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陆仁山 《江南论坛》2014,(12):36-36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传统社会虽然推行人治,但推崇"两手抓"者同样代不乏其人,孔子亦然。古人,包括孔子的这些德法相辅思想及其精辟论述,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仍有诸多启示。1."德治"、"法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孔子说:"以礼齐民,譬之于御则辔也;以刑齐民,譬之于御则鞭也;无辔而用策,则马失道矣。"孔子用驾车策马来比喻"德治"与"法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孔子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旨在发掘孔子德育思想形成的内在结构.孔子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得出解决混乱的社会状况的办法是"德治",进而阐述了"德"的要求并塑造了有"德"之人--"君子"的形象,最后提出了如何培养"君子"的一系列教育理论,最终构建起整座德育思想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政治哲学思想包括正名、 礼治、 仁政、 德治、"庶、 富、 教"、 举贤任能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当今中国政治建设有积极的参考借鉴价值,尤其是其中的礼治、 德治、 富民之道、 举贤才等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2013年2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当今,关于法治与德治合流的话题非常热门。其实,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治与法治的争论最早可追溯到东周百家争鸣时期。一、"德治"思想的起源"德治"是儒家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了"德治"的重要性。例如在《论语·为政第二》中他运用一个诗意的比喻来说明德治的地位:"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在《大学》等儒家经典中,也有"大学之道,  相似文献   

5.
夏都颖 《经济师》2008,(12):34-36
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的为政治国思想主要是以仁爱为核心,以德治为原则,以富民、教民、举贤任能等为主要方法和内容。孔子的为政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借鉴其中有益的成分,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德治体系是以仁政为理论核心,人治为德治推行的显要特征,以法律手段为补充的政治主张。在德法关系的论述上表现为德主刑辅、存王去霸、克力行德的思想。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批判了法治的观点,使儒家德治思想有了新的发展,对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治政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孟子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的德治思想家.孟子德治思想的理论根据是人性善,孟子德治思想的主旨是仁政说,其主要内容有重黎民、施仁政;重仁义、轻私利;制民之产、富民教民;尊贤使能、行政伦理化;积极主动的进取精神.孟子的德治思想有一定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孔子德育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出发,旨在发掘孔子德育思想形成的内在结构。孔子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出发,得出解决混乱的社会状况的办法是“德治”,进而阐述了“德”的要求并塑造了有“德”之人——“君子”的形象,最后提出了如何培养“君子”的一系列教育理论,最终构建起整座德育思想的理论大厦。  相似文献   

9.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世人称为"孔圣人".孔子作为中国私学创办的第一人开辟了一代教育新风,被奉为"万世师表".孔子留给我们的一直是一个思想深邃、举止端庄、行归于礼的先师形象,他的"有教无类"思想更是让后人敬佩,但是"束脩"一词打破了所有人敬佩,后人就"束脩一词开始各抒己见,本文笔者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来浅谈一下孔子的"束脩"与他的"有教无类".  相似文献   

10.
王德仁 《经济师》2001,(11):213-214
江泽民同志指出 ,要以法治国 ,以德治国。德治与法治的结合 ,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一个突破 ,是深入落实“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手段 ,也是我们坚持“两手抓 ,两手硬”的又一个重要措施。文章指出 ,以德治国 ,落实到企业 ,就是以德治企 ,以德兴企。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经济思想富含大量生态因子,因顺时节以时生产、节俭消费和以相对合理的分配政策来保证各阶层的和谐相处并维持社会生产的可持续进行等思想都是这种生态因子的具体体现。"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内圣外王、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的逻辑思想是支撑着这一特色的两大根基,孔子的这种思想为身处生态困境的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 ,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性原则。对于企业而言 ,落实江泽民同志这一重要思想 ,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德治企。因此 ,企业党政工团组织一定要站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的高度上 ,充分认识以德治企的重大意义 ,在强化企业管理的同时 ,加强企业道德建设。一、充分认识以德治企与企业管理的互补性。作为一个企业 ,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良好的企业道德都是规范职工的思想和行为、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重要手段 ,它们互相联系 ,互相补充 ,统一于管理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3.
会计之"德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的"德治"有着丰富的内涵及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它的有效实行可以从根本上校正失范的会计职业行为.实行会计"德治"的途径是营造道德氛围、强化道德教育、树立道德榜样,坚持理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从古至今,中国社会的和谐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孔子,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微博",即孔子的言论与主张。圣人孔子所追求的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就是和谐,它融会于孔子"微博"始终,贯穿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许多言语中。他的许多语录在今天仍然闪耀着夺目的光辉,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孔子的儒家思想"和"、"中庸"等在当代社会依旧展现着丰富和鲜活的生命力,经过岁月的更迭,历久弥新。今天,不断流行的微博走进了我们的生活,颇受大多数人的欢迎和关注,因此,探索孔子"微博"对当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提供的深刻思想渊源,有着重要的当代价值,同时也被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 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所蕴含的一些内容,正是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深入学习和挖掘孔子的思想精华,不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 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具有较高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伦理思想,作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统治思想,渗透到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部分,从孔子开始到各代儒学的兴盛,三纲五常作为儒家伦理的核心,更是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而清代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它最初的天命观到统治思想的最终确立,可以清晰地看到儒家思想对于中国统治阶级的影响之深,而统治阶级的思想转变,对于康乾盛世中国的出现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本文着重分析"五常"也就是儒家强调的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是怎样一步步在康雍乾三帝时期确立了清代道德生活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陈子华 《发展研究》2007,(11):65-67
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集理学之大成,被尊为第二个孔子.他的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长久的、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本文主张"以德治会",并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出设想,将其纳入企业文化范畴;通过弘扬道德文化,使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自觉压力和要求,体现"人本主义"管理思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9.
李明艳 《经济师》2002,(9):268-268,270
孔子思想 ,博大精深 ,形成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 ,有着丰富多彩的深刻内涵。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中 ,这种儒家思想的影响不仅久远深刻 ,而且也极为广泛。它作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 ,渗透到中国人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之中。儒家思想甚至可以被视为是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冯雪 《经济研究导刊》2011,(34):224-225
中庸是孔子学说中最基本的范畴,是贯穿孔子思想体系的"一贯之道",也是孔子思想精华之所在。中庸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其核心是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度",做到无过无不及。同时中庸思想还贯穿于孔子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之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