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企业中,单纯的货币性薪酬在员工激励方面,愈加显得力不从心,激励效果“缩水严重”.于是,在全面薪酬制度理论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践非货币性薪酬制度.基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员工的需求出发,归纳出四类实施非货币性薪酬的方式,同时例举出一些知名企业现行的非货币性薪酬实施方案,意在为企业今后的非货币性薪酬发展实践提供一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企业员工的薪酬与人工成本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薪酬体系分为货币性薪酬体系和非货币性薪酬体系。货币性薪酬体系有固定薪酬和可变薪酬两部分。其中固定薪酬主要维持员工的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需要,保证员工基本生活的需要,具有体现不同岗位相对重要性的作用。固定薪酬比例30%-80%不等。它的优点是薪酬给付标;隹明确,以岗位为中心;缺点是不灵活,不能反映员工实际业绩。而非货币性薪酬体系可心为货币性薪酬体系提供有效的补充,使企业激励计划的过渡更加平稳,当企业;隹备采用新的激励计划而又对新的激励计划而又对新的计划没有充分把握时,可以考虑使用非货币性薪酬奖励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非货币性薪酬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顺春 《企业经济》2007,(11):49-51
非货币性薪酬已经引起理论界和管理实践人士的广泛关注,非货币性薪酬已经成为现代组织管理的重要工具。然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系统地对非货币性薪酬进行研究的成果。本文对涉及非货币性薪酬的若干问题,包括如何定义非货币性薪酬?为什么要在现代组织管理中强调非货币性薪酬?非货币性薪酬有哪些基本特点?如何改善组织的非货币性薪酬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各方对非货币性薪酬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对薪酬的理解上较为狭隘,片面地认为员工的薪酬仅包括货币形式的支付,却忽视了非货币性薪酬对员工、对企业具有的更特殊作用。非货币性薪酬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内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得到较大的满足,更可以直接有效地预防人才的流失和避免经济效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对薪酬的理解上较为狭隘,片面地认为员工的薪酬仅包括货币形式的支付,却忽视了非货币性薪酬对员工、对企业具有的更特殊作用。非货币性薪酬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内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得到较大的满足,更可以直接有效地预防人才的流失和避免经济效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在对薪酬的理解上较为狭隘,片面地认为员工的薪酬仅包括货币形式的支付,却忽视了非货币性薪酬对员工、对企业具有的更特殊作用.非货币性薪酬不仅可以使得企业内员工的高层次需要得到较大的满足,更可以直接有效地预防人才的流失和避免经济效益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按照该产品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处理如下:①发放非货币性福利,借:基本生产成本(生产工人福利),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福利),管理费用(行政管理人员福利);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相似文献   

8.
毛胜利 《河北企业》2007,(11):22-23
一、职工薪酬的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在薪酬的涵盖时间和支付形式上,职工薪酬包括企业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给予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从薪酬的支付对象来看,职工薪酬包括提供给职工本人和其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  相似文献   

9.
基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过高受到广泛质疑和央企高管薪酬受到管制的背景,研究行业垄断、薪酬管制对上市公司高管货币性薪酬的影响。结果表明,行业垄断依然会显著提高公司高管的货币性薪酬,现行的薪酬管制政策能够起到显著的约束作用,其效果也明显好于一般公司治理因素。公司绩效可以显著提高高管的货币性薪酬,这与以往国内的部分研究结果相反。监事会规模可以显著约束高管的货币性薪酬,但高管持股比例、独董比例却没有起到显著的约束作用。因此,应当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逐步打破行业垄断,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完善薪酬管制,加强信息披露;改革高管薪酬制度,实施股权激励;改进公司治理,明确职责和权限,完善独立董事制度和监事会制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为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员的潜力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激励手段和措施。薪酬激励在企业的人才管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加速器。尽管薪酬不是激励员工的唯一手段,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但却是一个非常重要、最易被人运用的方法。要想使薪酬既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又有利于员工队伍稳定,就要在薪酬制度上增加激励功能。本文就是在查阅大量资料和认真分析现有薪酬激励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企业薪酬激励管理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阐述大型央企薪酬激励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对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的三类人才及其在薪酬激励需求上的差异性和激励重点,并结合企业管理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薪酬激励策略及实施对策,为大型央企解决人才结构性矛盾提供建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当前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不断增强,企业只有不断优化薪酬管理模式,利用激励制薪酬方案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才能获得长远稳定的发展。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激励人才成长和促进企业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阐述了绩效考核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当前企业绩效考核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绩效考核在企业薪酬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之间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人才竞争首先就是薪酬制度的竞争。本文从多方面对薪酬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发展模式和变革的需要;对加强企业的竞争力、凝聚力和稳定员工队伍、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的最大潜能、推动企业健康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秋艳 《财会月刊》2011,(10):77-77
《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指出:职工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其中,非货币性福利,包括企业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等。同时规定,企业以其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的,应当根据受益对象,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源动力,如何做到人才使用价值最大化,不断提高企业人才激励与薪酬管理水平,这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企业必须走出人才认识误区,树立正确的企业人才观,建立起良好的企业人才环境,不断探索全方位的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薪酬激励职能,才能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赣华 《现代企业》2007,(12):12-13
当前,企业薪酬管理中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不同的问题,突出表现为薪酬体系的竞争力、公正性、激励作用三者不能协调统一,往往顾此失彼。如企业的发展需要高技术、专业人才,但企业在涉及这部分员工的薪酬时,往往只考虑了内部的按劳取酬的公平性,而忽略了对外部竞争力的分析,从而容易导致核心人员跳槽;岗位薪酬设有上限,没有预留提升空间,致使员工缺乏积极工作的动力;注重经济薪酬,忽略非经济性薪酬的激励作用。上述种种管理弊端产生的根源在于薪酬战略与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不相匹配,薪酬制度与企业的发展规划相互脱节、互不支持,导致企业留不住人才,员工结构恶化,企业用人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并已于2007年在上市公司中正式实施。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一职工薪酬》(以下简称职工薪酬准则)变化较大,笔者针对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以自产产品作为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给职工,虽然是企业应付职工薪酬中的特殊业务,但在各类企业中发生较为频繁。本文主要讨论了非货币性职工福利的性质以及对以自产产品作为职工非货币性福利发放的各个环节的会计处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准则颁布之前,职工薪酬仅指工资和福利费,核算范围比较狭窄。《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明确了职工薪酬的概念和内涵,并拓展了其核算范围,包括货币性福利、非货币性福利,还增加了辞退福利、带薪休假和股份支付等。一、非货币性福利非货币性福利是指企业以自己的产品或者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或者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自己拥有或租赁的房屋,或  相似文献   

20.
薪酬激励是员工激励的重要手段以及内容,良好的薪酬激励机制在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最重要资源的背景下,如何提升薪酬激励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贡献更多的能量正在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智慧。本文对薪酬激励的作用以及原则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对影响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结合薪酬激励领域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具体的提升薪酬激励有效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