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前,社会上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有些企业采用承包合同方式,将一些短期或季节性工作发包给私人包工头,由包工头组织临时务工人员去完成。由于私人包工头多是农民或无业人员,不具有法人资格。这样就出现了一些严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劳动者的工资没有保障。在私人包工头那里工作的劳动者,不仅不能按月领取工资,甚至会白干一年而一无所获。如某建筑工程公司曾将一居民楼房工程交与私人包工头,由其招募职工施工。工程结束后,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结算,致使参与该工程  相似文献   

2.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进程中的伟大历史转折阶段。在复杂的历史转折中 ,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一些特点 ,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 ,法制不完善 ,各种漏洞还很多。就拿医院来说 ,出现一些药贩子把药直接推销到病房 ,以“开单费” ,“好处费”等腐蚀医务人员 ;包工头为揽工程送“红包” ,拉工程监督员下水 ;厂商以“回扣”贿赂采购员等丑恶现象。当前 ,抓好打击经济领域中的犯罪活动 ,已成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因为腐败行为大多数都与钱和物有着密切的联系。我院领导班子 ,紧紧抓住钱和物与腐败的千丝万缕的关…  相似文献   

3.
梁军 《乡镇论坛》2010,(1):35-35
2007年9月,湖北省枣阳市新市镇泉沟村开始实施“村村通”公路工程在确定村公路施工单位的过程中,时任泉沟村党支部书记的张亲,利用职务之便,将公路工程发包给不具备建筑施工资质的个体包工头耿某在施工过程中,张某利用负责工程验收、结账的便利,非法收受了耿某贿赂的2.3万元,案发后赃款全部追回。  相似文献   

4.
珠海某实验学校的建筑工程由某市建筑公司珠海分公司(以下简称某公司)总承建,但该公司非法将工程层层转包,其中将部分工程转包给没有建筑资质的包工头杨某,杨某又将工程转包给没有建筑资质的杨某某等班组。2002年6月底工程完工之后,某公司与学校、各小包工头与某公司之间展开“三角式”的拉锯结算战。由于某公司与学校在工程结算时发生争议被搁置下来,学校一直不与某公司结清工程款,某公司也无法与各小包头结清工程款,最后导致各小包工头拖欠工人工资。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建筑行业审计时,发现一些施工单位以建筑单位分期支付工程款,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所支付工程款不能做收入为由,或是人为延期办理工程决算,逃避、拒绝或者拖延缴纳营业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建筑业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一)实行合同完成后一次性结算价款办法的工程项目,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施工单位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合同价款结算的当天。(二)实行旬末或月中预支、月中结算、竣工后清算办法的工程项目,其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为月份终了与发包单位进行已完工程价款结算的当天。(三)实行按工…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投资加大,我国建筑业将成为增速最快的产业之一。然而,如火如荼的建筑业早已不是一块“圣地”。若治不住建筑业的“病”,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全国人民带来的就不是福,而是祸!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建筑市场在平稳...  相似文献   

7.
风向     
《房地产导刊》2006,(13):6-6
建设部初步划定开发商50种不良行为,涉及建设程序、招标发包、质量安全和其他四大环节,一旦今后开发商出现这些行为,将被记录在案。建设部建筑市场管理司新近起草了《建筑市场诚信行为信息管理试行办法》和《全国建筑市场责任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基本标准》,目前正向各地征求意见。建设部划定的这50种不良行为许多都是直指当今建筑市场的“通行做法”,各地也都有一些衡量标准,由建设部来划定不良行为标准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  相似文献   

8.
营销专家科特勒曾说过:“现在所有的市场说到底就是一个弹性的网络”。“网络”即“渠道”或者“通路”。企业的成长,渠道建设是必须首先考虑的环节,也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环节。而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速度经济的到来,对于渠道的争夺成为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重要的市场攻掠手段。说现在是“渠道为王”一点也不为过,谁掌握了营销网络,谁就掌握了未来!  相似文献   

9.
近来,北京、上海、河南等地相继出台政策,要求在建筑业取缔“包工头”。各地政府的初衷都是为了从根本上“铲除”欠薪顽疾,进一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但在这一政策出台后,由于相关的配套措施缺乏,以及农民工长久以来形成的依赖包工头的思想无法在很短的时间内马上改变等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前由于公共工程投资建设市场相关制度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在立项审批、工程发包、招标投标、设备采购、结算审计、拨付款项等各环节出现了许多不规范的问题。因此要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建立招投标诚信制度,完善工程监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工程建设领域内的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1.
施工企业应收工程款是指向发包单位(建设项目或单位)收取而没收到的工程款项。建设单位拖欠施工企业工程款年年都在清收,却年年都在发生,旧账未了,新欠又生。这是建筑企业的一个突出问题,也是施工企业一大“顽症”。  相似文献   

12.
吴书安 《价值工程》2012,31(24):95-97
随着建筑劳务市场的蓬勃发展,建筑劳务分包工程计价已成为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议题。文章首先阐述现行建筑劳务发包的四种方式:以项目为单元发包、以专业为单元发包、以工种为单元发包和计日工。然后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在推行工程量清单计价的环境下,构建包括建筑劳务费用项目组成、建筑劳务费用计算、建筑劳务计价程序的建筑劳务计价模式。最后,倡导各地建设主管部门尽快制定建筑劳务计价指南,明确建筑劳务计价指南一般包括的主要内容,以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工程计价。  相似文献   

13.
白志楠 《数据》2003,(9):15
建筑企业财务状况表是建筑业企业必填的一张统计报表,有年报、定报之分,企业能否准确无误地填报是确保数据质量的关键。通过今年的统计执法检查,发现有些单位在填报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纰漏和问题,具体如下:在填报建筑企业的财务报表过程中,应注意每个指标的来源,其中有些指标极易出现错误,比如,“固定资产合计”来源于企业中的“固定资产合计”栏,但有的单位填报时同“固定资产原价”混淆;“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与管理费当中的“税金”两个指标,在填报过程中也有项指标应该分别取自《损益表》的“工程结算税金及附加”栏目和《企业明细分类账…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最近作出了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提出:“大力推行工程招标承包制,要改革单纯用行政手段分配建设任务的老办法,实行招标投标,由发包单位择优选定勘察设计单位,建筑安装企业”。为了很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的这一改革方针和具体政策,需要对工程的招标投标问题进行一定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建筑总分包行为的法律界定 建筑领域广泛存在着建筑工程总分包业务。按建设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分包管理办法》中对施工分包工程的定义,施工分包工程是指建筑业企业将其所承包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专业工程或者劳务作业发包给其他建筑企业完成的活动。分包工程总承包合同一般包括两层承包关系,即承包合同和分包合同。承包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总承包方之间订立的合同,分包合同是总承包方与分包方之间订立的合同。我国《建筑法》和《合同法》规定,总分包之间就分包工程对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对分包或转包的工程,  相似文献   

16.
从建筑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建筑业的价值转移问题,旨在梳理和理解建筑业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规律。在界定短缺经济和过剩时代的背景基础上,建立了建筑业价值链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短缺经济时代,建筑业价值高地在建筑产品的制造,即施工环节;而在产能过剩和新常态下,高端市场的项目策划、技术研发、勘设等上游环节和运营维护等下游环节以及融资等辅助价值链环节成为建筑企业的战略价值区间。最后,就如何在新常态条件下加快建筑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价值转移等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去年底以来,我们以财政审计为“龙头”,对灵山县城基建工程项目进行了抽查,已查处偷漏建筑税80多万元,估计尚未查处的偷漏建筑税还有数百万元.一、偷漏建筑税的形式及成因(一)“偷梁换柱”“偷梁换柱”,指的是以采购材料发票顶替工程结算发票.一般情况下,施工单位包工包料承建工程,采购材料发票很少在建设单位中入帐.如果施工单位大量的采购材料发票在建设单位帐中列支,很可能是顶替工程结算发票.例如,某房产开放公司领导以采购材料发票顶替工程结算发票,包庇包工头偷漏建筑税4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把建筑企业过去由建设单位按预付备料款的形式拨给或由财政拨给的流动资金,改为由建设银行贷款,即流动资金实行全额信贷.建筑企业流动资金实行贷款后,贷款利息由谁负担?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贷款利息计入建安工程成本,由建设单位负担;另一种观点:贷款利息不能计入建安工程成本,应由建筑企业税前利润负担.那么,建筑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利息究竞应由谁负担?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9.
将临时工改为“助勤工”,企业用工就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它“新”在企业招雇短期职工时,不再从“马路游击队”中挑选,也不再与包工头单独签订合同后,由包工头去组织劳务队伍,而是向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人才库、职业介绍中心等专业机构招雇。  相似文献   

20.
面对市场风云要处变不惊杨先容“生猪又多了!?”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卖猪难”。经不起折腾的农民为之困惑,为之叹息。发展生猪热的兴起,不过一年的时间。谁都不会相信,在这短短的一年里生猪的发展就步入了“经济危机”的怪圈。对此,我们应认真地反思一下: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