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汪颖 《当代财经》2021,(7):103-113
基于多层次建模方法,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2008-2017年双边六分位产品贸易数据,研究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以及"一带一路"倡议和进口国文化分割的边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文化近似减少了双边贸易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文化近似度越高,双边贸易量越大."一带一路"倡议所创造的积极的区域制度环境会加强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但是,进口国文化分割则会减弱文化近似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促进效应.本文的研究发现有助于深入认识文化近似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其边界条件,进而从文化的视角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入实施提供有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批评综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提出后,学术界从多方面探讨了环境—收入关系,批评者认为EKC具有内生缺陷以及适用的局限性,现实偏离了EKC轨迹,环境指标与收入指标不具有代表性,EKC解释力不足等,对EKC提出了异议,说明收入水平提高并不必然伴随着环境质量改善。推进和深化环境—收入关系的研究可以从改进指标选取、把握现实新问题对环境—收入关系的影响、强化偏离EKC的理论基础等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建设现已取得丰富成果.本文以2001—2015年的贸易数据为研究样本,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竞争力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盟地区的贸易互补性进行了指标计算,在二维指标评价框架下,本文通过发展结果的比较分析和不同类别商品的产业分析,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与欧盟地区的贸易关系进行了多视角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自具备特色产业优势;金砖国家的贸易关系表现为趋同中存在着差异化;"一带一路"建设可能为欧盟地区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有助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欧盟地区的贸易发展、产能合作和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06—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从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进口贸易获得的RD资本存量、科学家与工程师可用性、企业技术吸收能力等方面研究了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技术溢出对环境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环境技术创新是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倒"U"型曲线,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门槛效应;进口国从中国的贸易进口得到的RD资本存量有助于各国环境技术创新;各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投入能够显著促进环境技术创新,而国家企业吸收技术水平对环境技术创新产生负向影响。最后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互联互通对中国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促进效应逐步显现。基于"一带一路"倡议地域和国别范围开放的前提,借助中国与沿线国家2010-2017年的贸易、人口、共同语言等数据,以及互联互通因素的制度环境、基础设施联通及贸易畅通的水平量化数据,并引入自由贸易协定、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和亚投行成员国等影响因素,从出口和进口两个维度,以传统引力模型为比较基准,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倡议下互联互通的核心变量及贸易非效率项对中国及沿线国家贸易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整体水平偏低,进口效率平均水平落后于出口效率平均水平,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6.
推动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选取2010—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对科技创新与碳排放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检验,选择空间杜宾模型探究科技创新等因素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为降低碳排放强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西北部地域碳排放强度值较高,东南部地域碳排放强度值较低。(2)"一带一路"沿线省份科技创新与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3)科技创新和人均GDP对本地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抑制作用。(4)科技创新、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的空间外溢对碳排放强度有显著的负效应,人均GDP和城镇化率有显著的正效应。据此,提出鼓励企业创新研发、环境协同治理,从而推动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7.
全球“碳中和”目标背景下,研究经济快速发展中FDI的环境效应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面板平滑过渡回归(PSTR)模型,对2003—2014年62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对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的流入加剧了碳排放,不利于环境治理。而PSTR模型的非线性影响估计结果显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逐渐成熟而有所放缓,并且人均GDP进入高门槛区间后,FDI对碳排放的促进作用显著减弱,弹性系数与经济水平呈现倒S型变化。因此,考虑经济发展的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专门制定针对吸引外资发展的政策,以应对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更好地推进全球化的可持续发展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公私外债的影响会对经济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考虑到"一带一路"倡议中中国的主导作用,本文首次探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外债影响的结构性差异.并基于"一带一路"项目投资模式的特征,本文首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PSM-DID模型),分别检验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总外债、公共部门外债和私人部门外债的影响,揭示了该倡议对沿线国家外债影响的结构性差异.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对沿线国家公私外债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总外债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私人部门外债的增加,而公共部门外债反应并不显著.基于此,中国可以出台多种"一带一路"框架下的融资模式和对外投资组合政策,促使沿线国家将外债更多地配置给私人部门,让私人部门的项目监管机制和对经济全方位的推进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9—2016年我国向"一带一路"沿线52个国家OFDI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因素指标,并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综合运用固定效应检验方法和2SLS方法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制度因素与我国在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一带一路"倡议对我国向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存在促进效应;(2)经济制度因素对我国向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存在抑制效应,政治制度因素对其存在促进效应,而法律制度因素对其没有影响;(3)"一带一路"倡议对经济、政治和法律制度因素与我国向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均存在调节效应,且均为干扰作用。最后,就如何根据"一带一路"倡议调节效应合理选择我国在沿线国家OFDI区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理距离、经济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四个维度构建动态面板引力模型,综合分析中国钢铁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钢铁产能合作中,地理"硬距离"的影响正在逐渐弱化,经济、制度、文化等"软距离"的影响正在加强。(2)经济距离对开展钢铁产能合作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则对开展钢铁产能合作有显著的负向阻碍作用。(3)"四种距离"对"一带一路"不同线路国家的产能合作影响不同,南线国家主要受文化距离的影响,中线国家主要受经济距离的影响,北线国家则主要受经济距离和制度距离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8,(1):183-197
安定和平是经济发展与贸易繁荣的基石,然而日渐蔓延全球的恐怖主义活动对公共安全造成巨大威胁。本文使用1984—2014年全球双边贸易数据和全球恐怖袭击数据,运用引力模型分别考察了恐怖袭击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和进口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恐怖袭击显著降低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和进口;相对其他国家而言,恐怖袭击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的负面影响较小,这一效果不仅与美国、日本和德国这样的贸易强国比较非常明显,而且也比墨西哥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略微明显;这一效果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发生之前并不明显,但是在伊拉克战争之后更为明显。这一方面表明我国从事外经贸实务人员的勤劳勇敢、不惧死伤、勇于开拓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和平共处、互不干涉内政"的外交政策使得我们更少遭到恐怖袭击的侵害,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的新比较优势。但是,这种比较优势在中国与非洲国家和欧洲的OECD国家之间的贸易中不存在,在与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中,中国反而有比较劣势。本文的发现支持了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  相似文献   

12.
《技术经济》2018,(1):122-128
利用Eviews8.0软件的BREAKLS功能寻找断点年份,并基于2010—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出口面板数据,利用断点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对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中国经济发展规模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122届广交会2017年11月4日完美闭幕.广交会新闻发言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副主任徐兵说,本届广交会深入贯彻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显著成果. 沿线国家采购商与会人数增加.本届广交会重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营销推广和邀请,直邮邀请和远程视频招商活动集中于沿线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采购商到会84445人,占与会总人数的43.99%,同比增长3.48%.其中巴基斯坦、泰国、俄罗斯增幅较大,同比分别增长46.22 %、11.85 %、9.62%.在与会人数排名前10的国家和地区中,有泰国、印度、俄罗斯和马来西亚等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本届广交会组织了阿联酋、俄罗斯、印度等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团组到会参观采购,接待了来自沿线国家的多个政府代表团.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7—2016年6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面板数据,从整体、区域和时间维度上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互联网总体上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但在互联网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影响上存在着区域差异,而且互联网对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具有动态性,2007—2011年期间影响不显著甚至有抑制效应,而2012--2016年期间则大多呈现出促进效应甚至趋强的态势。本文进一步探讨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互联网+”行动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我国1953-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采用一种把环境与现代内生增长理论结合起来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了碳排放与人力资本、技术进步、城市化率、城乡收入差距、贸易开放度、最终消费率等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存在着所谓的倒U的环境库茨涅茨曲线关系,但是"不同数据、不同模型会有不同结果"现象暗示着环境与收入水平间EKC的脆弱性。人力资本存量、贸易开放度对碳排放有正向促进作用;研发强度、技术进步、技术转移、最终消费率对减排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将碳排放置于二元经济环境中的研究发现,城市化率、城乡收入差距对碳减排也有促进作用,验证了"富人治理说"。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影响的模型得出:我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进口贸易获得的国际研发资本存量显著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高,但当存在人力资本和研发资本存量时,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各国OFDI获得的国外研发资本存量对我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负向影响。中西部地区从"一带一路"沿线OFDI获得的逆向技术输出通过人力资本和国内研发资本存量消化吸收,并对其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考察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数据,基从全样本和东道国收入双重视角,定量估计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流量与中国GDP,东道国GDP、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程度、沿海,以及东道国与中国有共同边界及签订自贸协定或合作组织呈正相关关系,与东道国工资水平及中国与东道国之间距离呈负相关关系。而从东道国收入分类视角测度的距离、东道国工资水平以及基础设施水平等因素影响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方向及程度大相径庭。基于扩展投资引力模型将沿线东道国分为"投资过少"、"投资适中"和"投资过剩"三类。  相似文献   

18.
贸易自由化是"一带一路"贸易畅通的重要保障,而多边贸易协议、双边贸易协定和单边优惠措施是实现贸易自由化的重要路径。文章利用关税阶梯法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贸易自由化模式。结果表明,沿线各国对农产品征收的关税远低于世贸组织的上限。多边体系在绝大部分国家的农业贸易自由化中发挥了有限的作用。许多国家因为单方面取消了关税,它们的农业自由化主要是在WTO和FTA之外进行的。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2001-2015年的年度国家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农业关税的下降和加入WTO能促进一国农产品进口的增加,特别是更能促进"一带一路"国家间农产品进口的增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TA的数量激增,但它们仅对部分国家的应用农业关税的影响较大,从国别计量结果也得到了验证。仅有11个国家的实证结果显示,与出口国签订FTA对进口有着显著的正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海外投资如火如荼,但投资过程中不能忽略东道国的宗教所产生的影响.文章将宗教风险纳入到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分析中,运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沿线国家之间的宗教差异对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受到宗教的显著影响,宗教整体差异小的国家之间投资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合理地利用宗教可以使其成为促进中国"一带一路"投资的良好纽带,但是"法律化"的宗教会对投资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政府和企业需要对东道国的宗教和法律有深入的认识,以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文章拓展了国际投资领域的研究,而且对于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开展和企业海外投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已经越过快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如何转向高质量发展是亟待解决的命题.本文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滞后模型检验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存在的不平衡、循环因果和毗邻效应等特征,筛选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关键区位;并结合"一带一路"对外直接投资的空间布局现状和大数据研究中心公布的投资环境指数,对最具投资效率的区位进行修正.研究发现,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当前分布与关键区位存在差异,应当调整投资向关键区位集聚,提高中国跨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空间效率并克服"外来者劣势",从而论证了关键区位研究的创新意义和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关键区位的建设重点,如发展共生机制、调整投资计划和重视投资环境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