一部引起街头巷尾热议的电视剧。看毕,明白了“热”的原因。大概是不同的人在这部电视剧中,多少能找到些自己的影子。尤其是与房子沾边的人。 是啊,现实社会中,谁能离开房子。对中国人来讲,有稳定的居所,才算是有一个家,那是收集幸福的地方。 我,大学毕业,曾经也像“海萍”一样,怀揣着理想,抱着希望,来到“大城市”。然而,一晃十年过去了,发现大城市并不属于自己,原来的小城市也回不去了。真是可笑。燕人学步的故事竟然发生在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14.
朱新礼卖汇源肯定有隐情、肯定有无奈,但不太可能是单方面被投资者“胁迫”。他对《中国企业家》说,“就凭我的性格,谁能绑架我?我是那种人吗?!”朱不是一个随随便便将自己命运交给别人的人,不然,汇源走不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
最近,著名影星李连杰登上美国《时代》周刊最新一期封面,被誉为缔造了从武术家变成慈善家的“杰世纪”。李连杰表示:“我花了超过20年的时间,才体会到最厉害的武器是微笑,最强大的力量是爱,现在我要凝聚这种力量,传递给更多有需要的人。”半辈子都在银幕上打打杀杀,号称国际“打星”的李连杰,能悟出“最强大的武器是微笑”的道理,确实难能可贵。人与人本就该和睦相处 ,  相似文献   

16.
平时,我们常能听到用“这人很低调”的话评价某个人。这是一句褒扬的话。不难想到,被评价者肯定是有其高人之处,其成就、才华、官职等应该是在一般人之上。但他没有把这些看作资本,故意显其高,而能做到居功但不自傲,出众但不张扬,位高权重但平易近人。所以,我认为.“低调”是一种人生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笑口常开     
《乡镇论坛》2014,(16):48-48
有个朋友第一次勤工俭学,在公园里卖冰棍,出摊半天了也不好意思吆喝。这时候突然有一人在那里大喊:“卖冰棍儿!卖冰棍儿!”朋友一听,心中大喜,就跟着喊:“我也是!我也是!”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仙逝的数学大师陈省身说过:“一般中国人觉得我们不如外国人,所以我要把这个心理给改过来。”杨振宁先生认为,他一生最大的贡献也许不是获得诺贝尔奖,而是帮助中国人改变一个看法,就是“中国人不如外国人”的看法。对此我深有同感。有记者问过我:“你在从事激光照排研制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我立刻回答说:“最大的苦恼是大多数人不相信中国的系统能超过外国产品,不相信淘汰铅字的历史变革能由中国人独立完成。”1980年前,对于我们跨越式发展的独特技术方案,大多数人的评价是“根本做不出来”;1981年激光照排原理性样机鉴定后,直到1989年前,大多数人的估计则改为“即使做出来,也无法与外国产品竞争”。其实在高新技术领域,赶超外国产品的机会是很多的。  相似文献   

19.
1982年,作家蒋子龙去洛杉矶参加一次中美作家会议,在一次宴会上,美国诗人艾伦请蒋子龙解个怪谜:“把一只五斤重的鸡装进一只能装一斤水的瓶子里,你能把它拿出来吗?”,在很多人的眼里,这是“不可能的”。但是,蒋子龙把“不可能”化成了“可能”,他略加思索,答道:“您怎么将鸡装进去,我就怎么将鸡拿出来,您显然是用嘴一说就将鸡装进瓶子,那我就再用语言这个工具将鸡再拿出来。”艾伦说:“您是第一个猜中这个谜的人”。  相似文献   

20.
有一个笑话说明了信用消费对生活方式的改变。一位中国人与一位美国人死后在天堂相遇,中国人说:“我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钱,昨天终于买了一套房子,住了一天。”美国人说:“我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昨天终于把买房子的贷款还清了。”其实对于中国人来说,现在已越来越有条件过上美国人那种“借钱享福”的好日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