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倾销效应评价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际贸易比较利益理论为基础,结合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建立了倾销效应评价理论模型,为倾销行为和倾销效应的分析以及反倾销法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现象进行了理论与实证解释,提出了各自对产业内贸易概念与计量指标的不同见解。学者们以SITC或者替代为基础提出了各自对产业内贸易概念的理解,并根据实证研究需要和对产业内贸易概念的不同理解提出一系列量度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指标:传统静态指标与双边动态指标,其中适用性最广的指标为G-L传统静态指数。  相似文献   

3.
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了决于对外贸易的增量和存量以及对外贸易乘数的大小,当前我国所面临的主要是外贸乘数大小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做大对外贸易乘数,更好地推动国民经济增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利用全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出口对中国的就业有正的影响,出口依存度每增长10%,会带动就业增长0.35%;进口对中国的就业有负的影响,进口依存度每增长10%,就业会减少0.19%.经济增长对扩大就业有重要影响.但资本存量对就业没有明显影响.阐述了实证发现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全国省级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服务贸易的就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服务出口对就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进口对就业具有负向影响,但是出口就业的促进效应大于进口就业的替代效应。第三产业产出增长能够显著促进就业,而工资、国有企业就业人数占比会显著抑制就业,利率影响不显著。如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等由此成为促进就业增长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Greenaway et al.(1999)模型,探讨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采用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评估了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就业和就业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了经济增长、就业刚性、进出口和工资对就业影响之间的系统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出口贸易对我国存在着显著的劳动就业效应,而进口贸易对我国就业影响不明显;进出口贸易对产业就业的影响存在分化现象。出口贸易显著促进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也带动了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但对第一产业的影响有限;进口贸易对第二产业就业存在着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影响不显著。工资的增加对三次产业的就业产生显著的负效应,尤其对第二产业影响最为严重;经济增长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存在着正效应,而对第一产业的就业存在着负效应。为了重塑产品成本优势,保护劳动力就业,我国需有序地降低人民币实际汇率,消除劳动力跨产业流动的各种制度限制,并加强对失业人员的再培训工作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工具对中国对外贸易与劳动就业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在经济波动环境下对外贸易对就业的影响效应,进而提出改进贸易模式和就业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投入产出乘数模型与其扩展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投入产出模型里引入凯恩斯乘数理论,建立能够计算结构化乘数的投入产出乘数模型,是近年来投入产出领域探讨较多的一个问题。从前提假设、乘数效应的传导机制和最终推导结果等方面对凯恩斯乘数模型和投入产出乘数模型进行比较,指出建立投入产出乘数模型将凯恩斯乘数进行结构化处理,应该从放宽前提假设条件入手,并以引入列向旁侧效应为例对原模型进行了扩展。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看,对外贸易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取决于技术效应与结构效应的共同作用,总的影响不确定。本文利用88个国家1992~2011年的面板数据,构造静态、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对外贸易对碳生产率的影响,发现进出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均与碳生产率正相关,且高收入组比中等收入组更容易通过对外贸易渠道提升碳生产率。这对于我国的启示在于要充分重视对外贸易尤其是进口贸易对于提升碳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将资源、碳密集型产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转移出去,并依靠进口满足国内需求,还要优化贸易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通过提升碳生产率实现向低碳经济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10.
本认为,政府支出政策与税收政策对经济的效应有一定差别。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大于政府税收的乘数效应。在比较分析两对投资需求、消费需求的影响和政策时滞长短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扩大内需的财政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1.
在传统对外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替代和互补关系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引力模型,分别检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贸易平衡效应及分区域、分行业的贸易平衡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体贸易平衡效应尚不明确;中国对不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不同动机,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贸易平衡效应存在差异;中国制造业、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缓解贸易失衡。基于此,可从产业选择和区位选择角度,就如何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投资乘数效应问题进行了研究,在介绍与总结乘数理论及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对我国投资乘数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我国投资乘数变动趋势与特点,进而分析指出当前提高我国投资乘数效应的关键在于启动国内消费需求,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从长期来看,汇率与我国进出口之间的相关性不强,我国的出口乘数效应要高于消费乘数效应和投资乘数效应,出口相对于消费和投资更能刺激国民经济的增长,因此今后我国不必过多考虑汇率水平对进出口的影响,但要重视出口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方面分析了南方共同市场产生的静态效应。分析认为,南方共同市场所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不十分明显,但产生了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这有利于区域内资源配置的优化。1998年后的两次经济危机对南方共同市场一体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产业内贸易比重在不断提高,我国的贸易格局开始呈现从产业间贸易逐步转向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从产业内贸易的形成机理出发利用技术转移的四个理论分析了产业内贸易对产业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的影响,利用技术溢出理论分析产业内贸易对自主创新投入的溢出效应,最后从产业、企业、政府三个层面提出了利用产业集群带动配套产业发展,企业应重视引进和消化技术,政府要制定财政、税收等优惠政策等建议,以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国内旅游经济影响研究成果较丰富,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区域间旅游经济的差异、旅游相关增加值、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旅游对就业的影响、旅游对扶贫的贡献等方面;研究方法主要有乘数理论、灰色理论、投入-产出模型、旅游卫星账户等;存在的不足是消极影响、客源地经济影响、目的地居民经济影响和实证研究等成果少}未来要加强相关方面和基础理论研究、注重研究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税收具有国民经济的自动稳定器功能,既可以熨平经济周期,也可以起到收入的再分配功能,拉弗曲线表明适当的税收水平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健运行}税率变化引致的税收乘数效应要大于非税收入乘数效应和转移支付的乘数效应,同时,税率变化引致的税收乘数效应大小依赖于国内消费水平和国际贸易水平的较量,在一般动态均衡经济系统下,税率调节的政策边界由边际消费倾向、边际出口倾向、投责利率弹性、进口需求弹性、货币需求收入弹性与货币需求利率弹性等共同决定。  相似文献   

18.
通过建立GDP就业模型揭示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内在关系。要增加就业降低失业率,必须保持快速和稳定的经济增长和提高GDP就业弹性。比较分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的GDP就业弹性,发现由于东部发达地区经济更依赖于资本和技术进步,其GDP就业弹性、GDP对就业的“指数效应”比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同时随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资本有机构成逐渐提高和进一步的资本深化,GDP就业弹性也在逐渐下降。东部发达地区GDP对就业的“乘数效应”比边疆民族地区的大,说明了东部发达地区依然是吸收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地区,并提出增加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从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并以当今国际贸易最新理论--战略贸易理论为指导,探讨我国外贸走出困境,增强国际竞争优势的策略和途径:走科技兴贸之路。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传统的国际贸易投资理论是建立在一个完整的国际竞争市场中的,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国家的贸易和投资活动进行相关解释。在此之中较为重要的国际贸易理论便是资源禀赋论,认为资源禀赋决定着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角度。而直接投资理论则是建立在不完全的国际竞争市场中,其主要表现的经济理论是微观层面的。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不处于同一发展时期。在当前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下,本文通过产业经济学的引入,使两者能够结合性的针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