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与以往相比,中国的金融培训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培训规模与培训计划也从来没有如今天这样庞大,对培训市场的争夺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激烈。但是,在中国金融培训业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繁荣背后,存在的许多问题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与发达国家金融培训业相比,中国金融培训业似乎总是缺失点什么,中国金融培训业其实应该做得更好。那么,中国金融培训业到底缺失什么呢?  相似文献   

2.
员工职业生涯,又称员工职业发展。银行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是通过分析、评价员工的能力、兴趣、价值观等,确定银行和员工个人都能接受的职业生涯目标,通过采取培训、岗位轮换、丰富工作经验、自我开发提高等一系列措施,达到银行人力资源发展需求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逐步实现员工职业发展目标并持续推动企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国外知名商业银行无一例外地都把员工培训作为一项事关银行生命力强盛与否的重要工作,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增强银行员工各方面的专业素养,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起来,并在社会市场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是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银行的健康发展。对基层银行员工的培训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银行员工培训体系的内涵,然后根据当前的国情需要以及银行员工培训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韩冰 《中国金融》1998,(6):33-34
国外银行员工培训工作借鉴与启示韩冰在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员工培训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为了借鉴国外银行员工培训的经验,以下对美国、芬兰、日本银行的员工培训概况作一介绍。一、美联储员工培训简介美联储的培训工作由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部门负...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银行》目前,我国各大银行的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一方面,投资力度增大:另一方面,有些银行的员工培训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但搞好教育培训工作是银行发展的原动力,当然,这也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您认为当前阶段银行的培训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  相似文献   

7.
目前绝大多数银行对于绝大多数基层银行员工采用的都是"以岗设人"的人事匹配模式,目的当然是为了让现有的员工能够尽快的胜任岗位,因此就存在一个很大的人员分配隐患,部分员工的个人素质无法达到所在岗位的需求,最终出现银行员工不能胜任岗位工作,而银行需要做的就是改变员工。对于银行的基层员工而言,培训重点内容在于能力面、心态面和技能面。倘若只是为了培训而培训,那么就失去了培训的根本意义,也无法提高基层员工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因此这就要以培训部门为辅,做协助工作。至于提高工作效率,这个要看银行员工的个人能力和技能方面,还有公司是否有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习题。举个例子来说,一个新的银行员工入门,就要让他熟悉每件事情的工作流程,大概一周的时间,之后交由专有直属主管或经验丰富的老银行员工带。对于一些其他的具体情况需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部分专业性强的岗位优先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这句出白葛优的经典台词道出了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陛作用。而面对银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各家银行都在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不妨看看香港银行界是如何对员工开展培训的。在香港,以汇丰、恒生、中银三家银行为例,员工总人数33000人,其中专职负责培训的人员就达320人,占员工总数的1%。庞大的职业培训队伍,使香港银行界日益走向专业化、成熟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给国内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和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国内外银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加强对员工的素质培训、提高员工学习能力无疑是应对当前竞争的必由之路。我国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普遍缺乏正确的培训理念和系统的、分层次的培训机制.同时内部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枯燥.效率不高。因此.有必要在银行内部培训的优化上进行有益探索。本文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培训理论和实践的比较,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成因的分析.引发了对优化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的思考.重点探寻了国内商业银行员工内部培训的新视角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现状与面临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短缺;人力资源培训的师资缺乏;银行员工的激励方式较为单一,对主要管理人员和业务骨干的激励不足;人员退出机制还不完善等是城市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提出了通过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银行员工的积极性;强化员工的培训,构建学习型的组织模式;疏通人员正常流动的通道;切实关注员工的人需要等方面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国商业银行员工教育培训印象何开秀英国是市场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也是最早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银行业高度重视员工的教育培训,将其纳入银行的经营过程,作为银行运行机制的组成部分,充分满足银行业务开拓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笔者有机会对英国商...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培训体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新玲 《新疆金融》2005,(12):40-42
银行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专业性比较强的企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较高。尤其在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项改革如火如荼进行当中,人力的作用更加凸显,对人才素质要求的更高,员工培训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数量也剧增,如何满足员工和银行日益增多的培训需求,并使培训达到应有的效果。本人认为,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是商业银行培训取得成效的关键。下面,本人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培训体系的浅见,与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3.
一、当前银行服务存在的不足(一)主动工作意识不足。首先是管理者无法站在银行生存和发展的角度去认识和改善服务水平,再是把文明规范化服务的固化培训当成了银行培训计划工作的一个形式任务来完成,不能形成员工日常行为规范和操作习惯,导致某些一线窗口员工服务观念较差,缺乏工作热情,工作不思进取,不懂操作知识的变通,业务流程无法实现规范化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银行业务改革和产品创新速度的加快,对员工的岗位胜任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员工的知识和技能只有不断与银行的发展同步充实和提高,才能更好的满足工作需求。因此,培训工作就成了银行永恒的辅助和保障性工作。近年来,为提高员工素质和整体竞争能力,培训工作的力度和规模越来越大,形式和手段越来越新。  相似文献   

15.
EPOS又称为“发展潜在能力培训”。这个培训模型在七十年代开始应用,由大学的心理学专家、行为科学专家与银行共同开发完成的。它主要适用于录用的银行员工在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实践后,就其潜在能力的开发和培训提供较为准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改进与完善商业银行培训体制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滨 《海南金融》2004,(10):32-35
本文从哲学的角度,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改进与完善银行培训机制做出了思考。提出四大观点:一是将培训视为促进员工可持续发展、实现银行目标的战略工具;二是明确培训内容、建立需求与供给互动的培训机制;三是把握成人学习规律,创新培训方式方法;四是系统思考,构建整体联动、协调一致的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7.
乔羽 《中国外资》2013,(18):310-3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起来,并在社会市场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是金融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金融行业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银行的健康发展。对基层银行员工的培训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促进其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从人力资本理论出发,首先分析了银行员工培训体系的内涵,然后根据当前的国情需要以及银行员工培训的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构建分层培训体系,对银行集中运营管理模式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十分必要。论文以邮政储蓄银行广西分行营运中心为例,结合目前营运中心员工培训的实际情况,强调在分层培训式下,应充分收集各层级培训需求,注重建立培训管理长效机制,通过建立点线面结合,分层次、多方式的培训体系,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银行员工的业务处理能力和工作质量,增强员工风险意识,为银行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论文根据心理契约的相关理论,通过民生银行M市分行培训体系现状分析,提出基于心理契约的员工培训体系政策建议,也为其他新兴的股份制银行的培训工作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工行江西赣州分行教育培训工作围绕业务发展中心,“以建设学习型银行,打造知识型员工”为目标,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风险防范能力、营销能力及中高层人员的管理能力为出发点,贴近银行业务发展需求,大力实施全员培训工程,创新培训体制,改进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通过采取适应性培训与资格性培训、专业培训与综合培训、现场培训与远程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了全员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了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全行改革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