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从民法的法人制度角度,对我国的国企改革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分析,论述了法人所有权与股权相结合的产权结构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实现成功改革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对国有企业的改造和发展。走过了一条从松绑放权,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放权让利的政策性调整等一系列改革的路子。但是,收效甚微,国有企业的活力依然严重不足。如何将国有企业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党的十四后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样,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关系,解决企业主要矛盾,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成为关键所在。 明晰产权关系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最基本的要求。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产权明晰是其中的最基本特征。不明晰产权关系,国有企业法人制度就无法确立;不明晰产权关系,现代企业制度的配套措施和其它政策就无法建立,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所有者、经营者和企业职工的关系也无法理顺。明晰的产权关系,出资者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分离。出资者的资本所有权转化为获取资本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实施委托经营等权利,此外无权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而企业则以法人的身份,对出资者投入企业的全部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各项权利,并负有资产保值增值,依照照章纳税的  相似文献   

3.
李钊  曹阳 《现代经济》2003,(7):28-30
现代建筑物区所有权不仅是现代民事法律制度的一项基本的不动产所有权形式,而且构筑了现代物业管理的理论体系。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已终为包括德国、法国、奥地利、日本、意大利、美国、英国、新加坡、葡萄牙、西班牙、乌拉圭、比利时、荷兰、墨西哥、瑞士、巴拿马、洪都拉斯、秘鲁、魁北克、波兰、巴西、希腊及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在内的世界众多的发达国家和地区民事立法所普遍确立,成为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一项重要制度。全国人大立法机关正在立法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中,已经确立了土地所有权、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相邻关系作为我国不动产所有权的三种法律制度。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用现代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理论指导我们物业管理实践工作,依法处理我们在物业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实际矛盾和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国家作为出资者拥有的所有权与企业作为法人享有的财产占有权应相分离,本文主要对占有权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了界定,指出我国的占有制度应该是占有事实和占有权利的结合,占有权应该是一种权利而决非是所有权的一种权能,它本身也应该包含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等权能。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一个尖锐而不可回避的新课题是所有制的改革问题。“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理论在实践中被提出许多质疑不能为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在公司法人制度的条件下,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需要有法人所有权,所有权理化理论能对客观实际情况给予圆满的解释,并将成为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劳动价值观念的形成和确立对于经济制度的建立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劳动价值观念构筑了所有权制度;效用价值观念决定所有权的交易价格。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应当转变劳动价值观念,变革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7.
邓鹤 《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2):82-84,F003
从经营权、法人则产权、所有权的权能及其内在逻辑联系看,国有企业对其财产只享有法人财产权或经营权而不享有所有权是不可能的。国有企业对其财产必须享有所有权,国有企业财产上存在双重所有权是完全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所有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多种权利的统一体,并从所有权四项权能、国有企业法人财产的构成、法人责任等角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为了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总结了我国十五年改革经验后,借鉴世界各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走过的共同道路,提出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今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众所周知,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或股份制.它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独立的法人财产权,能有效地实现出资者的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从而使企业在出资人投资形成的公司财产基础上真正成为不仅能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而且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身份不明,集体土地所有权权能在现实中被弱化,需要在不改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和制度创新.我国现行制度下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物权,欲革除其“主体虚位”、“权能缺失”等弊端,则必须对其进行民法上的构建.农村土地所有权应当符合私法固有的逻辑与价值理念,农村集体应当被视为独立、自主的民事主体,即私法上的人,其权利的行使应当体现私法自治原则,尽量淡化公法化色彩和排除行政权力的干扰.应当将目前的三种集体形式统一为农民集体,并在民法中明确农民集体是法人;应当采用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农民集体法人化改造,并构建农民集体的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1.
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公司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权。在公司企业中,将投资者的财产所有权转换为两种权利:股份和法人财产权,从而形成“投资者拥有企业,企业在财产”现代产权结构。在公司企业中,只有确立法人财产权,产权才能明晰,权责才能明确,现代企业制度才坷建立,并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2.
鉴于我国民营企业个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权分离不彻底,法人财产权仍深受家族所有权的干扰和控制,阻碍产权流动,影响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实际。文章从企业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合理化以及实现产权流动三个角度入手,研究个人财产权和法人财产权彻底分离、企业吸收新股东的具体方式,以及外部产权交易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健全等具体的产权制度创新措施,以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公司产权制度,提高企业信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民营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实行公司制,它依据财产关系构建企业,使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有利于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有利于筹集资金,分散风险,有利于政企分开,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真正独立的市场主体。国有企业体制改造成现代企业制度,即通过不同的方式将原来的企业改造成公司,这是作为现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问题进行探讨。一、搞好清产核资,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落实企业法人财产权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之一就是产权明晰。明晰企业产权,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把企业产权落到实处。过去国有企业产权虚置,政府笼统地代表国家享有产权,而实际企业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没有明确的法律责任。其结果是国家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企业负盈不负亏。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财产制度是确认国家拥有所有权,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比较了三种不同形态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明晰化和社会化实现程度,得出只有在股权形态下才能同时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明晰化和社会化,形成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治理结构及对我国企业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公司治理结构的特点认为,尽管西方发达国家在具体安排公司治理结构时有着完全不同的做法,但也有其共同特点,即在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基础上,构建完善的法人资产制度,从而能对经营者的行为实施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既然如此,那么要把我国国有企业改造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实体,就必须进行产权制度变革,实现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通过法学视角的讨论,认为赋予地方政权所有权地位的制度创新,有利于以下问题的根本解决:地方政权无所有权地位;国有制内部不同利益主体难以确立;因“所有者缺位”引起国有资产流失;地方政府融资的困难和权利义务不对称影响其积极性的发挥等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我国企业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突出标志就是建立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新型企业制度,使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决定》对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概括为五个特征:一是产权关系明确,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产权,成立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二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三是出资者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特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何为现代企业制度?理论界说法不一.《决定》对现代企业制度是这样表述的:一是产权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二是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三是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产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四是企业按照  相似文献   

20.
遗失物被拾得后,确立其归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得过于简单和原则化,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多困难。我国在遗失物立法上应确立有偿付酬和附条件地取得所有权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