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中词汇的发展最快,语义的变化最为明显.一种语言语义的发展演变往往折射出其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本文欲以文学作品为依托,以社会发展为背景,探讨"红"字在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语义流变.  相似文献   

2.
语言是处在不停的变化发展当中,对于语义演变的研究学术界有很多方法。语义的演变包括扩大、缩小、扬升、贬降、转移。  相似文献   

3.
王梓 《理论观察》2011,(2):174-176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闻语言是用于表达、传播新闻事实的规范化语言,它是社会语言的反映,因此,新闻语言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这就是说,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化,推动了新闻语言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那可儿”一词是在蒙古族历史、文学巨著——《蒙古秘史》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它的演变充分反映了蒙古族社会的历史变迁,成为人们观察其社会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的“活化石”。同时,它也给我们说明了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的语言。与人类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语言就没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了语言的变化、丰富和发展。而语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5.
名动转用是英语的一种活跃的构词法,析和探讨这种转化,对于我们理解和运用英语语言,语法同语义的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指名词临时转(活)用作动词的一种构词方法。分观察英语语言的变化发展,研究英语的词汇类型学以及  相似文献   

6.
意义分成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在语境的不断影响下,语言意义,即话语的“本意”实现了一种重生:从语言意义向言语意义转变。该文探讨语义和语境的关系,从而揭示语境在语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义在语境影响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伟 《新西部(上)》2007,(5X):206-206,222
意义分成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在语境的不断影响下,语言意义,即话语的“本意”实现了一种重生:从语言意义向言语意义转变。该文探讨语义和语境的关系,从而揭示语境在语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语义在语境影响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OK"是现代汉语口语中最活跃的字母词之一。在探究OK源语义的基础上,主要全面考察字母词"OK"在中国语境下的语义演变及其演变动因。研究结果表明字母词"OK"受经济原则的制约、社会生活内容的变化、大众传媒的发展以及求新求异的心理等因素的影响,其由源语义中的"还行的、满意、不错的、圆满地"等义项在汉语口语中逐渐发展出了"很好、非常好、XX已经完成、成功、好极啦"的词汇意义并带有一定的褒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孙正嘉 《魅力中国》2014,(8):260-260
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研究兴趣转向了关注语言的社会维度,认知语言学的社会转向油然而生。本文以Dirk Geeraerts基于原型理论构建的社会语义模型为框架,对中美针对日本福岛核污染事件的相关报道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三种社会语义因素在环境污染语篇的理解上所起的作用,提升了读者对环境污染语篇的认知能力。并为认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是在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基础上一步步演变而形成的语言。新闻语言是新闻作品写作的基础语言材料。为了在更大范围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不致产生误解,新闻语言在使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的同时,又要求记者必须尽量使用规范化语言。这使得中俄两国新闻语言具有多语体渗透、褒贬词交织、隐喻、转喻、借代、新词和标点符号语义化等风格。  相似文献   

11.
语言和社会处于共变之中。社会的变革导致了流行话语的产生和发展。目前流行话语存在语义泛化、数码流行语泛化、字母词语泛化三种趋势。  相似文献   

12.
曾卓益熳 《魅力中国》2014,(19):249-249
随着社会日益高速迅猛的发展。各种新鲜事物交互影响,创新性思想交互碰撞。语言作为事物发展和人类思维变迁的反映也在不断的变革当中。台湾由于历史原因和大陆隔岸相望,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层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而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是代表着两岸文化差异的分界点同时也是研究两岸文化的突破点。台湾国语和普通话的不同不仅仅是体现在不同的发音方法,使用的词汇的变化,更有着发展演变背后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思奇 《新西部(上)》2014,(5):107-107,104
本文重点对平面设计中视觉语言的发现、发展轨迹、视觉语言元素的发展等进化内容进行分析。认为视觉语言的进化是推动平面设计不断发展的关键原因;平面设计中视觉语言元素的演变,首先是不同设计领域视觉元素的交叉使用;其次是平面设计中造型和符号元素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国俗语义反映了使用该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理特征,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国俗语义知识的贫乏或误解容易造成交际的障碍,甚至出现“交际灾难”。然而在现实的外语教学中,国俗语义却容易被忽视,造成其与语言知识的脱节。为此,我们应把国俗语义与外语教学结合起来,分析国俗语义异同之原因,掌握其规律,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真正地提高外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举例并对比分析汉英词语国俗语义差异的几种类型.即国俗语义基本一致;国俗语义部分一致;国俗语义不一致或者相反;国俗语义只在一种语言中存在。旨在充分了解汉英两种语言在这些方面的异同,为进行更好的翻译、跨文化交际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6.
语言性别歧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在不同的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英语是一种性别歧视比较严重的语言,也一直是许多语言学家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性别语言主要表现在语音语调、词汇和语义等方面。语言性别差异主要包括社会、心理、生理及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李蕾 《新西部(上)》2009,(12):226-227
本文从语义重合、语义错位及语义空缺三方面出发,比较分析了英汉动物词汇内涵的异同,认为相关的英汉社会和文化的不同,导致在语言词汇上引起的语义差异。并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和经验,提出了有效可行的文化词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8.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在语言上有所反映。而在语言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词汇最具活性。社会生活的变迁首先是通过词汇的变化体现出来的。文章从通讯、网上娱乐、网上交友等方面出现的新词汇揭示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动结构式在英语、德语等语言中广泛存在,是动词中的一种特殊构式。它的特殊和复杂性一直是中外语言学界研究的焦点。研究表明,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汉语的动词语义功能强大,因此,“汉语中同样存在中动结构论”历来是专家、学者们跨文化语言对比英语中动结构的一个讨论焦点。通过以分析语言学界强调汉语中动结构式的研究为出发点。本文简要介绍了近年中国国内语言学界汉语“中动结构式”研究的发展情况以及肯定和否定该理论的主要代表学者和他们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大秦腔     
《西部论丛》2009,(1):90-90
《秦腔》是贾平凹的第12部长篇小说。内容以贾平凹生长于斯的故乡棣花街为原型,通过一个叫清风街的地方近二十年来的演变和街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生动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给农村带来的震荡和变化。作品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