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治理是一整套赖以指导和控制公司运作的制度和方法,不同国家的公司治理模式,是不同国家特有历史条件下各种因素相互作用、长期演进的结果,以公司治理的核心-所有权和控制权的表现形式为参照物,各国的公司治理可以划分为四种主要类型:第一,英美市场导向性,市场导向性模式的最大特点是所有权较为分散,而现代公司中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使分散的股东不能有效的监控管理层的行为,即所谓“弱所有者(股东),强管理者(内部人)”,由此产生代理问题;第二,日德银行导向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公司股权较为集中,银行在融资和公司治理方面发押着巨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企业还需协调员工、银行、供应商、关联企业等圹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第三,拉美、东亚家庭控制模式。在大部分东亚和拉美国家,公司股权集中在家庭手中,而控制性家庭一般普遍地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的投资决策,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从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冲突转变为控股大股东、经理层和广大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即“强家族大股东、经理层、弱中小股东”;第四,转轨经济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于前苏联和中东欧等转轨经济国家,它们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如都存在着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有企业需要进行重组,同时又继承了原有较为混乱的法律体系,因此,在转轨经济国家中,公司治理的最大问题是内部人控制,即经理层利用计划经济解体后留下的所有者缺位的真空对企业实行强有力的控制,在某种程序上成为实际的企业所有者。  相似文献   

2.
本文立足三权分立原则,对我国现行公司治理结构进行了权力制衡效果分析。无论是理论分析,还是公司治理实践,均发现:我国复杂的公司治理结构并未带来预想的有效制衡。董事会决议体现经营管理层意志,股东会决议体现大股东(或主要股东)意志;中小股东在董事会、股东会难有话语权,利益难以保障;监事会大而全的监察功能,实难实施等。本文建议根据股东人数规模,采取不同的决策模式,同时赋予监事会相关权力,从而实现均衡的三权分立与有效制衡。  相似文献   

3.
公司治理是属于企业制度层面的内容,其核心在于通过权力制衡,监督经营管理的行为,保障股东和其它利益相关主体的权益.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是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产权多元化,最终建成现代商业银行.因此,必须要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林松 《南方金融》2007,(2):28-30
公司治理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良好的治理机制才是提高和保持商业银行良好经营绩效、防范金融风险的保障。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改革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认为:应构建“三权制衡 战略引进 有效激励 充分披露 环境优化”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公司法人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从狭义上讲,公司法人治理的实质是公司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利分配与监督。涉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组织结构,公司权利尤其是控制权的制度安排和权利制衡是其核心所在。从广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不限于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不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还涉及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雇员、社区和政府等在内的社会责任问题。这里,我们讨论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通过委托——代理理论的形式和手段,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以及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为核心,构造的一套科学的自我约束、相互制衡的监督、激励和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6.
如何有效地对保险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法人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从狭义上讲,公司法人治理的实质是公司所有与经营管理之间的权利分配与监督,涉及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之间的组织结构,公司权利尤其是控制权的制度安排和权利制衡是其核心所在。从广义上讲,公司治理结构不限于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不限于股东对经营的制衡,还涉及广泛的利益相关,包括对股东、债权人、雇员、社区和政府等在内的社会责任问题。这里,我们讨论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指通过委托-代理理论的形式和手段,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层经理人员以及职工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为核心,构造一套科学的自我约束、相互制衡的监督、激励和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7.
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银行制度的核心,其优劣成败直接决定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历史与实践都已证明,只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重塑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商业银行现存的问题。本文从公司治理结构的制衡机制和激励机制入手,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有效率的关键在于实行产权与竞争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黄明月 《中国外资》2008,(6):100-101
集团化企业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我国企业集团上市财务管理体制存在一些重要问题,需采取对应的相关对策。要优化股权结构,形成主要股东利益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国有股与法人股全流通,建立非流通股与流通股利益一致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9.
引言 关于上市公司股权之争,有一种观点认为,表面上为股东与股东之间为取得公司的实际控制权而进行的竞争,实际上却为收购方与公司控股股东及董事会、监事会等公司当局方(以下简称当局方)的对抗.此论一听似乎有悖理法:于法于理,公司的董事会为股东大会选举,对全体股东负责,理应代表广大股东的利益,站在公正的立场上行使其职权.怎能厚此薄彼、甚至站在关联股东一方对抗收购方?对此需一分为二.如果是在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下,由于激励、监督、制衡机制的作用,自然难以出现此类现象.  相似文献   

10.
控股股东利用关联交易对中小投资者利益进行侵占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本文采用中国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从关联交易规模的角度实证检验了股权制衡因素和外部投资者法律保护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股权制衡程度越高,控股股东的侵占水平会越低;但是法律保护和股权制衡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两者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重合性,如果同步提高的话,可能会削弱股权制衡对于控股股东侵占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的剖析 公司治理结构又称为法人治理结构,其核心在于企业通过权力制衡来监督管理者的经营管理,维护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其实质就是权力分配制衡机制:即明确股东、董事、经理和其他利益相关人之间权利和责任的分配,规定公司议事规则和程序,并决定公司目标和组织结构,以及实施目标和进行监督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公司的精髓是股东的多元化和股权的分散化,以及由此形成的股东和公司之间、股东彼此之间的有效制衡关系。作为公司基本特征之一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质上是一套制度安排,即用来规范若干在企业中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团体(个人),特别是所有者、董事会和经理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便尽可能地降低代理成本,实现股东和企业利益最大化。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是适应计划经济体制需要而建立的国有独资金融机构,其法人治理不具有公司特征。  相似文献   

13.
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定各国公司治理主体选择的因素是:公司融资结构;历史文化传统;产业组织方式;法律因素.美、德、日三个国家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分为:外部治理机制和内部治理机制(德国).两种治理模式都深深地根植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传统中.外部治理模式由于公司股权高度分散,单个投资者很难对经营者施加影响,加上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而损害股东的利益.内部治理模式中很可直接对经营者施加影响;股权相对集中有利于股东的经营者树立长期经营意识;在引入职工董事情况下,可以实现公司长远发展和协调劳资关系,但易形成内部大股东和经营者合谋损害外部股东利益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城市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股本结构不合理,"所有者缺位"问题突出。以大同为例,城市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是以地方财政和国有企业股东占据绝对控股地位,民营、个人股本占比极低。城市商业银行大多数股东要么对银行发展大计漠不关心,要么只关心股本分红。  相似文献   

15.
股东权配置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股东权中以财产权为内容的权利即自益权的绝对化,导致控股股东的整个股东权被绝对化.在中小股东完全两权分离而控股股东没有甚至重新两权合一的背景下,表面分散的股东权实质上更为集中,中小股东权尤其是共益权部分受制度限制很难实现.以委托代理为核心的西方公司治理理论由于受制于所有制的差异和股权分置的制度安排,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公司治理的全部问题.公司治理实质上是通过股东权的配置达到股东权的平等,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属于现代企业制度中最为重要的架构,而激励机制是现代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业绩评价则是激励机制的基础和前提。公司治理也只有在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具体的业绩评价操作下,才真正能够形成高效的制衡机制。股东利益至上模式公司治理的工作重心就是调整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就是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在共同治理的模式下,企业要充分发挥利益相关者的重要作用,真正实现利益相关者的价值最大化治理目标。公司治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是共同治理。要实现科学的公司共同治理,需要明确激励主体,并科学设定报酬契约,从而对利益进行有效协调。共同治理模式必然要求从更加广泛的角度去进行绩效考核,在评价指标体系中,既要求包括针对股东利益的企业财务业绩等各类经济指标,还应包括针对其它的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社会责任指标等。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的投资者保护为研究出发点,本文搜集沪深两市挂牌交易的由自然人创立并拥有的民营公司研究样本,实证检验其两权分离程度、内部制衡机制与公司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民营公司内部,控制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公司的经营绩效产生了显著的负面影响,两权分离程度越大,对公司经营绩效的负面作用越大;其次,内部制衡机制与公司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制衡机制越强,抑制终极控股股东的侵占行为的效果越显著;最后,两权分离程度与内部制衡机制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在两权分离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制衡机制的程度越强,对于减少终极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改善公司经营绩效的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18.
我国股份制银行公司治理的现实困境和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处在“形具而实不至”的现实困境中。公司治理法规和产权结构中的缺陷导致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中的缺陷。“股东至上主义”思想导致的融资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设置的冲突,削弱了债权人对管理层监控的动力和能力。与此同时,公司控制权等市场发育滞后制约着外部治理机制作用的发挥。因而.协调推进内外部治理机制的建设,形成综合性治理模式是我国股份制银行公司治理的目标选择。  相似文献   

19.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经济学中公司治理是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实现对公司控制并获得良好回报,公司投资者利用现有的法律和经济手段,针对公司运作所设计的各种激励约束机制以及制度安排的总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资产回报和股东回报率低、经营风险大、自生能力严重不足,根源在于缺乏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关键点就是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内部控制,降低营运风险,提升经营绩效,增强竞争能力,实现股东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保证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内部关联综观近几十年国外商业银行发展和监管部门监…  相似文献   

20.
难以抑制的控股股东行为:理论解释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近年来,中国证监会不断强化监管,制约上市公司借助关联交易输送利益,完善公司治理被认为是可行的途径。然而,已有研究文献似乎并未支持这样的论点,关联交易也没有得到明显缓解。为此,本文基于一种新的视角,对控股股东行为不受约束予以解释。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将公司治理内化于监管政策框架,视为管制目标实现的制度执行机制,分析了产品市场结构因素对公司治理机制约束关联交易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尽管市场监管环境日趋严格,但由于企业集团建构与内部交易市场的刚性结构,致使关联交易普遍缺乏供给和需求弹性,限制了公司治理的制度执行效率,即使公司治理结构在内容和形式上基本健全,控股股东行为可能并不因此得到有效约束。五粮液案例分析进一步支持我们的理论解释。本文结论将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长期以来对我国公司治理问题的一贯认识和评价,并对完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