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以舟山兴舟大道道路景观设计为实例,用"生态园林"的理念,分别从城市功能、植物配置、绿地系统利用等方面着手,提出了改造舟山兴舟大道道路景观建设的具体方法,实现了生态园林在海岛城市绿地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推动城市绿地的可持续建设,实现城市绿地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和未来我国城市绿地发展的一个颇具挑战性的焦点议题。目前学术界关于"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较混乱,阻碍了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文章提炼出"城市绿地可持续性"、"可持续性城市绿地"和"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三个具有普遍性的内涵各异、内在关联密切的核心概念,分别进行主题性的分析解读,通过理清核心概念间的整体逻辑,初步建立我国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概念框架,以期对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政府实施城市绿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市街头游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一个公共开放空间,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小巧性、多样性等特点,与市民日常行为和生活密切相关.城市街头游园的建设是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短时间内改善城区微观环境,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对其设计时要确定"少即多"、"互动性"、"节约型绿地"的设计理念,引人环境心理学的相关理论.遵循的人性化、生态、特色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4.
:引入适应性理论的从动、协动与能动适应层级与耦 合、协同、系统适应思维,结合对山地城市景观环境特征与生 态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分别从城市绿地结构组织、绿地空间 布置以及绿地要素统筹三方面,结合典型规划设计实例,提出 了适应山地宏观地貌、微观地形以及生态环境的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方法,以弥补现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地域针对性欠 佳、山地适应性不足的问题,以为山地城市和谐人居环境建设 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建设领域,城市绿地系统成为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大部分还是走的传统路线,高投入、高消费、大量浪费资源,有必要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探索一条新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地是以土壤为基质、以植被为主体、以人类干扰为特征,并与微生物和动物群落协同共生的人工生态系统。城市绿地作为城市中最易感知的半自然因素,具有比较突出的生态功能,能够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本文探讨城市绿地功能及城市绿地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理论研究上的不成熟和实践中急于同国际形象接轨的思想使我们在景观生态规划建设方面出现了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岛旅游地“陆岛旅游一体化”的测度与案例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岛旅游地“陆岛旅游一体化”发展思路,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量化论证.经测算,“陆岛旅游一体化”总体呈“W”型徘徊发展态势,从海岛旅游未开发、开发中期到开发中后期,一体化程度呈现较高-降低-升高态势.海岛旅游地与腹地城市的关系演进大体经历了腹地城市孕育海岛→陆岛分离→腹地城市反哺海岛,海岛对腹地城市产生逆辐射→陆岛联动,统筹发展四阶段.“陆岛旅游一体化”思想有利于促进海陆旅游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8.
城市可持续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陆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面向可持续城市目标,在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调控过程中,必须利用生态学理论和方法进行绿地系统规划和设计。坚持景观生态学、废物利用的调控原则,保持生物多样性,建设合理的斑块、廊道系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网络,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还原组织,在维持城市生态平衡、改善城市生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文分析了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结合开封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绿地系统建设应采取进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制订出城市绿地的科学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旅游开发空间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点-轴"系统理论为指导,构建青藏两省区旅游业资源"点-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市热岛效应问题日益突出, 公园绿地在降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公园绿地布局以 减缓热岛效应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问题。以福州市主城区为研究 区,利用辐射传输方程和泰森多边形分析城市热岛情况及公园 绿地布局现状,采用P-中值模型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公园 绿地布局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福州市主城区的整体温度偏 高,其热岛范围达城市总面积的11.78%;2)共提取福州市主 城区公园绿地47个,总面积为11.11km2,占主城区总面积 的4.47%,公园绿地布局总体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3)利用 P-中值模型对公园绿地供需情况进行分析,得出18个公园绿 地需要优化,其中包括福州动物园、环南公园等12个一级优化 公园绿地,以及屏山公园、琴亭湖公园等6个二级优化公园绿 地;4)结合福州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得到50个潜在公园绿 地建设点,主要集中于城门镇、盖山镇及新店镇。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绿地的自身特征和周围环境的景观格局可影响 其冷岛效应。以上海市中心城区68个面积大于1hm2 的绿地为 研究对象,探讨绿地内外部的环境景观格局配置对其冷岛效应 的影响,并得到以下结论:为增强一定面积绿地的冷岛效应, 可通过提高绿地边界形态的复杂度、提高绿地内外部环境中水 体斑块的面积、降低不透水面斑块面积或分散布置绿地内外部 环境中的不透水面景观等措施来实现。探究了环境景观格局要 素对绿地冷岛效应的影响,弥补当前相关研究的空缺,这对提 升有限土地空间内的绿地冷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问题是基于不健康的人地关系所导致的,人口膨胀、城市扩张和资源性产业过度是导致城市生态问题的具体动力。城市生态修复是对城市生态关系的修复,通过城市生态系统分析诊断生态问题形成的关键关系和根本动因,通过积极有限的干预,协调自然过程的相关变量,建立自然过程主导的城市生态系统修复框架和路径,让自然做工。以太原市城市生态修复为例,探索建立以山地绿量为关键调节变量,通过绿量的快速提升修复冷岛效应、水源涵养效应、坡地风效应、建立“水绿共举,复绿养水,水绿孕城”的系统理念,实现城市系统整体格局修复、山地修复、水体与水系统修复、城市森林与绿地修复和棕地的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14.
龙岩市紧紧围绕现代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及历史文化精髓有机结合的原则规划绿地系统,但也表现出一些不足,比如:缺乏从整体上对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系统建设的把握,地域文化传承虽提出了总体的思路与方向,但规划方案相对简单,未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对于当地非物质文化保护方面较弱。因此,应该顺应自然山水,完善城市绿色生态网络系统规划,以山水为体,文化为魂,承扬地域景观特色,以更好地完善和深化龙岩市绿地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15.
科学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网络,对区域生态安全、城 市可持续发展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基于AHP法 和GIS技术,定量分析厦门市自然生态本底,选取重要生态斑 块和廊道,采用最小费用路径法模拟潜在廊道,综合构建城 市绿地生态网络,并提出绿地生态网络优化策略。结果表明: 1)AHP法可整合区域生态、经济、人文和社会等资源,全面 客观评价现状生态斑块和廊道的重要程度;最小费用路径法可 根据生境分布特征科学模拟连通各斑块之间的潜在廊道;2)厦 门市西北部的生态基底适宜性、生态源地及廊道重要性、斑块 之间有效连通性均高于东北部及中部平原区;岛内斑块面积小 且分散,南北部存在断层现象,应适度增加踏脚石和连通廊 道;3)结合城市生态发展需求,提出构建“一片、一环、三 带、多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绿地生态网络。研究结果可为厦 门市绿地系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非正规城市绿地在建成环境中具有良好适应性,能 填补正规城市绿地服务盲区,在高密度城市中有巨大发展价值 和潜力。但非正规城市绿地空间和功能属性均与正规城市绿地 存在差异,很难直接在规划中照搬套用常规城市绿地规划调控 范式。为此,基于相关研究和实践,对非正规城市绿地概念内 涵及其空间和功能属性展开辨析,与之对应并结合中国现实条 件,从开发“预置化”、用地“长储化”及运营“开放化”研 究非正规城市绿地的用地保障策略,并围绕潜力用地甄别、体 系化统筹、精细化指引研究其调控支持策略,为相关政策制定 和规划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政府主导的近代南京城市绿地建设始于清末,在 民国时期发展迅速,具有一定特色,值得深入剖析。结合社会 史、城市史研究方法,在由封建帝国晚期向近代都市化转变背 景下,分析当时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变化特征及其演变内生动 力。自清末至民国,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变了城市绿地属性及形 态。规划上受到定量空间标准与公园系统模式等西方规划思想 的引导,城市绿地建设除了利用原有自然山水资源外,还有计 划地开展了改建与新建城市绿地。由于受到城市人口增长、交 通发展、私有土地收归国有等因素影响,城市绿地空间形态出 现新类型,且绿地空间之间联结加强,同时具有绿地总量与空 间分布变化较少、绿地类型转变较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气候变暖和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郊自然开放空间在被城市空间替代的过程中,城市绿地面积的减少引发了一系列的气候和环境问题。而构建通风廊道可以通过提升城市通风能力有效缓解热岛效应和雾霾现象,近年来已成为各领域的研究热点。作为风景园林师,从改善城市风环境角度出发,在宏观层面的空间规划中考虑通风廊道构建方案,提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为创造健康舒适的人居环境创造有利条件。以长株潭城市群绿心为研究对象,采用WRF模式定量分析典型天气条件下绿心空间布局变化对城市群风场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绿心的自然通风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策略。研究成果可为充分挖掘城市开放空间的通风性能和城市通风廊道规划提供科学指引。  相似文献   

19.
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是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综合症".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由之路.即进一步完善城市组织管理系统,积极探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加快绿色技术开发和废物回收试点工作.以保证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建设的顺利进行。尽管我国已开始推行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生态城市建设.但从总体来讲,要全面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建设,使其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之中,还需要政府、企业、科技界、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生态承载力评估方法,采用MOD17A3数据并结合分区统计、空间自相关和锡尔指数等方法,研究大连市中心区绿地系统生态承载力的空间特征、格局和机制。结果显示:大连市中心区整体NPP平均值为197.68 gC/m2,Moran’s I指数为0.73,空间差异指数为0.13;生态承载力具有"极低"和"极高"级分化的特征,聚类特征和空间分异主要表现在甘井子区;生态承载力呈现出"西高东低"的网格格局、"乡村型高城市型低"的社区格局和"内低外高"的圈层格局。文章首次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下,生态承载力空间格局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对城市绿色空间可持续发展和绿地系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