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加快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而自主创新,正是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本文综合利用创新理论、制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从系统论的角度,对产业自主创新中的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融合“市场-技术-组织-制度”于一体的产业自主创新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本文应用DEA模型,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4~2011年的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效率总体上不太乐观,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相对于纯技术效率而言,规模效率相对较高,且绝大多数处于规模收益递减区间;样本期间,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效率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于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4.
马彦新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5):20-27
分别以高技术产业企业年度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衡量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5—2009年大陆地区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自主创新资械入、人力投入、FDI技术溢出及财政科技支出后,当前我国的金融深化、股票市场和保险发展均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的内涵与实现方式,从创新行为与能力特征探讨了高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具体路径,并结合华为案例对其路径选择作了相关剖析,深化了对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刘和东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5):23-25
文章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20年之痛——自主研发能力的严重缺失,运用路径依赖理论对其进行了解释。并针对如何提高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前瞻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升级的必要性及其涵义,阐述了产业升级路径选择的一般规律,着重分析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过程中路径依赖的形成及其自我强化机制,探讨了路径依赖效应的破解对策,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路径应是先进行从工艺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的产业内升级,在产业内升级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资本和技术等要素积累较丰富后,再转移至附加值更高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从而实现产业间升级. 相似文献
8.
江苏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自主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庆华 《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6):22-24
近年来,国际资本和国际产业不断向江苏转移,有力推动了江苏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产业技术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过高,使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陷入困境并面临潜在威胁。本文在分析江苏产业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技术学习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比重在不断提高,我国的贸易格局开始呈现从产业间贸易逐步转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理出发利用技术转移的四个理论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利用技术溢出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对自主创新投入的溢出效应,最后从产业、企业、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利用产业集群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企业应重视引进和消化技术,政府要制定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等建议,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产业集聚的国家工程中心自主创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国家工程中心自主创新的动力扩散效应出发,基于产业集聚视角构建了国家工程中心自主创新系统,分析了国家工程中心自主创新现状,认为国家工程中心自主创新系统存在着自主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产业集聚化程度较弱和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尚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应该以市场化为导向,提高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度;进一步完善工程中心自主创新的融资渠道;发展集聚式自主创新,构建工程中心自主创新体系发展联盟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1998—2012年中国高技术产业5大行业15个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将技术创新过程分解为技术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实证分析了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国外技术引进与外资研发四种技术创新路径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四种技术创新路径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自主创新、国内技术购买、外资研发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U型或倒U型关系;自主研发有利于提高技术创新效率,而且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采用多种技术途径相结合的方式比单纯依赖一种技术方式的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2.
杨忠敏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33(5):37-41
目前,河北省钢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等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已经到了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新阶段。从河北省钢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日本、韩国钢铁业和宝钢的自主创新发展经验,指出河北省实现从钢铁大省到钢铁强省的转变,必须首先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出河北省钢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路径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起源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它是指整个产业从诞生到衰退的演进过程中,产业内厂商数目、市场结构及产业创新动态变化的理论,属于现代产业组织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西方对其研究起始于产品生命周期,经过一批学者们的研究,相继发展了A—U模型、G—K模型和K-G模型,使得该理论趋于成熟。后来的研究对以上模型进行了深化和拓展,重点对产业周期中企业规模的演化、企业行为特征以及与创新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将该理论的研究推向微观,更加深入和具体。文章梳理了该理论演化的基础,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与重点,为我国进行相关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产业的演进是以其内部企业的动态演变为标志的:在某个时刻,一些企业进入,而另一些企业则退出;一些企业成长,而另一些企业则消亡;产业内企业的边界和内部组织结构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往的文献研究了产业成长中兴起、发展和衰落的动态过程,但并未具体分析产业变迁过程中的结构特点和组织形式。产业成长的内在机理究竟如何?它与技术创新、产业组织和市场结构等又有何联系?本文回顾了产业生命周期(ILC)理论的相关论著,试图从微观角度入手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成长的周期性是经济周期发生的微观基础,探索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的微观机理可以从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生命周期的联动机制入手。在分析了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创新关系,以及技术生命周期与技术机会关系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企业生命周期与技术生命周期并非以时间为联动依据,而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的力量对比形成联动机制,这一机制能够大致刻画出两个生命周期之间互动的传导性,最后分析了作为这种联动机制载体的组织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竞争中开始注重自主创新。选取了中国1992年—2007年企业自主创新的历史数据,以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来量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与资金、人才两大要素高度相关;在资金和人才两大要素中,资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贡献程度更大些。因此,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并以市场方式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要素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