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鉴定和总结。方法:依据GB 4789.10-2010《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第二法对样品处理和培养,从Baird-Parker平板上培养出的可疑菌落经血琼脂平板溶血试验、革兰氏染色镜检及血浆凝固酶试验等进行分析,随后采用API试剂条对可疑菌株进行鉴定。结果:10个样品中共检出4种可疑菌株,其中在Baird-Parker平板上为黑色菌落,无浑浊带,有透明圈,直径1~2 mm的菌落,经确认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干扰菌与目标菌在Baird-Parker平板上形态特征相似,容易误判,对不同特征的菌落应分开计数与确认,避免检验结果偏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能力验证中运用不同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方法,提升实验室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方法:按照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规定的方法要求进行检测,并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测试片同步进行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对编号1~9的样品均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编号为10的样品未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按照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的结果上报,阳性样品的Z值结果均2;阴性样品的结果为10 CFU/g,10个样品测试均取得满意结果。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定量检测能力验证中获得满意结果,通过开展能力验证工作可以更好地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3.
从某出口调味粉内分离到1株葡萄球菌,经分离培养、革兰氏染色、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该菌在Baird-Parker平板上能产生典型不透明沉淀环,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凝固酶试验为阳性。  相似文献   

4.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化脓性球菌,是食品中毒的重要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产生血浆凝固酶,可通过检验可疑菌株是否产生血浆凝固酶对其进行判断.本文通过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不同培养时间、不同反应时间、不同体积等因素对其血浆凝固酶反应的不同影响,总结出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的若干方法,对实际检验工作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余璐 《粮食流通技术》2017,(11):121-125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食物中毒事件主要致病菌之一。本实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103株食品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甲氧西林类基因、氯霉素类基因、红霉素类基因、四环素类基因、喹诺酮类基因和内酰胺酶类基因检测。结果显示10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6种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mec69.9%、chl80.6%、erm95.1%、tet87.4%、nor84.5%和bla18.4%。本实验表明多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耐药特征,存在耐甲氧西林类、氯霉素类、红霉素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内酰胺酶类多种抗生素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MPN计数法对肉类食品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每月在武汉市农贸市场购买的生猪肉、生牛肉、禽肉类及散装熟肉4类肉类食品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MPN计数法检测其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经过MPN计数法检测后,其中生猪肉有10份阳性,检出率26.32%;生牛肉有10份阳性,检出率31.25%;禽肉类有26份阳性,检出率50.98%;散装熟肉有19份阳性,检出率35.19%。结论:MPN计数法在肉类食品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具有重要意义,检出率较高,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等温扩增技术(LAMP)检测食品金葡球菌效果,试验以PCR方法为对照,重点分析了二者对于金葡菌检测的灵敏度以及人工污染检出限。根据试验结果可得:LAMP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同时检测速度快、成本较低,可作为常规检测手段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制一种供基层疾病控制和口岸检疫单位日常疫情监测使用的对水产品、食品、外环境水中的O1群、O139群和非O1群、非O139群霍乱弧菌都可进行筛检的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方法及其通用试剂体系.以早期进行流行株的鉴定,分析外环境疫情变化.[方法]针对霍乱弧菌溶血素基因(hly)设计引物和探针,取标准O1、O139、非O1非O139群霍乱菌种各10株,其他肠道菌种21株同时做荧光PCR测试其特异性;用标准菌株系列稀释敏感度测试、实际样品稀释染菌敏感度测试、实际样品不经增菌直接检测低限实验、实际样品经过夜培养增菌检测低限实验等测试其敏感性;通过日常实际样品对方法的应用和实验室间验证考察其符合性.[结果]实验与对照菌株51株只有霍乱弧菌产生S型扩增荧光曲线,其它同源和非同源菌株均未产生S型荧光扩增曲线,设计的引物探针具有强特异性;通用霍乱弧菌实时荧光PCR试剂体系直接检测染菌样本的检测低限为103cfu/mL;对染菌样本经过夜培养增菌检测低限分别在霍乱弧菌O1群为2.1cfu/g、霍乱弧菌O139群为1.4cfu/g、霍乱弧菌非O1非O139群为3.4cfu/g;实际样本检测252例阳性检出情况与常规方法一致.实验室间验证结果同实验一致.[结论]研制的通用霍乱弧菌实时荧光PCR试剂体系具有快速、准确、实用、敏感性强的优点,值得在各检测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开发用于现场检测蔬菜和水果中甲氰菊酯残留的快速检测试纸条。方法: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通过利用不同的样品垫及反应模式进行试验,研制出适合于现场检测蔬菜水果中甲氰菊酯残留的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该试纸条对甲氰菊酯的检测限均为1μg/L,检测所需时间约8 min。结论:该试纸条操作简便、快速、检测灵敏度高,试验结果一目了然,可作为甲氰菊酯在蔬菜、水果残留检测的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0.
用FQ-PCR方法快速检测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制适合各层次实验室使用的,快速、准确地检测与鉴定食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的定性、定量检测试剂盒.[方法]根据副溶血弧菌gyrase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和荧光标记探针,将扩增后的特异片断制成阳性模板,绘制标准曲线.以副溶血弧菌菌株8株及同源及非同源参考菌株24株,做特异性检测;将阳性污染菌按梯度加入阴性样品为模拟样本,做敏感性检测.同时使用PE7000型定量PCR仪和国产DA620微量荧光检测仪检测.[结果]该方法有良好的特异性8株副溶血弧菌结果均为阳性,而其他24株菌株均为阴性(其中8株是弧菌科,其它15株分别来自不同的菌属);该方法有良好的敏感性阳性模板浓度与定量曲线循环阈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871.直接进行定量检测,则检测低限在102cfu/g;经过24小时增菌培养,检测低限可达2cfu/g.[结论]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操作简便快速,能避免常规PCR方法易污染的缺陷,在国产仪器上测试同样取得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便于基层实验室使用,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应用荧光PCR方法检测食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发展一种快速、敏感、特异的荧光PCR方法检测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方法]针对单增李斯特氏菌溶血素基因(hly A),设计特异的引物和TaqMan探针,优化体系,建立荧光PCR检测方法,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并且在对188个进出口食品样本的检测中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结果]经对20株不同菌属的标准菌株和30株野生李斯特氏菌菌株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灵敏度检测结果表明,经过24h增菌,该方法的检测低限为1cfu/g,整个流程只需27h.在实际样本的检测中,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结果一致.[结论]该方法能快速、简便和准确地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氏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多种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副溶血性弧菌现场快速检测方法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年内收集的211份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样本,以及以海水产品为主的150份食品样本作为研究材料,应用多种快速检测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检测并观察检测情况。结果:20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1株为PCR阴性,19株3种检测方法均为阳性;3种检测方法中,海水产品的检出率最高,均为18.7%。结论:典型生化联合筛检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恒温扩增-核酸试纸条法在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方面具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待出口冻兔肉中检出一株疑似枸橼酸杆菌新种的细菌,对其进行相关种属的鉴定研究,以确定该菌分类地位.采用伯杰氏系统细菌学手册细菌分类鉴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该菌进行培养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凝集、噬菌体裂解、PCR鉴定和16SrRNA基因测序等研究.结果显示该菌与沙门氏菌O65诊断血清有单边交叉凝集,其O和H抗血清效价高,但与所有沙门氏菌代表株不凝集.噬菌体裂解试验证实该菌为枸橼酸杆菌,PCR阴性试验证实该菌非沙门氏菌.该菌生化反应符合枸橼酸杆菌属定义,但与已知¨种枸橼酸杆菌均有明显不同.同时,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菌与已知枸橼酸杆菌基因种(genomospecies)不同.所以,该菌为枸橼酸杆菌属的新种,暂名为滨州枸橼酸杆菌(Citrobacterbinzhou)简写为C.binzhou.  相似文献   

14.
副溶血性弧菌REP-PCR分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REP-PCR分子型别,探讨DiversiLab系统对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型能力。[方法]采用以REP-PCR为原理的DiversiLab系统对食品中分离的21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子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相关性,并与PFGE分型结果比较。[结果]DiversiLab将21株副溶血性弧菌分成16个群,菌株之间的相似度64.5%-99.1%,分离自相同食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在REP-PCR聚类图中分在同一个群;7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分型结果产生7种不同的PFGE型别,菌株之间不相关,在REP-PCR聚类图中分在7个不同的群中。[结论]食品中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REP-PCR型别分散,未表现出地区特异性;DiversiLab简便、快速、分辨率高,可应用于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分型和溯源。  相似文献   

15.
建立快速检测化妆品中绿脓杆菌的实时荧光PcR方法。选取绿脓杆菌oprI基因中相对保守且高度特异的核苷酸片段作为荧光PCR扩增的靶序列,设计引物和TaqMan探针,并研究了DNA提取方法,优化扩增反应体系和仪器条件。与GB方法进行比对,检测结果一致,但检测时间均只有GB方法的1/10;方法的检测灵敏度为2cFu/荧光PcR反应体系,染菌样品经6h增菌培养后,检测低限均达到2cFu/g,证明该方法高度敏感;通过对36株标准/参考菌株和51株非目的菌的检测,证实该方法高度特异;批内cP值的变异系数小于2%,说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嗜肺军团菌O抗原基因簇wzt基因为靶基因,设计并筛选出一对实时荧光PCR引物和Taq Man探针,建立了嗜肺军团菌血清1型(Lp1)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特异性试验显示,3株Lp1出现了典型的扩增曲线,23株近源参考菌株没有扩增。灵敏度试验显示,水中Lp1的检测底线可达到1.1×102 CFU/m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高、中、低浓度扩增Ct值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51%、0.42%、0.31%。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流程短,适于水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应急事件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普洱茶是否易被黄曲霉污染而产生黄曲霉毒素,影响公众身体健康。方法:以普洱茶为实验材料,外源接种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产毒菌株于普洱茶中,用花生粉及未接种产毒菌株的普洱茶作为对照组,通过在室温和高温高湿条件下存放,对存放3 d、7 d、15 d、30 d的样品进行黄曲霉和黑曲霉含量测定;同时对存放15 d、30 d、60 d的样品分别取样以酶联免疫法、液相色谱法、LC-MS/MS检测法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结果:对照组花生粉产生黄曲霉毒素,而所有实验组普洱茶菌均未检出黄曲霉毒素;普洱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全部检出黄曲霉毒素,而其他先进方法均未检出。结论:酶联免疫吸附法不适用于普洱茶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受黄曲霉污染的普洱茶在室温条件下及高温高湿条件下均不产生黄曲霉毒素,但需关注普洱茶受其他真菌毒素污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4种鉴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以找出适合于化妆品绿脓杆菌检验的准确快速的鉴定方法。[方法]同时采用微量生化管、API 20NE试验条、VITEK-32和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4种方法对不同类型的出口化妆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验、鉴定。[结果]5株可疑绿脓杆菌中有1株经手工鉴定为非绿脓杆菌,经API 20NE试验条鉴定得出结果是恶臭假单胞菌,而VITEK-32和VITEK2 COMPACT微生物仪器鉴定是铜绿假单胞菌;其余4株用4种方法鉴定,结果均为绿脓杆菌。[结论]在鉴定可疑绿脓杆菌时,手工生化方法只能得出是或否的结论;API 20NE试验条可得出具体的种属名称及鉴定分析;VITEK微生物仪器则可能出现误判。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天然抗菌的活性及其稳定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对5种不同测试菌的抑菌活性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菌活性,探讨影响其抗菌稳定性的因素。方法:采用平板抑菌法和杀菌率试验。结果:3种不同分子量壳聚糖均有明显的天然抗菌活性,壳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与分子量有关,分子量越小,最低抑菌浓度越低。酸性条件有利于增强壳聚糖的抑菌活性;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活性无明显降低;NaCl、MgCl2等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醇辛基苯醚、十二烷基磺酸钠、聚氧化乙烯月桂醚对壳聚糖抑菌活性有影响,且随浓度的增加,抑菌活性下降。结论:壳聚糖天然抗菌活性强,具热稳定性的特点,其抗菌活性与壳聚糖的分子量和所处pH环境有关,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壳聚糖抗菌活性有影响,且随浓度的增加,抗菌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20.
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快速检测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成功建立了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试纸条快速检测法。条件优化后的试纸条用于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的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为106cfu/mL,其灵敏度与双抗夹心ELISA检测方法相当;交叉试验结果表明,该试纸条对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有良好的特异性。本方法可作为玉米细菌性枯萎病菌日常监测的现场筛查手段,具有简便、快速、成本低廉、便于普及等优点,对保障我国农产品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